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賽德斯也怕雙雄反目分手 B計劃鎖定德國新車手

茅為安12-21 13:20

梅賽德斯2015年的奪冠歷程顯然比前一個賽季接近最理想局面,這就讓身為車隊主管的沃爾夫發出的警告看上去非常不合常理,為什么偏偏是這個時候?

贏下2014年制造商和車手錦標賽冠軍之后,梅賽德斯安排漢密爾頓與羅斯伯格拍了一張照片,兩人背對背依靠,各自雙腿抵墻,構成三叉星的形狀。物理老師會告訴你當三條線互相夾角呈120度時形成最完美的力學結構,這恰好就是梅賽德斯的標識。

從這個角度來說,沃爾夫所代表的梅賽德斯集團高層有充分的理由認為2015賽季不完美,顯然在幕后發生的一些事情不能讓車隊完全滿意,或者認為可能成為今后維持統治的隱患,首當其沖的就是漢密爾頓與羅斯伯格的隊友/對手關系。

如果漢密爾頓在美國提前三場比賽衛冕后能乘勢追擊,很可能徹底在心理上擊垮羅斯伯格,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讓后者恢復了氣焰,認為自己悟出了在來年戰勝隊友的真理。最后的三連勝對羅斯伯格的意義,就像在成為下一個大衛·庫爾特哈德或馬克·韋伯的邊緣——即使不服氣但實際為無法擊敗世界冠軍隊友妥協——懸崖勒馬。同時,他從奧斯汀的碰撞中終于領悟到一件事:漢密爾頓絕不會在兩車相撞的電光火石間把車隊利益放在第一,所以他只有比英國人更聰明同時更強硬才行。

2014賽季的斯帕撞車后,梅賽德斯明確表示絕不容許發生自己的車手在賽道上撞車、兩敗俱傷的場面,并對羅斯伯格進行內部處罰殺雞儆猴。今年這條底線并沒有被觸及,但沃爾夫發現了另一個問題:漢密爾頓開始對車隊的臨場策略提出質疑,甚至懷疑車隊偏袒隊友。

雖然事情發生在無關痛癢的最后三戰,但根源或許還在于摩納哥。當時漢密爾頓領先了大半場比賽,而因為車隊在應對安全車時做出了錯誤的判斷,讓他把最想拿到的冠軍之一拱手讓給了羅斯伯格——這一事件從根本上多多少少動搖了英國人對車隊在策略制訂時的信任。

在墨西哥,漢密爾頓公開在無線電中對進站策略提出異議,而且一度拒絕進站把車隊置于尷尬的境地。這在近年來的F1絕無僅有,更別提可能對以秩序為第一要務的德國企業帶來的影響。

在今年梅賽德斯的慶功活動上,沃爾夫當著漢密爾頓和羅斯伯格的面強調了車隊精神:“車隊精神是最重要的,是我們力量的源泉之一,它造就了現在的我們,讓我們取得今天的成就。如果車手之間產生了敵對情緒,那會損害車隊的利益。”

此時此刻,漢密爾頓盡情享受著“三冠王”的榮譽,并試圖找回兒時因刻苦訓練錯過的“歡樂時光”,但也憋著一股氣要在新賽季揭幕時從隊友手里奪回優勢;羅斯伯格則精神抖擻,一心為下賽季積蓄能量等待爆發。這樣一看,沃爾夫的公開表態反而在時間點的選擇上恰到好處,在他們頭上澆一盆冷水,不得不在冬天為明年多留一個心:記得自己是車隊的雇員。

說到2016賽季,羅斯伯格將迎來與梅賽德斯合同的最后一年。只要當前引擎規則不變,梅賽德斯的優勢很難被徹底顛覆。德國人顯然要為自己的將來打算,即便明年再次敗給漢密爾頓,或許仍舊只有待在“銀箭”才能留住世界冠軍之夢最后的希望,那么識大體的他自然知道應該怎么做。

但是,續約三年的漢密爾頓在梅賽德斯的地位真的牢固嗎?德國制造商已經讓他成為英國最高薪的體育打工仔,又給了他足夠的自由空間在業余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要求他以匹配的成績以及對品牌形象起到良好宣傳作用作為回報相當合理,更是合作的底線。

顯然,梅賽德斯正在追求F1史無前例的成就:車手激烈競爭但不留下爭議,包攬冠軍,統治F1,包裝完美的車隊和品牌形象。作為管理者,沃爾夫當然清楚這是一條危險的路,因此早就安排了“B計劃”:培養一名可以接班的梅賽德斯車手,而這個人就是本年度DTM(德國房車大師賽)冠軍、德國人帕斯卡爾·維爾雷恩。

從去年開始,梅賽德斯就利用一切機會讓維爾雷恩駕駛F1賽車,累積里程。在梅賽德斯的壓力下,FIA也修改了獲取超級駕照的積分制度,為DTM總冠軍敞開大門。這個冬天,沃爾夫還有最后一項任務,將維爾雷恩送到下賽季將使用梅賽德斯引擎的馬諾車隊參加比賽接受鍛煉。如此一來,一旦情況需要,年輕的德國人最早在2017年就能正式跳進“銀箭”賽車接班。無論最后仍是一名德國車手+英國車手,還是兩名德國車手,看上去都是一個天衣無縫的計劃。

只能說,為了追求完美,梅賽德斯試圖下一盤更加完美的大棋。

漢密爾頓  /   羅斯伯格  /   沃爾夫  /   梅賽德斯  /   維爾雷恩  /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