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專欄:VR:不試,你怎么能知道呢?
當下,學習點兒VR知識非常有必要,否則在聆聽別人關于壯麗未來的描繪時,你可以完全無感的。VR,大多數人叫得一往情深,有過初體驗的人,血脈噴張。虛擬現實技術擔當太多,活脫脫就是新的運動改變者,高盛預測2025年,VR 產業規模將達到800億美元,2000億絕對不是夢,2014-15財年中,全球數得上的VR投資總計225項,總值35億美元,這其中一定滲透著中國資本對于蓬勃未來的強烈期許。
發軔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VR技術,最近三年間在體育應用方面進入快速通道。2014年5月,FACEBOOK出資20億美元全資擁有了VR公司——Oculus 引得一片驚嘆,行業價值重新定義。2015年3月,NBA勇士隊與小牛隊的比賽率先采用VR 技術進行播出,但并未面對公眾,勇士隊的共同擁有者古貝爾自己是 NextVR的投資人,在他的推動下,VR 信號傳到了NBA紐約總部,算是昭示了未來,小興奮一浪接一浪。這一年夏天,NextVR再度出擊,在 ICC 比賽中,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場頂級足球賽事的VR直播,曼聯與巴薩成了最好的宣傳代言。此后,還接連誕生了一個又一個VR體育的先行紀錄。今年二月,三星VR近水樓臺,完成了青冬奧會開幕式直播,里約奧運會的VR信號產品,國際奧委會信心不太足,可全世界嗷嗷待哺,光是VR眼鏡大賣,不是目的啊。
有目共睹,VR市場極度不成熟,但頗有些未來已來的意味,幾乎所有的電子產品巨人都在研發生產相關的民品和專業設備。NextVR和 Voke則在體育賽事VR直播領域不遺余力,一旦解決方案成熟了,那么體育賽事的版權又將誕生新的迅猛增長點,可現實挺殘酷,硬件的價格居高不下,有效的內容產品供給不足,用紐約巨人隊高級副總裁和首席信息官的話說,“尚無巨大和真正意義的進步。”VR的應用場景并非僅僅集中在賽事直播一條路徑上,創新的應用方式越來越務實有效,North Face使用Jaunt的技術,在門店內請消費者帶著VR眼鏡,體會攀巖登山的效果,這與VR 家居裝飾節和異地 VR 看房異曲同工。《體育畫報》在推出今年泳裝特輯時,讀者們驚喜的發現有幾位模特居然有了VR呈現,隨雜志奉送的VR簡易眼鏡,讓讀者可以好像身處拍攝地多米尼加,泳裝模特好像真活了。
作為不遠不近看著VR熱鬧景象的我們總有些思慮需要答案,比如,人們會想起也曾經生命力蓬勃的3D技術,VR 會是“3D 二世”嗎?2010年世界杯,3D 直播信號曾傳遍世界,CCTV演播室中確曾有過播出,只記得荷蘭眾將像是皮影人物一般在照度昏暗的空間中翩然起舞,一種強烈的不真實感將我們打敗。很快各大體育組織舍棄了3D,直接擁抱4K,ESPN和CCTV實驗性播出的3D頻道幾乎同時宣告謝幕了事。人們不需要3D 嗎?好像未必,那就是技術能力3D 其實難副吧。VR在初期迭代發展中也顯露出有所謂死穴——模擬器水平偏低,加之以時日,技術帶領我們不斷優化嶄新場景中的視覺觀感,人們才會真的愛上著虛擬中的真實。如果以上是在矯情地說所謂技術瓶頸的話,最直接的表達不過就是,那副精良的眼鏡也許就是人們全身心擁抱VR的最大障礙,看場比賽兩小時,始終戴著眼鏡,不太爽,近視眼可又多了一層不適應。
觀看體育比賽,無論是在現場還是在家中大屏幕前,受眾時時處于真實交互感和虛擬社交環境內,一旦戴上VR眼鏡,眼前的絢爛多彩雖然震撼,但也是在遮蔽雙眼,束縛雙手,沒有了自由的社交媒體參與感,因此未來的VR技術需要呈現出完備的社交媒體靈活參與的解決之道。人們不僅要活在社交媒體中,更渴望可以有更為真切的場景彼此交流,哪怕是戴著個VR眼鏡,未來,在不久的未來,虛擬置身賽場的你,左顧右盼會發現鄰座的另一位虛擬觀眾,只要你愿意,素不相識的你們還會開口彼此交流,這可有些小刺激啊。對VR始終持審慎態度的人們則拒絕如此這般的小刺激,他們認為過度的虛擬,會讓孩子們失去對于真實世界的強烈沖動,生活最終還是要摘下VR 眼鏡來活的。
前幾日,有一VR論壇在北京舉行,一位洋人對于VR的繁盛未來持審慎態度,現場的本土觀察家們則不以為然,有一個數字是那么鮮活有趣,深圳華強北每日 VR眼鏡出貨不下1萬只,不出太久,VR眼鏡將成新人類之標配。華強北給行業信心,而買走眼鏡的人們也會不斷地瘋找VR視頻,全世界都在努力著。業界領先者Voke的副總裁曾說,全行業都該努力做長線,不要將金錢投入到轉瞬即逝的短視頻里,關鍵還是要突破賽場VR轉播技術,讓每周都有穩定的VR體育賽事直播。
硬件容易到手,內容制造慢慢跟上,一個核心問題便浮現出來——真的擁有一個盈利模式嗎?目前,體育VR 的內容傳播價值呈現還是依賴于贊助模式。Voke在聯合NCAA制作 Final Four 的VR信號時,得到了Capital One 的贊助。FOX SPORTS和NextVR千辛萬苦制作出 Daytona500賽車比賽信號,最好的回報就是豐田汽車的贊助。NHL 紐約游騎兵隊上賽季很有創意地向觀眾提供守門員視野的VR信號,時代華納有線網絡意識到這可是和有意思的體驗,因此鼎力支持了一下。如今VR產業上下,都渴望受眾會因VR的極端體驗而輕松付費,但讓觀眾掏錢難上加難,這個坎兒遲早是要邁過去的。賽事擁有者則看重VR再造場景的奇效,期待著未來可以再多出來的視覺角度和空間里多賣些廣告,這也將是一筆嶄新的收入來源。
VR火熱,上手的企業繁多,技術門派各異,未來在統一VR技術標準方面,還會付出不小的周折,這也必將影響到VR迅速影響到更多人。樂觀與悲觀,從來并存,人類注定要優化自己看世界的方式,更清晰,更強的現場融入感,更多的觀察視角,這不是很好嗎?雖說人最根本的需求將做出裁決,但不試,你怎么會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