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龜派足球 米哈為啥不如曼奇尼收到大禮包?

王勤伯12-15 11:12

同樣執教米蘭城的豪門,同樣獲得俱樂部巨資引援力挺,同樣強調防守、把比賽結果放在第一位,為什么今年夏天不被看好的國際米蘭直奔冠軍而去,AC米蘭卻連前三都只在奢望之中?

本輪意甲為上述問題提供了清晰的答案。在執教能力上,米哈伊洛維奇比曼奇尼少了一些細膩,正是細節處理的差距決定了米蘭城兩支球隊截然不同的處境。

筆者曾在今年夏天意媒對熱身賽連敗的國際米蘭一片哀歌聲中準確預測,這支國際米蘭有潛力制造驚訝。但今天再看,4球大勝烏迪內斯的國際米蘭甚至已不是賽季初那支1比0連勝開局的球隊,國際米蘭正在重回豪強的路上邁出堅實的步伐。

曼奇尼和米哈在穩守反擊的思路上是一致的:首先保證本隊不丟球,然后抓住機會取得致勝球。攻守之間的平衡歷來不好把握,總是難以取舍。賽季初國際米蘭1比0連勝,卻長時間不被看作熱門,原因是進攻很依靠偶然性,比賽中形成絕對破門良機的次數太少。尤其主場被佛羅倫薩狂灌4球以后,看低國際米蘭的評論占據主流。

時間流逝,曼奇尼在實戰中讓中后場米蘭達、梅洛、穆里略、梅德爾的“4M”矩陣越發演練嫻熟,逐漸騰出更多功夫演練進攻,尤其是后防有把握之后,曼奇尼敢于在對中小球隊比賽中派出實質性的4前鋒:伊卡爾迪、約維蒂奇、佩里希奇、利亞伊奇, 國際米蘭的進攻越來越有看點,有確定的進攻線路,有快速清晰的意圖,對中小球隊勢如破竹的大勝也越來越頻繁。

只有對陣強隊時,曼奇尼才回歸賽季初的姿態:多半功夫用于防守,進攻依靠偶然性。國際米蘭另一場敗績是客場輸給那不勒斯,但恰恰是在兩球落后、少一人的情況下,國際米蘭仍壓出去差點扳平比分,這場敗仗極大地提高了球隊心氣,明白只要足夠專注協力,同樣可以大膽壓出去打。

現代足球進攻非常依靠兩個環節:一是攻防轉換中的速度,只有速度夠快才能利用好對方尚未布好陣留下的空間,二是局部人數優勢,對強隊而言,本方多名攻擊手密布對方禁區前沿,總是很容易形成有效殺傷力。

一名教練執教成功與否,在于他能否從細節上解決好上述兩個環節。如何快速轉換?反擊中如何配合跑動?陣地戰中每名球員如何找到最有殺傷力的位置?

AC米蘭對維羅納的進球恰恰說明這支球隊鋒線非常強大。3個攻擊手博納文圖拉、阿德里亞諾、尼昂從左到右密集在對方禁區線上,巴卡在禁區內。尼昂和阿德里亞諾配合,巴卡轉身反越位插入破門。這個進球其實很經典!

為什么比賽中很少出現類似的布陣和場景呢?因為AC米蘭的攻防轉換總是很倉促、草率、缺少方向感。博納文圖拉和尼昂容易被堵到邊路,阿德里亞諾和巴卡之間的聯絡很難建立起來。整個球隊沒有專注為這個超級4人組創造釋放火力的條件!

在穩固防守的基礎上,教練需要以最簡潔的方式告訴球員最細膩的內容:“怎么做”比“做什么”更關鍵。米哈似乎一直在告訴球員“做什么”,但沒有解釋好“怎么做”,蒙托利沃賽前說,主帥要求中場球員加快轉換節奏。那么,怎么跑,怎么傳,怎么加快?

米哈伊洛維奇適合執教中小球隊,因為他這種“穩固后防+進攻依靠偶然性”的理念在各方面和中小球隊合拍。但強隊需要的是普蘭德利所說的“有進取心的足球”,進取心并不是說冒失前壓進攻,而是敢于用技戰術內容去追求進球的必然性,并且在進取中、在前壓和運動戰中兼顧好攻守平衡。這也是為什么普蘭德利在佛羅倫薩遠比米哈成功。

AC米蘭  /   國際米蘭  /   曼奇尼  /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