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五年內擴軍至18隊 2020年三級聯賽18+20+24

中超版權5年賣出80億天價之后,外界呼吁中超中甲擴軍。其實,中國足協對于擴軍早有打算,并已經啟動了中超、中甲和中乙三級聯賽的擴軍計劃:中超聯賽到2020年的時候擴軍至18支;中甲從2017賽季擴軍至17支或18支,2020年時達到20支;中乙聯賽從2016年開始有20支隊伍參加,到2020年達到24支,最終中乙規模擴大到36支或48支。
此前,中國足協各部門的5年規劃中,中超聯賽的目標是到2016年擴軍至18支。不過,由于中甲聯賽的規模只有16支,且中甲整體的生存環境和俱樂部的資金鏈一直存在問題,中國足協決定把中超擴軍計劃順延。經過初步的討論之后,職業聯賽理事會認為2020年將中超擴軍至18支比較合適。
這意味著2019年的中超聯賽,很可能實行“升四降二”或者“升三降一”的升降級制度。至于具體采取哪種方案,還需要中超16家俱樂部進行更為細致的探討。同時,也需要觀察中甲聯賽未來三年發展的形勢,然后根據中甲聯賽的隊伍規模以及球隊的水平,最終決定“升四降二”還是“升三降一”。
中國足協之所以將2016年中超擴軍的計劃順延,主要還是考慮到中甲聯賽的規模不夠,且球隊的水平與中超差距過大。為了讓中甲聯賽和中超的水品差距縮小,中國足協逐步將中超各俱樂部一線隊的報名人數從最早的40人減到30人(25名本土球員+5名外援)。這項措施會讓很多在中超俱樂部打不上比賽或報不上名的球員轉會到中甲俱樂部,進而提升中甲隊伍的水平。實際上,這項措施的效果比較明顯,2015賽季的中甲聯賽水平已經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和中超的差距也確實在縮小。
要想擴軍中超,必定先擴軍中甲,而擴軍中甲又必須要擴軍中乙,讓三級形成真正的“金字塔結構”。因此,從2016賽季開始,中乙率先實現擴軍,由2015年的16支擴軍至20支。中乙擴軍之后,中甲聯賽擴軍就具備了基礎。
按照計劃,中國足協希望從2017年正式擴軍中甲。現在,初步擬定的方案有兩個:一是2017年擴軍至17支;二是2017年擴軍至18支。不管是選擇17支還是18支,2016年的中甲聯賽和中乙聯賽升降級制度都會有多種選擇。如果是17支,可以采取“升二降一”或“升三降二”;如果是18支,則可以采取“升四降二”或“升三降一”。最終的結果,將由中甲所有俱樂部討論決定。
至2020年的時候,中超、中甲、中乙三級聯賽的規模將分別是18支、20支、24支,形成真正的金字塔結構。其實,這三級聯賽中最基礎的還是中乙聯賽。FIFA專家團建議中乙聯賽可以分為三個或四個大區,每個大區有10支至12支隊伍,最終角逐當年度升入中甲聯賽的名額。中國足協也正是按照FIFA的建議設計中乙聯賽,如果是三個大區,則中乙的規模是36支隊伍;如果是四個大區,則中乙的規模最大將是48支。
在無法實現跨年度聯賽的前提下,中超和中甲都不能無限制擴軍。2020年中超擴軍至18支、中甲擴軍至20支球隊后,輪次分別增加4輪和8輪,聯賽結束時間肯定會延至11月中下旬。近鄰日本J聯賽就有18支隊伍,J聯賽每年的結束時間都是在11月下旬。
其實,早在甲A時代的時候,聯賽就曾經在12月初結束,只要合理安排北方球隊的賽程,擴軍就不會受到聯賽輪次增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