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 這就是終點了 一個黑白時代就此落幕

楊毅05-14 12:46 體壇+原創

一夜之后,哀傷,是否依然逆流成河?

為一個黑白色的時代,終將垂暮的掠影。

可當我閉上雙眼,最先浮現的,不是那些美國同行們一遍遍告訴我們的偉大數字,鄧肯,吉諾比利,帕克,他們和波波維奇一起贏得過多少比賽,創造過多少紀錄,而是鄧肯最終的笑容。他和杜蘭特,韋斯特布魯克擁抱,告別,面含笑意。一年之前,馬刺在系列賽第七戰里被保羅絕殺,鄧肯告別時就那么平靜。那時,你還能明顯感到尚存于他,存于三老身體里的能量。而這一次,鄧肯40歲零18天,須發皆白。他的告別,是烈士暮年,回望戰場,殘陽如血。

幾分鐘之前,鄧肯完成了也許是他職業生涯里最后一次運動戰投籃。擋拆,下順,躍起,單臂空襲。那時,馬刺追到了落后11分。突然之間,他看到了如雄鷹般飛至的伊巴卡。那是一次面對面,眼對眼,盡情展現伊巴卡炸藥般天賦的,殘忍的封蓋。鄧肯從半空中恍然落地,眼看著雷霆的反擊絕塵遠去,杜蘭特在場地另外一側把球砸進籃筐。鄧肯站起身來,毫無表情,無聲地注視。

這是馬刺賽季最后一戰里,也是最終這個系列賽里最富有象征意義的一幕。年輕如火的雷霆,阻絕著老馬刺的最后一擊。鄧肯倒地,平靜地站起,同樣的悲壯,也再無3年之前,馬刺熱火總決賽第七戰里生死球面對巴蒂爾上籃不中之后,狠狠拍擊地板的不甘。那時,鄧肯還能半場攻下25分。而此時,四十不惑,鄧肯已知命運奔向何方。

最后一戰,鄧肯19分,是他整個系列賽里的最高得分,此前五場一共17分,系列賽命中率35.9%;吉諾比利最后兩戰10投2中,系列賽場均6.5分;即將34歲的帕克是他們之中最年輕的一個,他在系列賽第三場和第四場拿下41分,但在其他四場比賽里都被壓制在10分以內。


在極致天賦的雷霆面前,馬刺三老看上去極致衰老。在總結馬刺失利的原因時,人們都會說道,馬刺在系列賽里很少打出“標志性的行云流水”的進攻,更多是依賴萊昂納德和阿爾德里奇的個人進攻打開局面。這既是因為雷霆始終堅持著1對1的防守策略,盡量不讓馬刺打出整體配合,也是因為過去“標志性的整體進攻”的源頭——擋拆發動的起點,雙刀帕克和吉諾比利的突擊能力都已經明顯下降。吉諾比利(讓人多么思念雅典奧運會和2005年總決賽)已經幾乎完全失去了速度,這直接造成馬刺在板凳席上沒人能站出來引導進攻,也使他成為防守一端的軟肋。在整個系列賽里,雷霆都在攻擊吉諾比利,吉諾比利防誰,誰就會果斷進攻。

人們也會說到籃板球,那是鄧肯曾經能鎮守的命脈。但鄧肯的對抗能力和移動速度,已經完全頂不住亞當斯、伊巴卡和坎特的沖擊。多諾萬教練在整個常規賽讓亞當斯和坎特同時上場僅有127分鐘,但在這輪系列賽里,雙中鋒組合成了封鎖籃板和制勝的關鍵。

馬刺的兩個新核心,正在這樣殘酷的,刺刀見紅的系列賽里學習怎樣領導球隊。阿爾德里奇有著美妙的開局,但最終,雷霆兇狠的對抗和堅持不懈的消耗,讓他最終變回了平常的自己——那個每晚能穩穩貢獻20分10個籃板,但缺乏殺氣,畏懼對抗,在關鍵時刻很難取下大分的全明星。馬刺也在學習,應該怎樣看待和使用阿爾德里奇。萊昂納德正在進階,他是那么沉默,但他一直在嘗試把球隊背在自己的身上前行,他在危機時段的突擊令人印象深刻。他還需要更兇殘,更有攻擊的本能,這就是領袖決心的成長。在超級明星的對抗里,他就是還沒能達到杜蘭特和威斯布魯克的級別。

這就是我想說的。最終,當圣安東尼奧馬刺站在賽季的終點,回望他們跌宕的歷程,平靜地接受,垂暮英雄,他們輸得并不冤。

在系列賽之前,大多數人都判斷馬刺隊能取勝,我也是(要不就不會賭龍蝦了)。事實上,人們都清楚馬刺和雷霆彼此的優勢在哪兒。雷霆的利器,就是他們的身高,速度,運動天賦,他們兩個超級明星的火力;馬刺的優勢,是他們的沉著,調整能力,整體性和素養。馬刺擊敗雷霆的故事,每一次都差不多。他們頂不住雷霆的天賦,但他們盡量穩健的堅持,盡量不犯錯誤,等待著雷霆犯錯。在這個系列賽打到第三場時,仍是過往的延續。威少在第三戰里瘋狂地忘記了一切,在波波維奇的引誘下轟出31球。馬刺在客場贏得第三戰,那也是他們最后一次贏球。

但從第四戰開始,威少再也沒有瘋狂過。無論波波維奇再怎樣引誘他,甚至把完全防不住他的帕克和米爾斯放在他面前,威少也總能清晰地判斷場上的局勢,在該得分時得分,在該傳球時傳球。第四戰,威少15次助攻;天王山之戰,威少35分9助攻;最后一戰,他像一個真正的領袖那樣帶動著球隊,看上去就像那個常規賽打出17次三雙的自己。他有殘暴的身體,卻展現著冷靜的靈魂。無論雷霆是否能邁過勇士那一關,如果威少能穩定地繼續這么打球,雷霆就有足夠的理由去說服他們的頭號得分手杜蘭特留下。這是讓雷霆升級的系列賽,他們把自己提升成了更好的球隊。在第四戰和第五戰,他們落后進入第四節,卻在傳統的馬刺時間完成了逆轉。

馬刺等待著他們犯錯誤,人們認為他們會犯錯誤,然而他們并沒有。

于是,馬刺并沒有打得很糟——在第二、第四和第五戰,只是贏不了。這是現實的展現,這是時光的召喚。

這是平靜和笑容的根源。你知道了,那時間來了。


吉諾比利打到了最后一次犯規被換下去接受掌聲,而鄧肯打到了最后1秒。鏡頭捕捉到了第三節結束后的那個瞬間,波波維奇在球隊落后26分時問他,還打嗎?(當然可以不打了)鄧肯說,我永遠都想打。這最后12分鐘,其實是一種儀式。波波維奇在第二節罕見的用了馬丁,如果說這在當時還有一賭的意義的話,他又在第四節派上了即將退役的老米勒。讓所有人都在場上經歷最后的戰斗,這也是一種儀式。

鄧肯說,關于退役,我還沒想好,等我想明白,再跟你們說吧。但人們心里明白,這和13年只差一步奪冠時不同,和14年奪取第五冠之后,和15年被絕殺之后都不同。從來沒有一輪這樣的系列賽,也從來沒有這樣強烈的情感,清晰的提示,告訴你,那時間來了。

這就是我——和我們摯愛的鄧肯。他將用他的方式告別,安靜,沒有媒體盈門,沒有告別之旅,甚至也許在夏天里連新聞發布會都不開。可直到最后一季,他仍是一支常規賽67勝的冠軍競爭球隊的精神領袖。從第一季,直到最后一季,他始終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自己應該做什么。鄧肯的美好和幸福,和他擁有相同價值觀的人們都能體會。因此我猜,這就是終點了。

讓我再訴說一遍,19年來,常規賽1001勝,季后賽157勝,5個總冠軍。19個賽季,馬刺每一季都是冠軍的競爭者之一,如山屹立的鄧肯,引領著橫亙20年不衰的馬刺,被稱為美國四大職業體育聯盟歷史上最興盛和偉大的球隊。蒂姆鄧肯,我心目中自邁克爾喬丹之后最偉大的巨星。我向往他的一切,更癡迷于他的人格。如果有一天,我有機會面對面和他詳談,我會因此淚流滿面。

但此時,我能體會他的平靜,也像他一樣平靜。擁抱和祝福雷霆,送年輕的天賦前行。也擁抱時光,失利之時,沒有什么可憎恨,也沒什么可怨念,這只是自然的法則。上蒼已賜予美好的19年,心如止水,歲月如歌。

年輕人,未來是你的。

這次我沒有騙你。


NBA  /   馬刺  /   鄧肯  /   吉諾比利  /   帕克  /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