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日本足球學院的培養模式 學費百萬集中管理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3153a468-2b4e-4345-b7de-901f4d032de3.jpg)
如果不走進訓練中心、沒有人指點,外人恐怕不會想到在中心辦公樓旁的那一幢小樓會是一個酒店,而日本足協所屬的足球學院居然就在這家酒店里。
“這是大阪地方足協建造的,日本足協只是借用其地方設立了專門的足球學院。”西入俊浩說道,“這幢樓一半是酒店,另一半則就是我們學院的所在地。酒店最主要是用于教練員的培訓。如果是外地的球隊來這里參加比賽,或者是設立訓練營,也可以住在這里。平時,我們足球學院與酒店也沒有什么交集,學院其實就是租用了酒店內的一半設施,主要是客房等,大家相互之間也沒有什么干擾。因為我們學院所使用的訓練場地也是要租用,具體是由日本足協出面。”
學院不負責文化學習
“我們這所足球學院始于2012年,至2013年開始正式召入第一批小球員,是一所相當于中學的學院。學院共分三個年級(相當于國內的初一到初三),球員分別是13歲、14歲和15歲,每個年級有12名學員,總共36名學員。雖然進入到學院里的學生是13歲,但實際上,我們從12歲就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進行選拔,差不多經過一年的選拔之后,把最好的小球員選入到學院里。”西入俊浩介紹道。
“我們學院的球員白天和普通孩子一樣,都要去上課。日本足協通過大阪足協,和當地的教育部門聯系,安排36名球員在一所中學內上課。這些小球員早晨乘坐公共交通,去一所名為‘月州中學校’的學校上文化課。這是大阪府最早的一所公立學校之一,學費都是全免的。上課結束后,自己乘車回到學院里,吃住都在一起,晚上也住在這里。當然,我們學院除了每天下午安排正常的訓練或比賽之外,晚上還會安排文化課學習,和其他普通中學校一樣,屬于課外活動內容,譬如英語課、手工制作等。不過,給他們上這些課的老師不是我們學院里,而是由我們出面去聯系,請外面的老師來上課。”
“我們日本足協總共有四所,福島足球學院是最早的,他們是六年學制的,也就是從初一到高三,而且是男女同校。熊本宇城足球學院則是中學校(初中)三年學制的,只召男生。我們學院則是只召女生。今年4月,在今治開設了第四家日本足協足球學院,和我們學院一樣,都是中學校三年學制的,也只招收女球員。所有學員都是住校的。當然,福島足球學院是一周之內都不會放假的,而包括我們在內的其他三家足球學院則除了周一到周五之外,學員在周六日是可以回家的。”西入俊浩介紹道。
精英與地方雙贏模式
“本來,我們最初的設想是全日本范圍內招生。不過,最近一兩年我們調整了招生策略,因為今治也開設了足球學院,而且是專門針對女生的。加上福島那一所,全國有三個地方招收女球員,都是培養優秀球員。所以,我們日本足協重新擬定了政策,像我們學院招收的學生最主要是交通情況必須在三個小時之內可以順利抵達的,也就是從離開我們學院大門那一刻開始,到抵達家里,最多不能超過三個小時。因此,我們現在學院里所招收的學生基本以周邊都道府縣的為主,大阪自不必多說,其他包括岡山、兵庫、和歌山、三重、奈良或四國地區的小球員,都可以來到這所學院接受強化指導。”西入俊浩說道。
不過,最讓記者感興趣的還是周末離校回家的問題。西入俊浩告訴記者,“之所以讓她們回家,一方面是她們有機會和自己的家人、父母見面,但更重要的,其實還是返回各自的球隊參加比賽。”原來,這些進入足球學院的小球員注冊是并不是直接由足球學院向日本足協注冊,而是由她們自己一開始所選擇的隊伍進行注冊。譬如,就以入選日本U16女少隊、參加今年11月在武漢進行的亞洲女足少年錦標賽的寶田沙織為例,她在小學畢業之后,選擇了大阪當地的櫻花俱樂部女隊,成為該隊中的一員,在報名注冊時通過俱樂部向日本足協注冊。因為日本各種青少年比賽不管男女都安排在周末進行,寶田沙織在周末返回自己家里時,其實是直接去俱樂部球隊報到,然后代表俱樂部U16女隊參加比賽。如果是來自岡山的小球員選擇加盟了某家民間俱樂部,采取同樣的報名注冊方式,然后代表該俱樂部參加周末的比賽。如果選擇是學校,則代表學校隊參加比賽。
“我們足球學院不會整隊去參加某一項賽事,尤其是平時參加日本足協出面組織的比賽。這主要是考慮進入到我們學院里的都屬于尖子球員,組成隊伍之后自然水平相對要高一些,而被抽調走優秀隊員的球隊,整體實力肯定會打折扣,比賽中成績就會受到影響。這樣,即便是我們贏了比賽,感覺也沒有太多的意思,相反,那些地方球隊的積極性會受到很大影響。”西入俊浩解釋道,“站在我們日本足協的角度,我們組織這樣的足球學院,目的是為進一步提高和強化球員的個人能力,讓他們得到更好的訓練與幫助。當她們返回各自的球隊時,可以更好地帶動所在球隊的水平。這對整個青少年足球無論男女的均衡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實際上,這才是真正值得中國足球界特別是從事青少年足球的管理者認真思考與學習的方面。國內的青少年球員成立了足球學校后,將最優秀的青少年球員全部集中在一起,隊伍的整體水平相對較高,而與周圍的同齡隊伍進行比賽時,常常大比分贏球,這也就使得比賽雙方都失去了興趣,贏的一方會覺得“沒有意義”;輸的一方也會覺得“再繼續踢下去就沒有前途”。這其實是國內青少年足球發展失衡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就好比魯能足校在濰坊、濟南甚至整個山東都找不到對手,因為缺乏高質量的對手,比賽水平不高,提高也就變得更加困難。如果請其他地方的足校球隊進行比賽,比賽的成本就變得相對較高。在這方面,日本足協的足球學院的做法頗值得我們研究。
一年學費超百萬日元
對于一名學員需要交多少錢的問題,西入俊浩倒不隱瞞,“進入到這里的學員每個人每個月要交8萬日元(折合人民幣為4304元),一年也就相當于100萬日元(5.38萬元人民幣)。因為是公立學校,上文化課時也就無需再交學費。我們這里的8萬元主要包括生活費,也就是一日三餐的伙食費、住宿費、水電費用、校服等等。此外,我前面提到過,我們會安排專門的英語課或其他興趣課,還有足球訓練的費用等等。”
“作為我們學院的管理人員來說,我們都是日本足協聘請的。我們學院總共有6名管理人員和教練,其中4名是教練員,三位是A級教練員證書,我也拿的是A級證書,另有一位則是B級證書。此外有1名醫生,另外一人則是相當于校務長角色的管理,負責與學校、與家長、與學員原先所在的俱樂部等各方溝通與聯絡,而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也基本由他出面去解決。作為醫生,除了負責處理日常簡單的傷病之外,還會在飲食方面提供諸多參考。當然,這個基地里本身是有專門的康復與治療中心的,如果遇到了比較嚴重的傷病,可以直接去接受治療。總之,我們這個團隊就是想盡辦法,給這里的小球員提供最好的訓練條件、接受最好的培訓,希望她們能夠在這三年時間里有一個較大的進步與發展。”
西入俊浩稱,他從這所學院成立一開始,就受日本足協委派來負責,今年已經是他在這里工作的第四個年頭了,“2014年,我曾作為日本U14女子選拔隊的主教練,帶隊前往中國的香河基地去參加東亞區女足U14錦標賽,對那里(香河基地)的印象不錯。當時我們學院才開始組建,有兩個人入選了日本U14選拔隊,而福島足球學院則有3個人。今年在武漢進行的亞洲女足U16錦標賽上,我們這里有兩個人選入了日本U16代表隊,獲得了亞軍,其中一個就是寶田沙織。”
西入俊浩稱,進入到足球學院并不意味著就肯定能夠進入國家隊,這一方面是因為日本有四所這樣的足球學院在培養人,另一方面,日本各俱樂部也日益重視青少年女足發展,加大培養的力度,因而整體水平也就能夠更有提升與發展,選拔優秀球員的面也就更寬。“在初中畢業之后,現在學院里的女球員是否繼續選擇足球,我們不作強求,由球員們自行作出選擇。她們或許會選擇繼續去讀高中,邊讀書邊繼續踢球;但也可能不再選擇繼續踢球了。”西入俊浩說道,“但是,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在現階段盡可能去幫助她們提高水平,讓她們學會如何去閱讀比賽、了解自身發展中所缺少的是什么、應該接受什么樣的訓練才能有提高等等,我們最主要的工作是這些。日本足協對我們的考核,也不是是否帶隊取得了什么樣的成績。”這或許才是中日青少年足球培養過程中最為本質上的差異。
“細節決定成敗。”中國足球如果真要學習日本,更需要認真研究與分析日本青少年球員培養過程中的諸多細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