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圍甲聯賽擴軍勢在必行 放開外援市場

謝銳12-04 16:04

“中信置業杯”女子圍甲聯賽進行到第三個年頭后,有一個詞被頻頻提及,棋圣聶衛平九段在接受采訪時亦呼吁:女子圍甲該逐步放開外援市場,將每隊2名主力擴至3人。

自2013年創辦至今,女子圍甲聯賽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通過推出“名校行”、“一帶一路”等主題以及在北京、廣州、濟南等地巡回辦賽,女子圍甲聯賽在業內形成了一定影響力,但客觀而論,其影響力與其地位和重要性仍名不副實,還存在社會知名度不夠、影響力不足、贊助經費難以落實等現實問題。

要擴大女子圍甲聯賽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贊助經費進入,提升女子圍甲聯賽的含金量,必須提升女子圍甲聯賽的品質,將目前的兩人制比賽擴容至三人制,開放外援市場,增加看點,吸引更多媒體關注,吸納更多贊助進入。

目前女子圍甲每隊兩人參賽,其弊端在于:參賽棋手僅限于20人,而職業女棋手每年新增5人,女子圍甲聯賽的容量捉襟見肘,亟待擴容;二是兩臺棋手參賽,會帶來很多平局,甚至有的隊可憑借一人極佳發揮即可保級的情況發生。2015年女子圍甲聯賽前九輪過后,洛陽君河灣隊兩臺棋手一個7勝2負,另一個是1勝8負,但洛陽君河灣卻排名第6,這就是兩人制的弊端所在。

從政策連續性來說,也該開放外援市場。從2014年起,女子圍乙隊允許各隊請外援借力沖甲,與此對應的,女子圍甲也應該放開女子圍甲外援市場。否則,就會有女子圍乙隊借力外援升上女子圍甲后,卻又因隊員缺位、陣容不整而難以保級的情況發生。

按說每年新產生5名職業女棋手,市場上的女棋手資源并不缺乏,但在目前轉會體制下,參賽棋手一經注冊即不能流動。新晉的女子圍甲隊無法從市場中吸納高水平的參賽女棋手,有的女子圍甲升班馬面臨著無人可用的窘況,比如本賽季洛陽君河灣、蕪湖華益閥門、德州圍棋協會三隊,主力全部來自商借,缺兵少將,朝不保夕。

一個成熟聯賽,不會出現拒絕資金進入的非市場情況發生。洛陽君河灣、蕪湖華益閥門的贊助方均擁有充足資金和參與熱情,如果這樣的女子圍甲隊因為棋手資源匱乏而降級,從而與女子圍甲聯賽無緣,這當然是女子圍甲聯賽頂層設計上不合理所致。拒絕資金進入,即拒絕改變,關起門自娛自樂。

韓國女子圍棋聯賽創辦于2015年,每隊由三名主力棋手組成,開放外援市場。事實證明,韓國女子圍棋聯賽在電視直播中受歡迎的程度甚至超過男子圍棋聯賽,收視率更高。這樣的效果出于主辦方韓國棋院的意料,究其原因,與韓國女子圍棋聯賽吸收芮乃偉、於之瑩、王晨星、黑嘉嘉等中國棋手參賽息息相關。

有些女子圍甲隊擔心擴軍和放開外援市場后的經費問題。擴軍和放開外援市場的確會增加投入,但與改制后的女子圍甲聯賽帶來的正面效應相比,仍然是得大于失、利大于弊。也有利于各隊著力培養后備資源,有助于女子圍棋職業化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以中國圍甲聯賽為例,創辦于1999年的中國圍甲聯賽在運行兩年后,于2011年放開外援市場,隨著睦鎮碩、李昌鎬、李世石、崔哲瀚等高水平韓國外援的進入,圍甲聯賽的影響力成倍增加。圍甲聯賽能有今天的地位與影響力,外援功不可沒。

外援價格由市場來決定,有的女子圍甲隊擔心放開外援市場后,外援的待遇報酬如男子圍甲聯賽一樣“失控”,與國內棋手待遇相差懸殊。這種擔心多余,一是以女子圍甲的總投入來看,外援價格不會高至離譜地步;二是三人制下,外援作用有限,權重不如主將制下的男子圍甲聯賽。

世界女子圍棋的繁榮目前僅限于中日韓三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放開中國女子圍甲聯賽外援市場,客觀上也助力世界女子圍棋的發展,我們當有這樣的胸襟與氣度。

圍棋  /   女甲  /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