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八球手轉型 當器材分銷經理開球房謀多元發展

劉潔01-12 12:49

        在中八賽場上,有好幾位球手曾是斯諾克職業選手,劉闖在斯諾克的成績一度進了世界前50,兩次進入世錦賽正賽,石漢青也拿過亞錦賽4強,從斯諾克大賽場到中式八球,他們的“轉業”也見證了中八的發展,他們也很享受這個賽場。

        劉闖出生于1990年,本次比賽闖入決賽,石漢青大一歲,最終拿到第七名。在那個被丁俊暉感召的時代里,斯諾克有著國際光環、最高的關注以及高額獎金帶來的向往,一定的天賦再加上十足的努力,他們都打出了國門。

        劉闖在斯諾克的履歷是絕對拿得出手的,2008年,劉闖打入世錦賽正賽,相會奧沙利文,這幾乎是所有斯諾克選手的夢想。但這一刻光鮮背后,有無數的艱辛,“前年的這個賽季,我決定放棄斯諾克職業比賽資格,斯諾克太辛苦了,每一年都折騰去歐洲五六次”,劉闖表示,當初自己離開的直接的原因,就是身體和心理壓力都太大,“狀態一不好,就完全沒信心了”。

        而即使一度排進世界前五十,劉闖卻根本看不見收入,這種情況就更加劇了自己的壓力,“一年的差旅費就要10多萬,報名費也要5萬,加上訓練的錢,雜七雜八下來一年就要花掉30萬,年底一算,根本沒有剩余的錢。有的比賽,資格賽要贏4輪才能進正賽,拿兩三萬塊錢,贏兩輪只有萬元左右,還不夠機票錢,可對手都是世界級的選手啊,在歐洲打PTC,你可能第一輪就遇到塞爾比,就算第一輪你把他打贏了,才200鎊,那時我就想著當作都是去玩了,旅游了。”

        而成績并不那么突出的石漢青則表示,“就算國內有幾站斯諾克比賽,獎金其實和我們也沒什么太大關系,只有丁俊暉、梁文博這個級別的選手能拿到”。

        就在眾位國手在英國努力拼殺時,中式八球正漸漸崛起,“現在中八的氛圍在國內明顯比斯諾克好,很多人都在網上看我們比賽的視頻”,兩位選手都切實地感受到了中八德良好氛圍已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八比賽大家水平都很接近,誰都有機會贏,但是在斯諾克很難打贏那些排名前幾的選手”,劉闖覺得,在家門口的比賽,沒有千里奔波的勞累,沒有開銷,自己一個人輕松搞定。劉闖和石漢青都表示,轉中八之后,一年參加四五站喬氏的大師賽,再加上大大小小的各省市、球房的賽事,一年下來,他們這個級別的選手會打幾十場比賽,獎金能達到30萬。

        不過,在他們看來,中八現在也是個年輕事物,與其談國際化水平,還不如談職業化水平,因為這和他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石漢青覺得,目前像他這樣的選手其實都是一個半職業化的狀態,“雖然自己是簽約球員,但是其實公司只是會負責一些活動上的事情,其他大大小小的比賽都是自己聯系,自己訂機票,自己去,我們就是自己的教練、經紀人、營養師、體能師”,他覺得自己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雖然很充實,但也希望能像中超、CBA一樣,有俱樂部的職業化出現,這一天的到來“大概還需要五六年的時間”。

中式八球  /   劉闖  /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