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奧運大咖談之專訪郭晶晶:這個名字只是過去式
自北京奧運會退役、與霍啟剛完婚后,郭晶晶便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如今的她,摘下了奧運冠軍的光環,專心在家相夫教子,享受著職業運動員之外的美好。現在,讓我們一起聆聽“跳水女皇”講述她的四屆奧運會的故事以及退役之后的生活。
1996亞特蘭大
有點蒙,算是交學費
孟繁旭:1988年,正式開始跳水訓練的時候,那個時候的小晶晶對于奧運有概念嗎?
郭晶晶:6歲那時候,你別說奧運了,就連跳水我都不知道是什么,甚至我曾經把跳水和游泳混淆過。我只記得幾十個小孩子一起參加訓練,只是覺得和大家一起過集體生活特別好玩。其他的,其實我什么也不懂。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都會覺得女孩子應該踏踏實實的找一份工作,穩定的過生活,家里面對你練跳水沒反對嗎?<<其實當時包括我在內的所有家里人,都沒有想那么遠,只是因為好玩。而且因為我從小算是比較好動的,所以家人也觀察我去到訓練房之后的融入度。因為這個訓練房對我來講太多好玩的東西,我沒理由選擇拒絕。
>>1992年,四年后的你應該已經不是簡簡單單想玩了,因為經過了四年的訓練,你的天賦已經被發掘了,進入了國家跳水隊。<<其實當時是代表河北隊去比賽,被國家隊教練于芬發現并且選中進了國家隊。我當時依然對奧運沒什么概念,但我已經開始有了目標,當時特別希望有一天能夠站到國家級比賽中的領獎臺上,不一定是冠軍,前三名就好。當時剛好伏明霞、熊倪他們拿到奧運冠軍回來,我當時就感覺特別不可思議,并且特別敬佩他們,也感覺這個事情離自己好遠。
>>當時在拿奧運金牌前,賺得多嗎?<<真的很少,也就幾百塊吧。當時運動員的收入大家都是知道的,你的成績好可能就會多幾十塊,但也就是這樣而已。所以說,做運動員是一個有風險的職業,選擇時請慎重,哈哈。
>>1996年你15歲,奧運初體驗,感覺如何?<<那會奧運選拔賽,表現不錯,就被選上了出征的陣容。其實當時沒有經驗,沒有資歷,大賽經驗不多,奧運這樣的頂級賽事又是頭一回見,所以我當時的感覺是過于興奮了,興奮到我感覺整個人完全不受控制,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能掌控自己的身體似的。
>>但是肯定也有收獲,回想這個經歷,對你運動生涯,甚至人生,最大的幫助是什么?<<這算是交了一次學費吧,人都有第一次,第一次的狀態是無法形容,也是無法替代的。沒有96年的不知所措,也不會有之后的從容淡定。你很難講的很細,到底哪個層面上幫助了之后的比賽或者生活,但第一次就是第一次,這個經歷所帶來的好與壞,都是唯一的,也是無法再次體會到的。
>>這筆學費交完,可能會以為你能省點錢,結果又交了一筆。98年友好運動會,直接從跳板上掉了下去,還好沒有沉入水底,怎么再次站起來的?<<哈哈,其實你不說的話,我都忘了這段經歷。往往是對這個項目沒有了解的人,會夸大這次失誤,或者某次失敗。我聽過好多人說,你比賽我比你還緊張,你輸了,我比你還難受。其實這是真的,可能我們運動員都沒有大家的感受那么強烈。競技體育,就是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且只有兩個結果,要么是成功要么是失敗,不會出現一個模棱兩可的結果。別人我不知道,但是對于我,任何一個比賽的賽前,我都會認為這次比賽會出現兩個結果,概率是一樣的,所以沒有外界想的那么嚴重,也不存在什么事業的低谷的說法。
2000悉尼
互相遷就,失手雙人賽
>>2000年時有進步,兩塊牌,但顏色都是銀色的。<<是,單人項目相對于雙人那塊,比較遺憾。當時是和伏明霞配對輸了,這是很遺憾的一個失利。如果論個人實力,我們兩個加在一起,肯定是世界最強的實力。我后來就分析,可能是因為我們兩個的風格差的太多了,所以導致失利。我們兩個的走板,我是有一些彈跳,她是直接走過去,只好互相遷就,之后可能就導致發揮上面不是100%了。
>>你都知道,難道教練不知道嗎?<<首先,因為那次是第一次有雙人的比賽,所以大家都在探索到底怎么配對更合理。其次,因為報名的原因,你們隊報的運動員必須是同時參加單人和雙人賽,因為我們兩個在單項上排在前兩位,所以肯定是我倆去配對。所以每個國家都會做出選擇,可能有的經常配合的兩個人很熟悉,相對有把握的話,他們就會報這一對選手,即使她們單人的實力并不夠強,她們也會擠掉她們在單項里排在她們靠前的選手。我們不一樣,我們是單項必須拿,雙人也算是有一些把握,所以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2004雅典
奪金牌前曾想過退役
>>四年又四年,2004年時已經是第三個四年了,也就是你的第三屆奧運會。之前兩次奧運沒拿到金牌,是遺憾;第三次還有機會參賽,是幸運。這一次,可以算是伏明霞正式交棒給你,重任在肩,那時候心里感受是怎樣的?<<首先,我不認為我們中國跳水隊存在交棒的這個說法,就是一個下去了必須有下一個頂上來,去帶領團隊前進。因為中國隊很強大,所以可以說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誰誰誰。第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連我自己當時都差一點退役了。
>>為什么?當時你算是黃金年齡啊。<<你想想,一個人都已經參加了兩次奧運會,依然沒有拿到金牌,是不是命中注定?而且,我也認為該經歷的東西,我也經歷過了,想體驗的比賽,我也參加過了,所以想過要退役。
>>是誰這么大本事,把你給勸回來了?<<當時主要是教練和領隊找我談話,理性地分析我現在的身體狀況和經驗累積的情況,并且感性的告訴我大家希望我能夠成功。我當時經過一番思考,如果退役也確實找不到合適的出路,要不就再試一次,于是就決定繼續征戰雅典奧運會。
>>我還以為是霍啟剛先生,哈哈,當時他是怎么走進的你的生活?<<其實和正常人一樣,認識之后聊天,慢慢熟悉,直到最后確立感情,都是像大家一樣去談戀愛的。也沒有感覺到什么特別不一樣的,我們都是成年人,也都知道自己如何去把控感情和工作的權衡。
>>非奧運年的比賽積累,非奧運會的賽事鍛煉,對這次比賽幫助大嗎?<<我一直認為,訓練是提高自己的過程,而比賽是尋找問題的時候。如果不比賽,只訓練,就像閉門造車,你也不知道外界什么水平,也不了解自己是該用什么方式去提高自己。
>>在雅典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塊奧運金牌,這是最重要的一塊嗎?<<肯定是,還是那個話,人的第一次的經歷永遠是無法替代的。我當時最開心的,是感覺沒給我們這團隊丟人,也終于可以自豪的告訴別人我是中國跳水隊奧運冠軍成員中的一員。因為我們平時出去外訪或者社交場合,人家都會介紹說這些是中國的世界冠軍奧運冠軍們,我一般都會第一時間告訴他我還不是奧運冠軍,然后就覺得自己很尷尬。拿到冠軍之后最大的感覺就是,我的這個冠軍拿的不容易,也算是給自己,給團隊,給家人一個交代。
>>那登上最高領獎臺時,你至少應該像2001年在福岡一樣,哭一下,體現這么多年的不容易。<<2001年也不是故意哭給誰看的,真的是情緒到位了,而且當時還想去忍一下,結果沒忍住。這一次也是一樣,我感覺我應該會哭,結果領獎時候就沒有想哭的沖動。而且領獎之后我還在回想,為什么等了這么多年的榮譽拿在手里,沒有那種想象中的激動。可能是因為過程太曲折,也可能因為我等到麻木了,所以當這個結果到來的時候,有一點點意料之內的感覺。
>>既然說到過程,排除掉結果不算,哪一次的備戰過程是最該拿金牌的?<<其實就是2004年雅典奧運的備戰周期,感覺準備的非常充分和細致。比如,比賽前早上起來要做什么,要吃什么,心里要想些什么;在比賽中如果遇到什么樣的局面做怎么樣的應對,都非常清楚。比如大家都記得我那次走板失誤,直接掉進水中。我在這次甚至做了這樣的預案,如果真的走板失誤,那么我絕對不會像上一次就直接跳進去,而是會盡最大努力去完成動作。因為畢竟直接掉入水中分數和失誤之后挽救的分數,還是不一樣的。所以我覺得我當時在領獎臺上沒哭,也可能是因為備戰過程太細致太縝密了。
2008北京
夢一樣的句號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當時如果告訴你,你會代表中國跳水隊在家門作戰,并且拿到金牌,你信嗎?<<我不信,因為我當時都不知道能不能繼續從事這個項目到7年以后,更不可能想到站在家門口舉辦的奧運會的領獎臺上。剛才有講過,我其實2000年就考慮過退役,當決定備戰2004年奧運時,也想這也肯定是最后一次了,因為對于這個項目來說,23歲真的不小了。2008年,27歲還站在跳臺上,這距離我來說,太遙遠了。
>>但在2004年拿到奧運金牌后,你反而沒那么想要退役了,為什么?<<外界可能不知道,但對于運動員來講,在家門參加比賽的感覺真的不一樣,特別是奧運會,你甚至都無法想象,沒有人可以講給你聽,因為誰都沒經歷過。在我一直訓練的地方比一次奧運會,這種感覺我當時特別想體會一下。
>>北京奧運結束,似乎沒什么動力再前進了,這時候退役應該是最佳選擇。<<沒錯,我真的覺得這個時候如果去比賽,就變成了必須要拿冠軍,因為你已經連續兩屆奧運會蟬聯冠軍,你必須要是最好的。其實奧運之后我還練了兩年,備戰全運會和世界錦標賽。我記得特別清楚在2009年拿到世錦賽冠軍之后的那種感覺,有一種很抱歉的感覺,看到第二第三名,她們其實也很努力,我就會想我還在這里努力去拿冠軍是不是有點不合適。從追夢,到圓夢,再到超越夢想,你已經完成甚至超額完成了所有目標的時候,為什么還要繼續?
>>但是在你不斷超越自己的時候,大家會幫你統計啊,你拿了多少次奧運金牌,贏了多少個世界冠軍,這些不算挑戰嗎?<<你拿了一次奧運冠軍,和你拿了十次奧運冠軍,你都是奧運冠軍而已,不會變成宇宙冠軍,哈哈,對吧?而且我認為再怎么做也都是郭晶晶,大家對我的印象也都不會改變了。最重要的是,我已經在跳水這個行業里待了這么久的時間,是時候該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關于未來
回歸跳水?一切皆有可能
>>可能大家心中還有個情結,就是晶晶還有沒有可能重新回到跳水這個行業,退役再復出是不可能,但是做一些相關的事情,也不是沒可能,對嗎?<<我其實經常會盡量回避這個話題,因為我現在有時候做夢還在想這個事情,然后立刻打斷自己的想法,因為知道無法實現。你這樣問,我就坦誠的回答你,其實我真的想過,而且想了不止一次。但是最大問題除了現在要照顧家庭之外,還有一個困擾,就是我不知道我要做什么。你說如果是做教練,我到底要做什么樣子的教練?教基層還是教高水平職業運動員?我真的不能保證我能不能教好一個運動員,如果在不確定的前提下,我覺得我還是不要去浪費別人的時間。特別是如果我一直在香港的話,想要做的事情和能夠做成之間的距離又會加大。
>>所以現在是定位的問題困擾你?<<沒錯,但是有一些現實問題,因為我如果在香港做一些跳水相關的事情,場地將會是很大的問題,所有的設施你都要去和政府租用,這就不能保證運動員的訓練時間和強度。因為跳水運動員是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必須有一個清楚明確的訓練保證。
>>郭晶晶跳水學校,這個事情有可能出現嗎?<<郭晶晶這個名字只是過去式了,我不可能用自己的名字去做這樣的事情,這也不是我的性格,我覺得這樣做好奇怪的感覺。
>>里約奧運還會看嗎?<<肯定會看,希望能去現場看。
>>會關注中國跳水隊嗎?有沒有什么意見給他們?<<我覺得中國跳水隊依然是非常強大的,我不覺得有什么問題。但是比賽的五個動作,預賽復賽和決賽,其實很難預測的。我只能是相信和祝福這批師弟師妹們能夠成功,因為我知道這個奧運賽場的意義和對人生的影響。
退役之后
從被選擇到自我選擇
>>退役之后,第一個選擇是學英文,為什么?<<首先我認為這是我將來從事任何行業都需要的工具,也算是在我開始下一個旅程之前給自己充充電。第二,你也看到我去了英國學習,也是一邊學習一邊看看外面的世界。好像運動員給大家一種環游世界的感覺,今天去這比賽,明天去那比賽。其實那種感覺真的像個過客,精神要緊張,飲食要注意,出外要小心。第三,我也想通過在外的經歷,去測試一下我除了在運動領域之外,獨立生活的能力。做運動員的時候,更多的是被安排,很安全也很單調,不會培養一些生活能力。我也想一邊測試,一邊加強自己在退役之后的生活能力。
>>退役之后,離開了摯愛的跳板,甚至遠離了自己的家鄉,很多你的粉絲特別想知道,晶晶最近還好嗎?<<人在任何階段進行角色轉化的時候,都要去重新適應新的角色,所以在新角色的適應上花了一些時間,但還算順利過渡。而在生活上,其實剛來香港的時候,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什么朋友,很難找到一些可以去聊聊心事聊聊家常的人。之后隨著慢慢和這個社會有了更多的融入,多了很多的機會去認識很多人,也就漸漸適應了這邊的生活。
>>現在和做運動員時候,哪個階段更自由?<<其實做運動員時我們的生活是封閉的,而且日程和時間表都不是自己來安排和決定。反而現在有了更多時間可以掌控,想旅游就旅游,想宅一天就宅一天。當然,因為我不是那種社交類型的人,所以有幾個真心朋友,隔幾天吃個飯,就能讓我感覺很舒服。
>>可能也正是因為你這個性格,會讓很多媒體和你打交道的時候,覺得你接觸起來不是那么容易。<<我的性格確實算是比較直接的,不太愿意也不太會去隱藏自己的情緒。運動員也是正常人,比賽結果不好就像你的工作出現了問題,這個時候肯定心情也不好,而就在這個時候,你還不停的被追問各種各樣的刁難的問題,難免有些情緒。運動員從小就接受可能相對比較單調的環境,而我們也沒有做過特別的這方面的培訓,可以說就是以最真實的狀態去面對媒體。另外,我一直認為,運動員最需要做的是好好訓練,好好比賽,僅此而已。
>>我怎么感覺你這個性格,更適合去做一些文職工作,你安靜并且心理素質強大,是不是后悔從事體育這個行業?<<當然不后悔了,我相信命中注定,而且在我這一路上,一直是在“被選擇”。我沒有太強的功利心去做每一個選擇,都是隨遇而安,看彼此的緣分。你可以說我是一路堅持下來,也可以說是一直遇到貴人幫我做了選擇。當然,如果沒有“被選擇”,我可能就是一個普通的公司白領,也沒有什么,都是命運的安排。
>>一個成功運動員,是人選,也是天造。你身上最適合做運動員的天賦是什么?性格還是身體?<<我的身體素質很好,爆發力也很強,所以我的先天優勢讓我可以去挑戰一些比較難的動作。而平時的訓練和比賽帶給我的是穩定性的提高,綜合在一起就比較符合這個項目高水平運動員的要求了。
>>退役了五六年,現在這個階段,你怎么形容?生活中的菜鳥?<<很難去形容,退役后看到的所有事情對我來講都是新鮮的,都需要我去努力學習的。這幾年的變化主要體現在這里,就是我不斷的去接觸很多之前未曾想過的東西,而且你不需要主動去尋找,它們就會自己找上門來。你說好也好,因為確實有新鮮感。你說不好也有不好,就是每天都有新的挑戰,這些挑戰可能打你一個措手不及,但是沒辦法,我一定要經歷這些,因為職業運動員永遠都會只是你生活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這樣過五年,和運動員時期的五年,一樣嗎?<<運動員生涯的五年和退役后的五年很不一樣,之前做好一件事你就是完成任務,現在要做好所有事才可以。因為每個階段人的目標都不一樣,我現在的任務就是怎樣去做一個合格的母親,去教導我的孩子長大成人,茁壯健康的成長,這比什么都重要。
>>變成熟了嗎?<<當然,現在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抉擇,更多的平衡,也有更多的學習。我認為我是一個很幸運的人,在運動員時期和在退役之后,我都非常感激大家所給予我的一切。
本報特約撰稿人/孟繁旭
香港電臺主持,曾主持“直通倫敦奧運”、“外國的足球特別圓”、“世界杯看世界”等大賽專題。2016里約奧運年,策劃并主持專題節目“我的奧運不是夢”,飛赴多地專訪奧運名宿,交流他們眼中的奧運夢。節目在香港電臺第一臺,每逢星期六晚10時20分首播。重聽方式及節目信息可關注節目主持微博:@都叫我小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