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摩托39070公里去巴塞羅那 絕非說走就走的旅程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ddaf5776-2d6c-4949-ae97-a65a51a4c4da.jpg)
席振中,30歲,長沙人,14年巴薩死忠,在此前的球迷歲月里一直規規矩矩看球,除了在胸口紋上個巴薩隊徽,并未有什么其他“出格”之舉。2013年,一個大膽的想法開始在他的內心萌發,6月,在他的微博上發布了一張地圖,上面一條紅線扭曲著橫跨亞歐大陸,兩頭牽著長沙與巴塞羅那,下面唯一一條評論如此調侃,“那英有2首歌,一首叫夢一場,一首叫夢醒了。繼續加班!”
時間轉眼來到2014年,此時已完成單人西藏騎行、臺灣環島騎行的席振中,再也按捺不住對巴塞羅那的向往,鐵了心要將這一段瘋狂的旅程當做生日禮物送給30歲的自己。
不過,這可不是一段能說走就走的旅行,其準備復雜程度遠超大伙的想象。
1、路線和計劃
這段旅程橫跨亞歐大陸,途中經過國家數目龐大,簽證是個極其耗時的工作,甚至出發后,人已經騎行到了新疆,護照仍滯留在北京辦手續。各個國家配合簽證應該走多少時間,每個國家需要去的地方以及大致線路,光繪制路線買書就花了幾千人民幣。
2、家庭與朋友
這種瘋狂與危險的嘗試,正常家庭大抵難以支持,不過席振中從小獨立,此前的數次騎行讓父母早有心理預期,而朋友們則大多覺得不可思議,一位死黨說,“當時就覺得他瘋了,第二個反應則是,可不可以帶上我一個。”不過說這么說,但最后上路的依然只有我孤身一人。
最大的反對還是來自未婚妻,“我當時就覺得不現實,實現不了。”后來看到未婚夫每天全情投入,還是改變了態度,“席先生就是一個如果真決定做一件事兒,就一定會想盡辦法去實現的人”。
3、工作與資金
席振中此前在長沙一家傳媒公司任管理層,收入尚可,主管創意這一塊,按他的話講是,“不怎么需要坐班,后來上班就是在會議室把地圖攤開畫線路圖,工作上有什么事完成了就行。”但因籌備騎行實在過于耗時,最后還是狠了心把工作辭掉了。出發前,他為整個行程做了20萬人民幣的預算,而最終的花費,他還在統計中,“不過差別不會太大。”
4、裝備
本來預計是騎自行車去巴薩的,后來算了下簽證時間,覺得不現實,選擇開車去呢,“一個大框框框住,沒得什么感覺。”摩托便成了最佳選擇。在考慮國產還是日系摩托時又猶豫了,兩萬多的價位,日系車質量更好,出國后換零件也方便。“不過我還是有點小憤青,這輛車最后想送給巴塞羅那俱樂部,無論如何都得國產車。”
買回摩托,又弄了本維修書籍,回來后就把車徒手拆了一遍,重新安裝完畢后發現竟然多出個零件——不是玩老子吧!淚奔……又是折騰加修理,最后在長沙練了兩三個月山路,算是勉強能湊合上路了。
至于隨身攜帶的行李可就多了,大至筆記本電腦和摩托車各類零件,小至炒菜的辣椒粉都帶了,加起來大概有80、90公斤。后來那些旅游書籍,過一個國家扔一本。
5、語言
英語不必多說,與人能進行交流是必須的。難的是中亞這一段,路上會英語的人極少,甚至路牌都沒有英語。于是,席振中買來書籍,又自學了幾個月的俄語,為的是在中亞與俄羅斯這段不至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