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俱樂部聯合逼宮 德甲正在醞釀驚天改革?

體育產業生態圈02-17 18:17 體壇+原創

上周,德國足球聯盟(German Football Association, DFB) 開啟了下一個國際媒體權益周期的招標談判,該權益含有2017-2021四個賽季的德甲、德乙、德甲升級附加賽以及德國超級杯的比賽,并覆蓋以鄰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為主的50多個國家和地區。


然而有趣的事情發生了——此時,16家德甲俱樂部聯合發布聲明,希望在新一輪的轉播合同周期中能夠改革德甲轉播分配方案,他們希望將德乙球隊在轉播費中的分成由20%減少到15%這樣一來,在水漲船高的轉會費面前,每個德甲球隊可以多獲得1.42億歐元



注:目前還不清楚是哪兩家俱樂部未加入“逼宮”(資料圖)

在報告中,16家德甲俱樂部的改革意圖非常明顯:制約次級聯賽的利益,集中保護并發展德甲商業利益,為德甲謀求更大的商業化、全球化契機。

其實這種想擺脫次級聯賽束縛的做法,頗有24年前英格蘭俱樂部聯合逼宮英足總創立英超的感覺。

為何看似發展良好、健康的德甲德乙聯盟要醞釀如此變革?

 

問這個問題前,我們應該了解德甲和德乙是如何對轉播收入進行分配的——

隸屬共同發展的大聯盟,德甲、德乙在德國境內的電視轉播權是捆綁銷售的,目前進行的合同從2013-2014賽季開始,將在2016-2017賽季時結束,其中收益的80%歸德甲俱樂部所有。

冠軍球隊的分成是墊底球隊的2倍,數學不好的圈哥算出了德甲冠軍的轉播分成為總收益的5.8%, 副班長為2.9%,而對于德乙球隊而言,冠軍可獲得2.25%的分成,墊底球隊獲得1%。

德乙與德甲的差距大嗎?

 

 

目前,德甲和德乙一直是以整體方式進行商業開發和推廣。從聯賽Logo和名稱來看,德國足球聯盟在有意讓德甲帶動德乙的發展,形成德國足球的良性循環。


對于中國球迷來說,其實德乙也并不陌生,央視轉播支持,而且無論楊晨、謝暉還是邵佳一,都曾在德乙揮斥方遒。

平心而論,無論從技戰術水平到賽場氣氛,再到轉播質量,德甲和德乙的差別并沒有那么大,德乙在德國國內也有著極為深厚的足球文化和球迷基礎,其商業價值匹配得上20%的轉播分成。




德甲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

 

 

與其說德甲球隊的利潤被德乙瓜分走,倒不如說是德甲自己在轉播層面的商業開發潛力還遠遠沒有被挖掘出來,根據這份2013-2014賽季五大聯賽國內轉播收入統計中,我們不難發現——德甲冠軍拜仁的國內轉播收入還不及英超墊底的卡迪夫城的一半。究其原因,是德甲在本國的轉播版權費用的銷售價格太低。



拜仁:3693萬歐元 VS 卡迪夫城 7450萬歐元

如果不改變銷售轉播權的模式,德甲的好日子會在英超的強勢崛起下一去不返。在歐足聯聯合會發布的2014-2015賽季各大聯賽收入榜上,德甲僅次于英超,這對德甲而言是個好消息,但報告同時指出,德甲的轉播收益并不能讓德國頂級球隊在經濟上獲得優勢。

德甲在比賽日與商業贊助上的收入遠超西甲、法甲和意甲,但在轉播收益上,他們卻只能叨陪第四,落后于英超,意甲和西甲,在總收入排行榜上,前30名俱樂部里有6家德甲俱樂部;然而在轉播收入方面,排名前20的俱樂部中只有1家來自德甲。

德甲每個賽季6.28億的轉播收益只能在五大聯賽中排名第四

 

德甲的轉播收入為什么那么低?

 

首要原因是缺乏競爭。英超轉播權在天空體育與BT體育間輪轉;在西班牙,Telefonica 和beIN 兩家公司為優先轉播雙雄的比賽而展開競價;每個賽季的意甲都有天空體育的意大利分公司與Mediaset 競爭轉播權;德國呢?轉播權的競標者只有一家:天空體育的德國分公司。


貝肯鮑爾在天空體育的節目中侃侃而談

當市場出現超過兩個競價者時,競爭會推動價格的提升,這是新一輪的英超版權費用攀升70%的邏輯之一。而反觀德甲,盡管天空體育曾在2012年一度提升合約價以防德國電信的競爭,但這樣的對手在競價上不夠持續性也缺乏兇猛,使得德甲轉播市場始終生活在舒適的溫水中。

當然,這并不是唯一影響德甲轉播收益的原因,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德甲獨一無二的球迷文化和社區屬性德甲各支球隊保持球票廉價不上漲,球迷在德甲俱樂部中扮演著異乎重要的角色。


上賽季德甲的平均票價為35美元,不及英超,西甲的一半

 

 

“在德國,足球不被當做文化產業、娛樂產業的一部分,而是一種公共的,社區的集體體驗,文化。”曾經撰寫德國足球往事(The Story of German Football)的漢森如是說。

在日耳曼這片土地上,電視付費觀賽習慣還未完全普及,傳統的球迷導向足球文化扎根土壤,一方面助德國足球打牢群眾基礎,一方面又無形中阻礙其商業化腳步。于是乎,其他聯賽轉播收入水漲船高,妖人巨星紛至沓來,而德甲只能望潮而嘆,這最終將使其未來的觀賽性、競技性遭遇嚴峻挑戰。



德甲聯賽,幾乎擁有一個完美商業聯賽所需求的種種條件:深厚的球迷基礎;成熟的商業開發模式;嚴謹的管理政體;不斷造血的青訓系統和極具競爭力的諸旗豪強,他們唯獨缺乏不列顛的營銷推廣之道,于是談判,于是改革,于是起義。

中國的聯賽可以借鑒嗎?

 

 

反觀我們的聯賽,80億媒體版權更多的僅僅與中超相關,再加上贊助商帶來的收益,與中甲、中乙的差距越拉越大,呈鴻溝之勢。雖然部分中甲球隊也間接受益,得到了一些投資和贊助,但其目的仍然是為了沖上中超分一杯羹,并非為了長期良性的發展。

倒金字塔的中國足球

 

我們都知道,良性的聯賽應該呈“金字塔形”,良好的塔基是業余聯賽,上面是培養青年球員、培養社區體育的低級別聯賽,金字塔的頂端才是頂級職業聯賽。德國足球近年頗為成功,德甲對社區體育的培養和對德乙的反哺,一定程度上也對德國職業足球的發展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雖然曝光度不高,但是圈哥看來,中甲和中乙的Logo倒是蠻好看的

那么,我們的中超進入“80億”時代后,能否也對社區體育和低級別聯賽進行反哺呢?比如,中超、中甲、中乙成立聯合公司,共同分紅,或許可以緩解很多低級別聯賽球隊的生存壓力,也可以給我們的年輕球員更大的鍛煉空間。

足球,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里面的學問還有很多,很多。

 


主筆:點哥、Z. Hou

部分編譯自Sport Business International、德國之聲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Camel、郭了個日

圖片來自網絡

 

德甲  /   轉播  /   商業化  /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