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5.23億接盤舜天并不貴 這是生意并不是玩意!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user_default.jpg)
新科足協杯冠軍江蘇舜天俱樂部昭告已久的易幟,終于有了答案:沒有驚喜,也沒有意外,被外界視作是唯一候選人的江蘇蘇寧電器公司最終從江蘇國信舜天集團手上,接過了江蘇足球的接力棒。和恒大當年接手低谷中的廣藥足球隊不一樣,這一次民營企業、電商接盤老牌的大型國企,對于未來體育產業發展的方向或許有著特殊的指向性意義。民企或許將成為瓜分未來五萬億體育產業大市場的主力。
作為江蘇足球的新東家,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在媒體通報會上坦言自己非常喜歡足球,且是一位德國球迷,足球這項運動與蘇寧集團“執著拼搏、永不言敗”的企業精神高度契合……不過,更多的信息源表明,張近東本人未必像阿布、貝盧斯科尼等大老板那樣狂熱癡迷足球,通告會上的表白更像是一種公關策略。連江蘇足球的“教父”、前國信舜天集團董事長董啟彬都說自己不算“資深球迷”,張近東果真是狂熱球迷的話,可能也不會等到今天才出手介入江蘇足球。
舜天的前老總董啟彬說過,“我們從搞足球那天開始就沒有打算要從這項事業當中攫取多么大的直接利潤……”沒有必要從一個民營企業身上看到這樣的情懷。民營企業愿意掏出真金白銀,那一定是有所圖,一定認為回報會物超所值。要么是直接生意上的推廣,要么是敲門磚、投名狀,不一而足。
所以,蘇寧接手舜天,應該是更多地出于企業發展的理性決策,把足球當成一門生意,不是一種玩意,張近東也不可能像當年的貝盧斯科尼、阿布拉莫維奇,買下俱樂部是為了滿足個人喜好。當然,在商言商,把投資人這個角色扮演好就足矣,又何必在乎大老板到底是不是狂熱的球迷?
足球在舜天手里,雖不曾點石成金,但也對企業發展起到過巨大的作用。當年主打服裝進出口的江蘇舜天集團在江蘇的外貿企業中實力應該排不進前三,介入江蘇足球,確實為舜天的發展帶來了體制能為一家企業帶來的最大限度的好處,比如上市額度等。現在的電商時代,蘇寧能夠書寫出什么樣的篇章?
對于普通人而言,蘇寧市值超千億人民幣,又有阿里巴巴協助,資金絕對不是問題,但事實上,和馬云合作的是蘇寧云商集團,和蘇寧電器公司并無關聯,這也是蘇寧足球俱樂部可以規避中國足協有關關聯規定的關鍵。而且,蘇寧電器作為一家商業流通型企業,對現金流是非常看重,收購俱樂部的5.23億,加上2016賽季的數億投入(無論如何不能比舜天時代少,不然對球迷無法交代,對自己的形象也只會帶來負面影響),這個十幾億真金白銀砸出去,對于蘇寧這樣的企業而言,絕對不是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負擔。蘇寧云商曾在2013年10月戰略投資PPTV聚力2.5億美元。收購PPTV兩年來,蘇寧為其打造了“視頻購物”和“精準營銷”等概念,效果并不理想。這家以體育視頻直播見長的視頻公司對電商的概念并不感冒,而管理層的動蕩也導致其業務開展受阻。蘇寧以傳承超越為主題的通報會,PPTV居然沒有轉播,這說明傳聞并不是空穴來風。收購舜天這個重大決策最終做出,唯一的理由就是,預期會產生更大回報。
正如某些業界人士分析的,蘇寧是一家消費行業企業,永遠需要關注未來的消費熱點在哪。張近東則表示,蘇寧做足球絕不是一時興起,“足球體現出的團結和勇氣與蘇寧的精神契合。產業升級、消費升級趨勢下,文化、教育、養老等大健康產業將是中國未來的驅動力,現在進軍足球產業符合大趨勢。”
其次,阿里和京東給了蘇寧很多啟示。綠茵場正在成為電商企業重要的營銷陣地,蘇寧的很多現有業務版塊與足球是強關聯。比如核心業務電商對品牌營銷的需求是持續性的,蘇寧每年在廣告和營銷上的投入巨大,但傳統投放渠道的效果在減弱,足球則是一個能快速產生聚集效應的事情,這一點已經被恒大很好地印證了。
張近東表示,蘇寧是把足球視為蘇寧的產業布局的組成部分。目前蘇寧已經形成商業、地產、文創等5大產業,其中文創聚焦體育、影視、健康等產業。
另一方面,隨著蘇寧從傳統零售商向互聯網零售轉型,將體育事業作為內容和產品來經營,也是粉絲經濟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足球是第一大體育,有群眾基礎,我們有2億會員,PPTV有6億粉絲和訪客,這些資源都可以融合,從賣票到衍生產品,再到打造俱樂部球員的個人平臺、明星化經營。”
52324.4萬元貴不貴?在這樣的大背景下,5.23億能夠買到一個處于上升期的俱樂部的全部股權,真心不貴。蘇寧接手是基于理性的判斷,舜天退出又何嘗不是如此?不是說體育產業的前景不誘人,但國信舜天集團作為國資委下屬企業,肩負著為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任務,如果俱樂部是一門好生意,為什么要出手?在舉國掀起足球熱潮,各路資本瘋狂沖進足球圈買球隊、建球場、辦比賽的跑馬圈地,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毅然決然而去,同樣需要很大的勇氣。
民營企業、商業流通型企業,需要足球這個介質來推動自己企業的發展,但足球能夠給國信舜天這樣的企業能夠帶來的推動實在有限,每年舜天主場的場邊廣告牌基本是國信集團的下屬企業或者相關企業,更多的是抱團取暖,或者是互相撐個門面而已。
利用足球,這生意好做不好做?有恒大的成功先例,恒大集團的成長確實和恒大足球隊成績的飆升高度同步。但是足球帶來的廣告效應邊際效應會持續下降。中國人推崇的成王敗寇的思維,使得中超冠軍能夠得到足夠的曝光,但是中超亞軍呢,能否有前者70%的曝光率、關注度和認可率?巨頭PK中超賽場,到底是雙贏還是零和?還很難說。當然,無論如何,都是球迷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