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百年歷史的神奇賽事戴維斯杯 現面臨改革問題

全體育02-13 16:57

文|Franck Ramella

英國時隔79年重奪戴維斯杯,而他們的對手比利時實力并不強勁,一路好簽被“抽”入決賽。比利時人在“沙拉盤”(瑞士人對戴維斯杯的別稱)中的冒險再次引起爭論。是的,對于比利時和英國來說,這場決賽是重要時刻。但對于世界上其他的人來說,很少會有人關注穆雷和他的隊友們是如何完成夢想的。戴維斯杯可以在參賽國產生影響,但橫向的推廣卻顯乏力。如今的戴維斯杯就像是歐冠聯賽那樣神圣,但氣氛卻如法國杯般庸常,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和諧地存在。

這些年來,危機一直存在,如今已到了不得不變的關口。戴維斯杯的主要參與者們都希望賽事能進行大的的變革,而非滿足于將第五盤的長盤決勝改為搶七這樣的小修小補。

問題源自哪里?首先,在于頂級明星并不經常參與這項賽事,他們只是偶爾露面,甚至有時是為了獲得參加奧運會的資格而被迫參賽,總之賽事的曝光度不夠,球員也缺少欲望,這與他們參加大滿貫賽事的動力根本無法同日而語,能贏一次就讓他們心滿意足了。無疑這將危害到賽事的聲譽和影響。

戴維斯杯的觀眾人數曾是法網的三倍之多,但2014年有400萬法國人觀看了羅蘭加洛斯的決賽,只有240萬人觀看了費德勒與加斯奎特分別代表瑞士與法國在里爾的戴維斯杯決賽。在現場觀眾人數上,四大滿貫的比賽大約吸引了200萬觀眾,而戴維斯杯全年的觀眾不過56萬。
在市場開發和推廣方面,戴維斯杯與其他重要賽事相比相去甚遠,這還不算低級別比賽,戴維斯杯的比賽幾乎常常虧損,參賽國更希望客場作戰,以避免負擔主辦賽事的費用。

奧運會的網球比賽可以滿足網球迷的愛國情緒。在主要市場上孱弱的競爭力(二十年來美國只奪得過兩次戴維斯杯),國際網壇蹩腳的政治手段、以及大滿貫賽事強大的影響力都讓戴維斯杯日漸勢微。要想在各自為政并且存在利益沖突的網球世界里(國際網聯、大滿貫賽委員會。ATP/WTA)對戴維斯杯進行改革并不是件易事,而且這涉及到賽事理念、形式、比賽跨度、規則以及日程安排,工作量龐大。

自1900年戴維斯杯創辦以來,有兩樣東西從未變過,三天的比賽兩場單打,一場雙打,接著兩場單打,比賽為五局三勝,那么新當選國際網聯主席的美國人戴維·哈格蒂和他的團隊會如何抉擇呢?是優化還是革命?比賽的官方贊助商BNP銀行的合同期到2021年,可以想象他們會對賽事改革提出要求。

戴維斯杯  /   改革  /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