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角度看恒大年度報告 -9.53億!中超的一盆冷水

馬德興04-21 12:40

4月19日,廣州恒大隊在客場2比0擊敗浦項制鐵隊、繼續保留亞冠聯賽小組賽晉級的一絲希望之后,恒大俱樂部選擇在深夜發布了“2015年度報告”。報告顯示:該俱樂部2015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超過3.8億元,但虧損高達9.53億元??粗@份報告,記者突然想起了去年很是流行的那一句話,“現實給你一記響亮耳光,是提醒你生活不是只靠夢想?!?/p>


“資本熱”不代表“產業熱”

言必稱產業,這是近一兩年中國足球出現的一個新特征。國內球員轉會市場身價已近億元,外援價碼更是在攀比之下、短短的幾天時間里連續刷新全球冬季轉會紀錄。

我們應該感謝廣州恒大,感謝中國的股市上有“新三板”。雖然“新三板”上市條件不像主板市場那樣嚴苛,沒有“上市之前連續三年凈利潤率必須保持6%以上”的要求,但是,至少要求公布的材料和數據不得造假,信息是真實的。這次幫助廣州恒大審計的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至少是有享有全球信譽的,這也就確保了這份報告中的數據是更有現實意義,較之以往國內眾多俱樂部“信口開河”公布的數字更令人信服。

當我們真實地獲悉恒大俱樂部去年一年虧損9.53億元人民幣時,我們當然可以發出這樣的疑問:中國足球的錢是“燒”了,但如此燒法又可以持續幾年?作為中國足壇近年最成功的俱樂部,恒大俱樂部的財務狀況尚且如此,更何況那些遠沒有恒大成功的俱樂部?中國足球去哪里掙錢、所謂的“產業”又何以形成?

這不是在懷疑“中國足球產業”沒有前途,而是想說,想要建立中國足球自己真正的“產業”,按照目前的形勢肯定行不通!當前中國足球的熱度,更多是在資本的非理性推動下所產生的“虛熱”,“資本熱”不代表真正的“足球熱”。在這個過程中,資本運作者就是愿意混淆其中的概念,以便渾水摸魚。

當廣州恒大強勢介入中國足壇,不惜重金引進內外援時,國內眾多俱樂部就頗有微詞。但是,恒大依然我行我素。競技體育以成績和勝負輪英雄。中超五連冠及三年兩奪亞冠,在成績的光環下,恒大俱樂部將“商業公關”那一套在中國足球圈內用到了極致,造足了聲勢,“登陸新三板成為亞洲第一支走上資本市場的足球俱樂部”、“估值高達218億元,超越巴薩、皇馬、曼聯等,成為世界上最值錢的俱樂部”、“盈利當做俱樂部2016年的首要任務和目標”。似乎能在中國足球產業方面走出一條全新之路、希望之路。

理想夠豐滿,但現實更骨感。當恒大隊在2013年問鼎亞冠,俱樂部卻始終處于巨額虧損狀態。至2015年,恒大隊二奪登頂亞冠時,俱樂部虧損更是達到了創紀錄的近10億元人民幣!


“墻內損失墻外補”

以恒大為代表的中超俱樂部依然如此賠錢,可緣何資本依然不斷地愿意介入或滲透到體育、足球領域之中?有一句話很形象,墻內損失墻外補。

就以恒大為例,這些年來在足球俱樂部上看似賠錢,但即使前些年每年都賠9.53億元、從2011年介入至今虧損哪怕是50億,但整個集團通過足球獲得的利益恐怕遠不止這個數字。

這就是所謂的“墻外補”。介入足球前,恒大集團主營業務是房地產,但在整個房地產界并非頂尖??墒?,近四五年,恒大的主營業務除了房地產,已經滲透到礦泉水、糧油等各個領域,今年又全方位進軍金融行業,這些行業不少都屬于國家壟斷行業。如果不搞足球,以恒大的品牌,想進軍這些領域根本就沒有機會。換而言之,足球在恒大集團的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與作用僅僅是一個敲門磚。從這一層意義上說,恒大沒有虧錢。

上個世紀90年代中后期,國內許多企業介入職業足球,看中的是介入足球之后從相關部門、當地政府那里能夠獲得“優惠政策”。時隔多年,如今的企業或公司介入足球,同樣是看中的足球背后的產業。至于“足球產業”本身,也就是臺面上的說辭而已。

從這一層意義上說,所謂的足球產業、體育產業想要在國內全面發展起來,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這是當前社會發展的現實所決定的。但是,當某一天資本失去了熱度,誰也不知道中國職業足球發展過程中所經歷過的那一段黑暗時光是否會再現,希望那樣的歷史不會再演。


中超  /   恒大  /   盈利  /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