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李永波:23年走過來不容易 奧運銅牌也不錯

孟繁旭05-07 13:08

談運動生涯 奧運銅牌也挺不錯

孟繁旭:1992年巴塞羅那是你最后一次奧運會,你用一塊銅牌為運動員生涯畫上了一個句號??赡芎苌偃藭崞疬@段往事,那次銅牌的經歷怎么樣?

李永波:當然很難忘。巴塞羅那奧運會之前,我已經決定是最后一次以運動員身份參加奧運會,雖然最后獲得銅牌有點遺憾,畢竟當時是沖著最高領獎臺去的,但因為在第一場比賽就受了比較嚴重的傷,最后算是堅持著和田秉毅拿到男雙銅牌。遺憾雖然有,但我覺得在受傷的情況下,還是表現出了中國年輕運動員寶貴的拼搏精神,拼到這塊銅牌也挺不錯。所以,總的來說,我對最后這個結果還算滿意。

>>那次是羽毛球項目第一次進入到奧運會,好像還挺坎坷的?<<是,因為按程序來講,成為奧運比賽項目之前要先有表演項目的環節,因此1988年漢城奧運會羽毛球成為表演項目,當時我和田秉毅拿到了冠軍。其實,那會是我們狀態各方面都最好的時候,等到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在我們即將退役時,羽毛球正式成為奧運比賽項目。

>>如果1984年成為表演項目,1988年成為奧運比賽項目,那當時就能拿到奧運冠軍了吧。<<只能說1988年那會拿奧運冠軍的機率大于1992年,因為當時從年齡、競技狀態和比賽經驗來講,是最好的時候。其實是想撐到1992年,但現在讓我想,覺得那會也算是很好的狀態,畢竟我才30歲而田秉毅29歲,現在很多羽毛球運動員都能打到三十四、五歲,但那時運動員都覺得到30歲就不得不退役。所以,我現在覺得那會退役退早了(笑)。

>>那你對“我的奧運不是夢”這句話怎么理解?<<雖然競技精神是永恒的,但運動員的競技狀態存在起伏,所以競技成績不是永恒的。其實我們國家的羽毛球項目也有過低谷時期,比賽也曾不堪入目、被對手打得落花流水。但我們有了追求,一步一步再重新崛起,慢慢達到今天的成績,并不是一步登天。所以其他項目的落后,并不代表永遠落后,只要去努力,終有一天也會體會到參加奧運不是夢想,奧運冠軍也不是夢想,關鍵要看你努力的時間和付出努力是多少。

>>你對自己的運動員生涯打多少分?<<我永遠不會給自己打100分,就給自己運動員生涯打98分吧。我是一個起步很晚的運動員,13歲才開始拿起羽毛球拍,但19歲就拿了全國冠軍。從這兩點,一個是起步晚,一個是獲得冠軍早,我的訓練比別人刻苦的多,努力的多,所以才敢給自己打這個分。然后我從19歲拿全國冠軍到24歲拿世界冠軍,直到退役,一共拿了6次世界冠軍。特別在團體賽當中,在關鍵時刻能拿分,比如那次我們對印度尼西亞團體賽2比2平時,我和田秉毅上場贏下了關鍵1分;比如1992年我的前十字韌帶斷了,但沒做手術堅持訓練和比賽,還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所以給自己運動員生涯打98分,我覺得還是稱得上的。

>>那扣掉的2分,如果1992年奧運會能拿到那塊金牌,會不會就是滿分了?<<也不會,如果真是最后奧運獎牌的顏色是金色,那可能會給自己打99分,因為我覺得100分很難達到。

談執教  年輕時天不怕地不怕

>>你給自己運動員生涯打98分,那教練生涯可能還沒法打分,因為還在繼續。接任國家羽毛球隊教練是在1993年,剛退役不久。<<當時也非常特殊,我到現在也沒真正好好去回憶、去判斷、去分析,當時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決定。社會在不斷地發展,發展過程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需求??赡苣菚r中國羽毛球隊的歷史使命剛好落到我身上,希望我能去扮演一個角色,如果以自己現在50歲的人去站在當時那個環境仔細考慮,也許不一定會接受;但當時自己年輕,好像天不怕地不怕,覺得沒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毫不猶豫就接受了這樣的挑戰。

>>由運動員轉教練,一開始我的看法你是老將變少帥;但現在我覺得可能要重新去定義,可能就是一個成熟的、有經驗、有資歷的運動員轉型變成少帥,難度真的不小。<<現在來講,不是說不小,是回想起來有點后怕,真的非常非常難。走過來這近23年,三個字概括就是“不容易”。當然,取得這樣的成績,一個是我們國家的培養,舉國體制非常重要,另外就是我們有一個很好的團隊、有很多很多優秀的運動員,還有就是全國羽毛球隊一條心,還包括媒體對羽毛球項目的關愛和支持,這些都很不容易。

>>從最開始接任來講,你是充滿著忐忑與不安的嗎?<<那會我作為中國羽毛球走入低谷的現役運動員,經歷了中國羽毛球從輝煌到低谷的過程,心里面還挺不服氣??偸钦驹诠谲婎I獎臺上的人是習慣成功的,好像那個領獎臺就是為我們準備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你不斷地往下走,從第一到第二到再到第三,甚至有時候站在旁邊看別人領獎,心里不是個滋味。所以,那會我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要把隊伍重新帶起來,才接受了那樣的挑戰。

>>那時你就覺得有能力把中國羽毛球隊重新帶回頂峰?<<是,那會我覺得把中國羽毛球隊帶回頂峰是可以,但也沒想到后來還取得了這么好的成績。這些成績也都是一代代人一點點積累起來,讓中國羽毛球變得厚積薄發。

>>當時也曾被媒體嘲諷,說1994年關島亞運會是“破銅爛鐵”,那屆亞運會對你的教練生涯、對中國羽毛球隊也算是一個新的開端。<<廣島亞運會時我帶隊不到一年,覺得中國隊當時有機會去爭金,女單、女雙和女團都有一定沖擊能力。雖然我們確實屬于弱勢,但競技體育弱者并不代表一定輸,強者也不代表一定贏,我們當時也希望能創造點奇跡。結果拿了7塊銅牌,未能遂愿,當時哪怕能成功沖擊一塊金牌,對中國羽毛球隊的成長都很重要。我們知道自身實力還不夠,但亞運會可能球迷和媒體就都覺得范圍小,理應奪冠,忘記了羽毛球項目亞洲就代表著世界,所以我們每屆亞運會就跟奧運會一樣,甚至有時候比奧運會還難打。當時確實被說是“破銅爛鐵”,我也只能是委屈地接受。

談奧運 一路走來步步驚心

>>1996年在亞特蘭大讓葛菲/顧俊這兩個名字成為傳奇,那屆奧運會的女雙金牌可以說是手到擒來嗎?<<不是,那也是拼回來的。我覺得在這之前更重要的比賽是1995年在瑞士洛桑,中國羽毛球隊第一次獲得蘇迪曼杯冠軍。那對葛菲/顧俊至關重要,那個冠軍是一個集體,在一個看不到冠軍面孔的隊伍當中,因此出現了十幾個世界冠軍,對整個隊伍來說就好像一針強心劑,大家充滿信心。在這種信心的支撐下,葛菲/顧俊才有了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的成績,如果在此之前沒有世界冠軍這樣的身份,她們未必能突破成功。那屆奧運五個項目,只是葛菲/顧俊一塊金牌,但那是中國羽毛球史上的第一個奧運冠軍。

>>2000年悉尼中國隊獲得四塊金牌,我記得你之前采訪有說過,當時并沒有想到,而且再回想都有點不敢相信。<<對,完全出乎意料。四塊金牌不僅出乎我的意料,而且可能世界羽聯和其他對手都出乎意料,這可能就是體育的魅力。就像可能(足球)世界杯前做分析時說誰最強?大家都說巴西最強,但可能巴西連決賽都沒進。所以,我們獲得金牌后其他國家都沒有嫉妒,都是前來祝賀,一塊、兩塊、三塊,直到第四塊時,可能他們才靜下來想,怎么中國會得了四塊金牌,才要真正開始研究我們了。

>>那段時間你的狀態怎么樣?<<當然還是喜悅大一些,因為通過努力換來了最終的成功,人也會變得更加自信,更加有動力;另外隊伍也會有很強的凝聚力,大家對自己的辛苦付出都更容易接受。

>>2004年雅典奧運會應驗了你的在賽前一些說法,三塊金牌可能是中國隊實力的正常體現。<<對,2004年雅典的三塊其實也很不容易,包括2000年悉尼的四塊也都如履薄冰,都經歷了非常艱難的競爭,贏在毫厘之差。在雅典,女單張寧和張海麗的那場絕對稱得上驚心動魄,我們去了四個人三個都輸掉了,就剩下張寧,最后能贏下來很不容易;女雙,我們原來一直認為自己很強,希望能會師決賽、能包攬前三名等,結果還是遇到了很多挑戰和困難;還有林丹,當時都說已經具備了拿奧運冠軍的水平,結果第一輪就輸了。所以,隊伍在整個過程中還是遇到了很多困難,但因為整體實力還是優于很多國家,所以最后還是獲得了比較正常的三塊金牌。

>>作為教練來說,2004年算不算已經實現了你之前的夢想。<<對,起碼在奧運夢想當中,有了一個成功的方面。其實,每個運動員都有奧運夢想,但你怎么去實現這個夢想,那是通過平時的積累、創新和合作,到悉尼奧運會時,原來想的是應該能拿兩塊金牌吧,因為1996年只拿了一塊。

>>如果兩塊的話,哪兩塊是必拿的?<<悉尼那會女雙比較強,剩下的就是其他幾個項目去爭一爭,覺得如果奪得兩金就能接受了,沒想到是四塊。雅典奧運會我就想能有三塊的話,也能證明我們的訓練指導思想和管理模式方向是對的,所以成功拿了三塊之后才會變得比較自信。其實人不會永遠不斷地提高,金牌的數量也不可能一直一塊塊地增長,那都是大家很美好的希望而已,是追求,是夢想,但不一定能實現。但我們從一塊到四塊,從四塊再到三塊,基本上很穩定,而且羽毛球總共五項,你拿大多數金牌,也證明了你的實力最強。你要說做永遠的霸主,那幾乎不可能,也違背了競技體育的規律,但你要在這個項目上有你的立足之地,讓人一提到羽毛球,就會說中國是強隊,這個其實不容易。

>>如果我們次次奧運會都是包攬,你會開心還是替這個項目擔心?<<如果就我自己自私的來講,我是開心的。但如果你要作為羽毛球大使,或者作為推廣羽毛球運動的人,當然就會覺得不開心??偸且环綇妱?就會打擊其他參賽人的積極性,對于這個項目未來的發展也會造成不好的影響。當然,如果作為一名一線執教的教練,當然就是要不顧一切地去爭奪最高榮譽。規則、球拍和場地都是世界羽聯規定的,那就是要比出勝負,我努力的多我就能贏,不能說為了項目的發展,讓給你贏而我自己不去努力。如果一直拿不到冠軍,不要拿這個項目的發展不利影響來說,要多想想是不是自己努力的不夠,或者是對這個項目的理解不夠。

>>現在你已培養出80個世界冠軍,真的哪天到100個了,會不會沒什么追求要退休了?<<開始時還沒覺得那么難。其實,越到后面越覺得難,我現在有時候都懷疑可能到我退休那天都還不夠100個?,F在距離我退休還有7年,也就是說每一年要有三個新的世界冠軍誕生,非常不容易。你看,林丹一個人拿了19個世界冠軍,但他只能算一個人。當然這個只是一個工作的目標,只要努力了,真的沒完成也沒有遺憾。

>>我覺得你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如果沒達到一百的目標,你是不會離開的。<<那也未必。其實現在對于教練,想做與不想做的想法越來越多,越來越矛盾,不像原來沒有什么想法,就是要把這個教練做到底?,F在因為壓力越來越大,年齡也越來越大,有時候就會有點力不從心。現在五個項目,可能其他教練把一個項目研究好就可以了,但我要把五個項目都看透,而且不光看透自己的五個項目,還要看透世界的五個項目。

>>你壓力最大的時候出現在哪一次?<<壓力最大的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因為男雙蔡赟/付海峰在決賽時贏了第一局,輸了后兩局,和冠軍擦肩而過,還有混雙半決賽關鍵時刻輸了一分。這些都讓我很難忘記,如果真的是大比分輸,實力上就打不過人家就不說了,每個人定的目標不同,最后對待結果感受也不同。2008年我的運動員確實留下了遺憾,這個遺憾中我也有責任,說明我訓練可能抓得不夠細,我的指揮可能針對性不夠強。如果那會說,大家不容易了,我最好的成績才第三名,你們打進決賽拿銀牌已經很好了,那可能就沒有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的金牌。 

>>那2012年倫敦奧運會可以用完美來形容了,那會你沒有想過退嗎?<<不是沒有猶豫,我太多的朋友勸我不要再做。就像你說的,現在已經很完美了,可能再做下去等待你的就是更多的失敗了。但我覺得不能這么做,盡管大家都說激流勇退、見好就收,但作為競技體育的人如果不敢面對失敗,那不見到風雨又怎么見彩虹。除非是隊伍不需要你,如果需要你的存在,那就一定要選擇繼續。老的運動員退役了,那新的運動員需要你怎么辦?可能真到我退休時,相比倫敦那么好的成績,我可能會是失敗的,但不能因為這樣就放棄年輕運動員對你的需要。

李永波  /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