中國掀最火爆英超轉播商戰 央視新媒體首次交火
英超+詹俊,這一直是中國球迷的看球標配。如今,樂視體育搶到了這位王牌解說員。
曼城與切爾西的藍色大戰將新賽季的英超瞬間推向高潮,而在場外有關國內英超版權和轉播的戰爭同樣激烈且來得更早,央視12年來首播英超絕非心血來潮,在互聯網時代,新媒體的群雄并起對央視已呈圍剿之勢,因為英超這一金字招牌引發的商戰在這個夏天空前火爆。
故事追溯到半個月前的8月5日,央視首先通過CCTV5新聞微博宣布:央視將在新賽季轉播英超聯賽。同一天,PPTV、蘇寧和西班牙職業聯賽主席梅德拉諾一同在南京宣布了PPTV拿下未來5年西甲的全媒體獨家版權,單賽季價碼高達5000萬歐元,5年總價值2.5億歐元。看似并不相關的兩件事背后隱藏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作為英超大陸地區的版權擁有者,早些時候,新英體育將英超互聯網轉播權賣給了樂視、新浪與騰訊,據悉,每家各出1800萬美元,合計5400萬美元,這意味著此前一直與樂視公開角力的PPTV失去了在新賽季轉播英超的權益,無奈之余,PPTV通過國內熟稔西甲業務的體育經紀公司雙刃劍接洽西甲,在時日無多的情況下喊出天價拿下西甲版權。這本是新媒體平臺的一場內戰,不曾想戰火很快燒到了央視身上。
央視長年不轉播英超已成慣例,問題是不轉播英超的情況下如果接著失去西甲,這對于CCTV5將是一次致命打擊,按照網友的話說,“沒有英超、西甲的CCTV5恐怕連個《天下足球》都做不出來了。”據知情人士透露,央視也曾豪氣沖天,私下警告競爭對手,為了業內大佬的顏面,央視與西甲分道揚鑣也在所不惜,但回過頭來,央視權衡利弊還是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棄西甲抓英超。于是乎,所有人看到央視與英超長達12年的斷交之后再續前緣。
央視曾在02/03賽季轉播過英超聯賽,當時李鐵、李瑋鋒、孫繼海都在英超征戰,中國元素讓央視與英超攜手,但一年后英超在央視銷聲匿跡。究其原因,無外乎一個“錢”字,習慣了朝南坐的央視不愿意放下身段重金購買英超轉播權,而這又是英超版權商無法接受的現實,英超版權多年來一路瘋漲,版權商玩的就是一出買賣游戲,央視要打破游戲規則,這也成為過去每一任版權商無法釋懷與妥協的心結。
唯一的選擇就是各退一步,迫于新媒體的壓力,央視此番主動求和成為了關鍵,但其轉播英超的費用與此前轉播西甲費用相當,低于“市場價”,對于版權商而言,或許央視的價碼不能最大限度達到期望值,但收取真金白銀的同時又能擁有央視這樣的優勢平臺,也樂得做個順水人情。
值得一提的是,英超的昂貴是不爭的事實。今年2月份,英超官方宣布:2016-2019三個賽季的英超本土轉播權出售給天空體育和英國電信,總價高達51.36億英鎊,這個數字比上一輪電視轉播費用增長了近70%,這是足球世界目前金額最大的一個轉播合同。到了8月份,NBC經過艱苦的競價大戰擊敗FOX和ESPN,以超過10億美元的價格拿到了英超未來6年(2017-2022年)在美國地區的全媒體獨播權,相比于此前三年2.5億美元的價碼,漲幅也很驚人,而且這還是在美國地區英超觀眾不及NFL十分之一(以上一個合同年數據計算)的情況下創下的數據。
各方為什么會不惜血本吃下英超?除了英超聯盟采取“暗拍”模式之外(不公布投標金額和投標商家),更重要的是,作為世界第一大運動,足球從來就是版權商、轉播商眼中的香饃饃,而作為足球領域最成功的聯賽,英超擁有的金字招牌毋庸置疑,根據上賽季英超聯盟的數據統計,英超賽事在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轉播,全球有約30億人觀看英超,很難想象,作為一家轉播體育賽事的平臺,如果沒有英超會是一個怎樣的尷尬局面。
正因為此,在英超迅猛發展的時代,版權費也一直扶搖直上,英超創立時,1992-1997共5個賽季只賣到1.91億英鎊,從1.91億到51.36億,英超本土轉播版權費漲了近26倍……即便如此,英超的版權價格似乎也沒有偏離軌道,以BBC公布的全球體育賽事版權價值來看,英超未來三年平均每年17億英鎊的價碼依然低于NFL(32.4億英鎊)排名世界第二,與NBA持平,高于MLB(10.2億英鎊)。從這個角度看,全球屈指可數的幾個高端品牌賽事原本就是稀缺品,勢必導致占絕大多數比例的資金流向,商家的趨之若鶩也讓瘋搶之勢非但沒有消退,反倒愈演愈烈。
全球英超價碼飆漲的大環境下,中國國內版權的溢價也順理成章。2010年,新英體育獲得英超在中國大陸地區3年的版權,坊間傳聞,花費僅為3000萬美元,到了2012年新英體育與英超聯盟續約,合同期至2018/2019賽季,但價碼已經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各方消息不一,有傳聞為6年5.7億人民幣,也有傳聞稱接近10億人民幣,消息并未得到證實,但版權費的大幅增加可以想象,也勢必給版權商帶來分銷的壓力。事實上,就在2014年夏天,新英體育的非獨家網絡轉播權售價還是1100萬美元,但這個價碼比之前幾年門戶網站幾百萬的英超門檻費已經漲了幾十倍,到了今年夏天想從新英體育購買非獨家網絡轉播權則要花費1800萬美元,這樣的天價會嚇退買家嗎?
說到英超版權商,我們有必要回眸名噪一時的天盛,2007年天盛以5000萬美元購買了英超大陸地區3年的版權,隨后天盛宣布不會將版權分銷,完全采用數字電視付費轉播的模式,當時用戶一個賽季需要花費1880元。天盛試圖扮演“免費時代”的終結者,但在中國觀眾習慣免費收看頂級賽事的壁壘前,天盛遭遇碰壁,2007年的年報大幅虧損,2008年天盛開始調整收費,并且將轉播權售賣給了部分地方臺,但已經于事無補,天盛全年虧損高達1.9億,到2010年8月,天盛宣布破產,由其引領的英超轉播全付費模式也徹底失敗。
作為天盛之后的接棒者,新英體育是否會重蹈覆轍?畢竟新英體育為英超版權支付的費用遠超當時的天盛。事實證明,新英體育遠比當時的天盛要謹慎許多,一方面,相比天盛野蠻粗暴的全付費模式,新英體育采取了更為溫和的方式,即整個賽季6成以上賽事實行免費播放,對剩下的4成賽事進行收費轉播。更重要的是,新英體育為消化自己的巨額成本找到了足夠多的埋單者,即便非獨家網絡轉播權售價1800萬美元,今夏國內幾家強勢的新媒體還是爭得頭破血流,最終以PPTV遺憾出局收場,這樣的市場環境是當年天盛不曾擁有的。
“近兩年,新媒體在體育版權、尤其是高端資源爭奪上比較激烈。以前不做體育的,都加入了進來,加入到版權資源爭奪的企業更多了……”新英體育副總裁喻凌霄一語中的。當年賽事轉播主要依賴傳統電視平臺,網絡平臺無足輕重,如今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迅猛發展,人們已經習慣于打開電腦或者拿起手中的ipad,這讓新媒體的生存與發展也有了足夠的空間,而當帶寬等技術壁壘被攻克后,新媒體及其背后的資本越發開始扮演重要的角色;除了技術上的變革,46號文件的出臺也帶來了政策上的傾斜,這更促使大量熱錢涌向體育市場、體育產業。
一系列因素的合力下,造就了今夏圍繞英超版權展開的空前商戰,為了掌握稀缺資源、為了搶占市場,新媒體聞風而動,殘酷的內戰甚至波及到了傳統媒體平臺,就連過去高枕無憂的央視也不得不被動地加入到這場搏殺中。時勢造英雄,某種程度上,新英體育活在一個更好的時代,而過于激進的天盛在沒有大環境的庇佑下只能成為歷史的犧牲品。
當然,眼下各方的巨額投入都需要逐步消化,從盈利模式而言,又各有各的門道。版權擁有者新英體育的核心業務依然是版權銷售,除網絡轉播權銷售獲益5400萬美元之外,電視媒體方面,央視和北上廣地方臺支付了相關版權費,但大多數地方臺主要還是依靠廣告等資源置換,考慮到地方臺經濟實力有限,立足于做大市場、進一步推廣的新英體育并無意于與一些囊中羞澀的地方臺分道揚鑣。
對于占多數的轉播平臺而言,情況類似,因為采取免費模式,相關的廣告收入成為了大頭。以樂視為例,上賽季的廣告客戶全部續約,本賽季又新加入了包括雪佛蘭、歐萊雅、嘉士伯、軒尼詩在內的諸多廣告客戶,利用拳頭產品和巨量用戶實現廣告收益上的井噴是互聯網新媒體乃至傳統電視媒體眼下最直接的盈利模式。這意味著在共享一個賽事版權的同時,如何針對賽事節目進行加工推廣成為了新的聚焦點,有關版權的爭奪進一步衍生到爭取更多用戶的pk上,這是英超商戰的延續,這是新舊媒體之間、新媒體之間的新一輪角逐。
在英超第二輪開賽前,《體壇周報》副總編駱明在自己的微博上就到底選擇哪個轉播平臺發起了一項調查,結果新媒體中的樂視和央視還是獲得了更多信任票,高于其他轉播平臺。一切跡象顯示,盡管央視闊別英超十余年,但傳統強勢媒體還是擁有一定數量的擁躉,事實上,從英超在全球的直播布局上看,電視依然是主要渠道。傳統媒體之外,樂視似乎已經在新媒體內戰中占據了先機,詹俊領銜的強大解說團隊以及1080p的高清直播是其優勢所在。
必須提及的是,在觀眾依然可以享受免費午餐的同時,收費模式同樣存在。新英體育作為版權擁有者是唯一覆蓋了整個賽季全部380場比賽的平臺,其中有150場比賽被納入了收費模式,此外,新英體育與樂視、新浪和騰訊三家合作,借助幾大網站的巨量用戶推廣自己的收費模式,收益與各方進行分成,英超首輪一些重要場次就因為收費原因,并未在傳統電視媒體中亮相。
已經有免費直播,誰還看收費比賽?答案恐怕并不那么簡單。從互聯網客戶端收集的數據顯示,首輪曼聯與熱刺的揭幕戰,收費用戶同時在線人數突破了50萬,這是上賽季平均每場收費觀眾的10倍,而從新英旗下的付費電視新視覺電視頻道來看,有320萬的付費訂閱用戶,比之上賽季也有提升。看上去,似乎中國觀眾對于付費模式也不像過去那么抵觸了。
究其原因,一方面,有別于當年天盛一個賽季1880元的高收費,新英體育推出的最貴的全季通(收看全部比賽)不過399元,此外,死忠通、全月通甚至單場比賽的購買滿足了不同用戶的需求;另一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互聯網上收費節目的不斷涌現,觀眾從意識上已經開始逐漸接受一種新模式:通過適當付費購買自己喜歡的節目。作為體育節目中的經典賽事,付費英超直播自然也找到了著陸點。付費轉播是體育商業化的必由之路,在歐美早已大行其道,甚至成為了反哺體育賽事最重要的一環,只是在中國還需要一個培育市場的時間,眼下完全付費模式只能自尋死路,但部分付費的土壤已經生成,從這個角度看,新英體育已經從天盛的失敗中得到了足夠的啟示。
丟掉了英超后,迫使PPTV用天價簽下西甲未來五年的全媒體獨家版權。
在英超版權引發的商戰中,PPTV淪為失意者,不得已調轉方向押寶西甲同樣也是他們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在PPTV以2.5億歐元外加蘇寧贊助的巨額砝碼敲定西甲未來五年的全媒體獨家版權后,西甲聯盟主席梅德拉諾也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很顯然這是一樁讓西甲無法拒絕的好買賣。蘇寧的大手筆瞬間也在市場上引來轟動效應,在消息宣布的前后兩周時間內,蘇寧云商的股價一路飆漲,連續拉出漲停板。
英超版權大戰如火如荼,西甲版權是否也能依葫蘆畫瓢呢?在一些業內人看來,蘇寧和PPTV做了虧本買賣,坐擁西甲全媒體獨家版權,PPTV要面對的分銷壓力更大,從價碼上看,單賽季5000萬歐元已經超過了騰訊、樂視和新浪從新英體育購買英超轉播權的投入總和,考慮到英超在全球的市場價值層面遠遠超過西甲,而西甲因為時差在中國大陸的直播時間頗為尷尬,這次投入明顯偏高,在各大轉播平臺重金投入英超之后,西甲版權想要再賣個好價錢并不容易。
更有消息靈通人士透露,在蘇寧與西甲的版權合同中有一個限制性條款,即央視想要轉播西甲,PPTV無權拒絕。西甲聯盟清楚央視在中國媒體圈內的大佬地位,不希望失去這樣一個強勢的宣傳推廣平臺,這讓PPTV處在了一個進退兩難的局面,不賣版權將承受巨大的壓力,賣卻又很難討價還價……本周西甲就將拉開大幕,有關西甲版權的分銷尚無官方消息,一切跡象顯示,西甲版權很難上演出英超版權那樣扣人心弦的商戰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