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翔逆流而動 中國球員需要去大舞臺激發潛能

嘉華05-06 12:55

視頻:王梓翔出征烏迪內斯

到歐洲去,在五大聯賽的舞臺上證明自己,這是一個中國內地足球人做了幾乎四十年的夢。從1987年謝育新簽約荷蘭茲沃勒俱樂部開始,“置諸夷地,師夷長技以制夷”,魏源、嚴復等先賢倡導洋務救國的百年方略,又復制在了中國足球人的雙腳上。謝育新之后,古廣明、賈秀全、柳海光成為留洋先驅,直到1998年,范志毅、孫繼海、楊晨和李金羽才掀起中國足球的第1次留洋潮。而這次的留洋潮,最終促成了中國足球歷史的最高峰——入圍2002年世界杯。然而,即使隨后謝暉、馬明宇、黎兵、張恩華、孫繼海、李鐵、李瑋峰幫助中國球員填補了意甲和英超的空白,但在鄭智和孫祥的曇花一現之后,中國留洋陷入了幾乎長達10年的低谷。

雖然隨著萬達計劃和中國足協的留葡計劃啟動,近年中國青少年球員赴西班牙、葡萄牙等國試訓,一度形成總人數多達上百人的規模效應。然而,非常遺憾的是,他們之中能在歐洲頂級聯賽立足者如鳳毛麟角。最近1年,張稀哲和張呈棟先后加盟德甲和西甲,同樣只能留下失敗的回憶。中國留洋的潮起潮落,與中國足球近年的衰退幾乎是同步。隨著國足連續無緣世界杯決賽圈,青訓體系的萎縮,此前積累的國際認知度也幾乎喪失殆盡。過去,中國足球的留洋事業基本停留在個人努力和足協整體推動兩種模式,雖然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留洋球員的數量激增,但國家隊層面的國際認知度下降,青訓質量下滑導致集體留洋球員難有足夠實力登上頂級平臺,并未改變鄭智和邵佳一之后,中國球員無法立足五大聯賽頂級平臺的尷尬現狀。

截止今年初,依然試圖在歐洲尋找機會的中國小球員還有33人,不過他們絕大多數只能棲身于第3級別的半業余聯賽。目前,整個亞洲在歐洲排名前30位的職業聯賽效力的留洋球員超過130人,日韓球員處于壓倒性優勢,而來自中國的只有效力荷甲維特斯的張玉寧。雖然今天中國的留洋球員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擁有數量優勢,但只能委身低級別甚至業余聯賽,基本無緣頂級聯賽的殘酷競爭環境,讓他們也不得不在現實面前低頭。今年初,中國的留洋球員還掀起了一次不小的回國逆流。將近20名留洋球員返流,包括已在歐洲看到了曙光的徐新、李源一、王上源,其中甚至還有7人加盟了中甲,在艱難的奮斗和殘酷的現實面前,他們無奈地選擇了后者。

在中國足球遭遇留洋回流的寒冬時刻,王梓翔出征烏迪內斯,毫無疑問是一次逆流而動的勇氣之舉。中國的小球員急需像當年楊晨、孫繼海和鄭智那樣的頂級舞臺,才能真正激發自己的潛力。作為資深的球迷,desports總裁蔣立章先生同樣有一個幫助中國足球騰飛的夢想。百年來,國人師夷長技可以救國,如今自然也能拯救中國足球。與過去留洋依賴個人努力和足協整體推動不同,desports首倡的“源”計劃,依托波佐家族的資源,直接從平臺本身入手,解決了過去留洋罕有突破的瓶頸問題。

通過搭建直通五大聯賽平臺的橋梁,desports世界足球產業聯盟(DEFA)可謂另辟蹊徑,堪稱中國足球界真正能夠務實,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新洋務運動”。這個綠茵場上的“新洋務運動”,因為DEFA世界足球產業聯盟的跨國資源,實現了此前留洋潮未能達成的模式。DEFA完全能夠為中國的青訓球員制定最適合個人發展的留洋計劃,并將他們安排到最適合其風格的球會訓練,算得上是中國球員留洋的“私人訂制”戰略,這是DEFA有別于其他海外留洋模式的絕對優勢。

雖不敢妄言力挽狂瀾,藉由desports世界足球產業聯盟(DEFA)的支持,desports志在提升中國留洋球員的平臺,為中國孕育更多的孫繼海,楊晨,鄭智。今天的王梓翔,是desports開啟五大聯賽留洋助推器推送的第1人,未來必將有更多的中國球員因此受益。desports正在創造的,是屬于中國足球留洋的全新歷史:留洋對于中國足球人而言,不再是仰人鼻息寄人籬下的痛苦掙扎,而將是中國人擁有全球化時代足球產業話語權,借五大聯賽的“殼”,孵化中國足球的未來巨星。中國足球留洋的新浪潮,因desports世界足球產業聯盟的“源”計劃,自茲而起,自茲而興,每個desports人,乃至中國球迷,都將是這個偉大事業的見證者。

desports  /   王梓翔  /   青訓  /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