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甲冬休除了讓球員驕奢淫逸 其實并沒什么卵用?
剛過去的這個周末,西甲、英超和意甲好戲連臺,德甲球迷則仍在苦苦期盼下半程聯賽一周后的開鑼。冬休期是德甲的特色,英超在友邦聯賽打烊時反而進入最忙碌時節,意甲和西甲則只有一個小長假,本賽季分別休整了2周半和1周半。而德甲本賽季的冬休,跟自身比已算短暫,5周。
關于德甲冬休期的話題,一直有著兩種意見。一種是以沃勒爾為代表的支持派,他們認為冬休期是傳統,應予維護,且能幫助球員休養生息,保持可持續發展;第二種則認為,冬休過于漫長,對球員和球隊未必真有多大幫助,而且聯賽的中斷讓球迷經受等待的煎熬,對于電視轉播、德甲的推廣也都沒有好處。
冬休有利健康和體能?真的嗎
閉著眼睛空想,多出1至2個月休息,理應使德甲球員在后半程擁有更充沛的體力、更出色的狀態,并減少傷病的出現?繼而對于德甲球隊的歐戰以及德國隊參加大賽大有裨益?然而,似乎很難論證德國隊以及歐洲賽場的德甲球隊取得出色成績時,是占了冬休多大便宜。晚近的案例更是走向反面。
2014世界杯前,德國隊出現大面積傷病減員,入選球員中狀態及格者只有三成,大批德甲國腳帶傷報到,拉姆、施魏因斯泰格、諾伊爾等多人很久無法進行正常訓練。2015年春季,拜仁爆發傷病危機,導致球隊歐冠脆敗巴薩,即便能出場的球員,如阿隆索,也在冬休后狀態大跌,體能不支。雖然并不能倒推論證這是冬休惹的禍,但至少,冬休并未幫助球員鑄就鋼筋鐵骨。
同理,英超球隊以及英格蘭隊的成績,也很難與英超沒有冬休直接掛鉤。英超當年歐冠四強占三時,比賽負擔同樣沉重。而英格蘭隊缺實力、缺膽魄才是癥結,給個冬休就能變成一方豪強?無法想象。
德甲的冬休,相當于一個縮水的夏季休戰期,各隊重新集結后經常會面對很多不確定因素。沃勒爾效力不來梅期間,曾趁冬休期和隊友跑出去滑雪而受傷。巴西球員冬休期通常選擇回到祖國,那里有他們喜愛的陽光和沙灘,但問題也很多——以艾爾頓為例,他效力不來梅6年,只有1次冬歇后準時歸隊;轉會沙爾克后則是另一種情況,歸隊倒是準時了,但兩根手指在圣誕節期間受傷了……
顯然,對那些自控力較差的球員來說,夏休后的恢復已夠讓教練頭疼,加上一個冬休,且這期間有圣誕的巨大誘惑,麻煩加倍不止。不少球員會在冬休期酗酒,不按教練規定進行恢復性訓練,于是歸隊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減肥。當然,這方面也有特例:2003-04賽季,波鴻主帥諾伊呂勒在冬休前和球員們打賭:必有至少一名球員歸隊時體重超標。然而,最終當一個個模特般身材的球員回到訓練場時,諾伊呂勒不得不乖乖將500歐元交到球隊辦公室。
球員的狀態決定球隊的命運。有些原本上半程表現出色的球隊,冬休期后會突然掉了鏈子。比如,1993-94賽季的法蘭克福,貴為半程冠軍最終拿了第5。2008-09賽季的霍芬海姆,冬季冠軍最終只排名第七。當然,他們的根本問題還是實力有限。
何不縮短冬休延長夏休?
德甲當初開啟冬休期,最重要原因是德國冬季的嚴寒氣候。不過,全球氣候變暖,加上球場設施的現代化,使這條理由正在削弱。德國第一個有地暖的體育場早在1972年就誕生了,也就是拜仁的老主場慕尼黑奧林匹克。到了90年代,絕大多數德國球場都已配備地暖,這使球員通常無須在濕滑的雪地上進行比賽。
冬休期的批評者們認為,在目前條件下,最科學的辦法是縮短冬休,而延長夏休。像英超那樣圣誕期間比賽加碼自然沒有必要,但采取西甲意甲那樣兩三周的休整,既讓球員們得到喘息機會,也不至于嚴重打亂比賽節奏,是個值得考慮的方案。而延長夏休,則在大賽年尤為必要。讓國腳們在世界杯、歐洲杯后得到充足休息,對于他們的健康和狀態,要比一個漫長的冬休更為有益。
當然,更激進的觀點也早已有之。1985年2月,貝肯鮑爾甚至提出效仿北歐聯賽體制,取消跨年賽制,將聯賽安排到3月到12月間進行。貝皇認為,那樣做,則世界杯或歐洲杯時,處在賽季中期的國腳們將迎來最佳狀態。但俱樂部們對這個方案顯然不會買賬。歐戰淘汰賽春天開戰,如果此時德甲球隊剛開始季前備戰,無疑非常吃虧,所以這套方案注定只是說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