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哲自詡李有才本性難變 還沒登過奧運領獎臺

孟繁旭06-02 13:15

        江山易改,“李有才”難變

        孟:很多小朋友都會有一些體育興趣班和特長班,但是能堅持下來的不多。你是怎么樣一路走來,棄文從體的?

        李:我記得那個時候,很多同學或者隊友都選擇練短跑,因為這個項目比較容易出風頭,我也想出風頭,也想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但是就是跑不快。后來我就想行行出狀元,我就開始嘗試跳高這個有技術含量的項目,練了一段時間,之后到專業隊轉跳遠。說來也是幸運,練習了五個多月吧,就拿到了全國青年錦標賽的冠軍,這也讓我更堅定的走這條路吧。主要我還是希望和大家走的道路不一樣,我認為少數的,才是最好的。

        孟:聽說小學六年級一次重傷,差點讓你終止訓練?

        李:當時是起跳腿左腿膝蓋要做一個關節鏡手術,但是做了的話就以后都要直腿走路了,肯定不能再參與體育活動了。于是就找了個中醫,一個月就治好了,太神奇了。

        孟:家里人支持嗎?

        李:其實當時也是賭,因為文化課水平不行,所以家里人希望我能夠在體育方面有所建樹。我的家庭條件也不好,在農村。我也知道家里人盡管嘴上不說,但是對我可能還是有期待的。2009年,我第一次賺到一筆相對豐厚一點的獎金,給了父母,當時特別特別開心。之后當我狀態有波動的時候,或者被罵的比較狠的時候,家里都不看體育臺,我回家也刻意把電視調到其他節目。

        孟:很多人說到你的性格,認為你的個性太張揚,也有人認為你的性格很直接,褒貶不一,你怎么看待外界對你的評價?

        李:首先,很多人說我的性格影響到了我比賽的穩定性,但是我想說的是,從小到大我的穩定性都是同齡人里最好的,并且如果你用跳出8米以上的次數來算,我也是最多的,不明白大家為什么會有這個質疑。第二,還有人說我的性格太浮躁,影響比賽的心態。其實你要真說,可能更影響比賽的是其他的因素,比如我比賽前容易生病,每年冬天夏天兩次感冒、一次腸胃炎是逃不掉的,甚至有一次賽前準備活動時候把大腳趾甲給掀翻了。確實是有不少奇葩的怪事在我身上出現。第三,性格方面我確實是沒辦法改,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是我也不認為這對我的比賽有什么影響。

        孟:你認為你性格最與眾不同的一點是什么?

        李:最與眾不同的一點就是想要與眾不同,哈哈。比如小時候上學的時候,大家都好好學習,我就得不認真,大家都想通過讀書改變命運,我就認為13億人10億人都這個想法,我就得不一樣。基本上,大家認為往東走是對的的時候,我就要往西走。

        孟:自稱李有才,聽說你玩什么什么像?

        李:必須的,你就說吧,所有能玩的,都是我擅長的。唱歌,寫歌,足球,籃球,臺球,等等吧。訓練之余,很多運動員選擇睡覺,但是我就坐不住,可能出去打打游戲放松調整一下,因為有時候在一個地方呆久了,需要換換環境。

        孟:感覺你是一個人來瘋,表現欲特別強?

        李:是,這也是我比賽比訓練狀態好的原因,我是個人來瘋,見到人興奮。我的訓練其實和很多運動員一樣,而且可能還比他們少,說實話非常感謝父母給我一些天賦。

        孟:反正你是一個話題性運動員,到哪里你都是焦點,因此很多人也很愛評價你,最多的評價就是關于你這個性格,遇強更強,對手的強大會激發你更好的發揮。

        李:是,從小到大都不知道害怕倆字怎么寫,啥都不怕,誰都不怕。而且應該說是參加體育訓練,讓我本來就爭強好勝的性格更放大了,希望能夠贏下每一次的比賽,戰勝每一個強手。而且我特別樂于助人,特別喜歡幫隊友打開心結,比如張培萌世錦賽的時候,我就告訴他應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結果后來發現自己還沒怎么樣呢,人家拿了成績我最后啥都沒有。

        孟:劉翔算是你的大師哥,我看你之前也為他抱不平,感覺大家對他太苛刻了,是這樣嗎?

        李:我覺得批評劉翔的人毫無道理,簡直是不可理解,這是不尊重生命!特別是比完世錦賽,我就更加理解翔哥當年真是不容易,網絡自由給了很多人胡說八道的平臺,不講道理的亂罵一氣。你就拿我做例子,北京世錦賽大家可以看媒體報導,一看李金哲最多,那肯定冠軍就是他了,之后一看我輸了,就覺得我怎么發揮這么差。你說這種體育迷的心態是什么?我也不知道。翔哥比我挨的罵多多了,我真是佩服他的忍耐力。

        孟:關于劉翔,你最不能容忍的一些評論是什么?

        李:翔哥的跟腱都斷了,你說他怎么跑?要是你你怎么跑?其實我知道大家最主要的吐槽是倫敦奧運,因為在尤金跑出了平世界紀錄的成績,讓大家再次看到了希望,結果失望而歸。我認為這是運氣的原因,你可能健康364天,就比賽那一天受傷,這誰能改變呢?

        孟:很多人認為,劉翔如果明知道自己有傷為什么還要參賽?

        李:很簡單,因為奧林匹克精神。誰也不知道接下來發生什么,出現傷病就第一時間治療,感覺好一些愿意拼一次就站上跑道,站上跑道也拼了,但是還是失敗,那我認為這應該給掌聲啊,怎么會罵呢?

        接力張培萌升溫田徑

        孟:第一次看奧運是什么時候?

        李:1996年亞特蘭大吧,剛好看的是田徑比賽,王軍霞最后拿到冠軍。當時看到全家人都很高興,我感覺這對中國人應該是一件大事,但是到底有多大,有什么意義,我當時才7歲,也不太懂。

        孟:那真正對奧運有概念是什么時候?

        李:那應該就是2004年雅典,劉翔拿到奧運冠軍,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奧運對于中國人的意義,以及田徑這個項目取得成功的意義。

        孟:再過四年,開始對奧運有期待了?

        李:對,北京奧運吧。2007年開始到2008年北京奧運結束,我在養傷的時候去看奧運,覺得這真是一個有魅力的賽事,并且也開始去暢想能不能四年以后自己也站在這個賽場上。

        孟:2011年到2014年,應該說經歷了一個狀態的波動期,有低谷也有高峰。

        李:是的,2010-2012年可以算是事業的瓶頸期吧,成績怎么都上不來。在日本的7米79,在亞洲田徑錦標賽的7米98,連8米都過不了。當時也是非常苦惱,特別需要一次好成績走出這個怪圈。還好沒有等太久,2013年,在上海跳出了8米34,那是那一年的世界最好成績,那個興奮勁兒我現在還記得,因為那是讓我走出低谷的一次關鍵成績和重要比賽。然后連續三次站上了最高領獎臺,成績也全部都在8米3以上,狀態越來越好。2014年,其實狀態也不錯,室內賽跳出了8米23,我的第一個真正的世界大賽冠軍本來已經到手,結果最后一跳被對手絕殺了,太痛苦了。

        孟:我感覺這幾年你最想贏的是去年在北京的世錦賽,為什么這么看重這次比賽?

        李:其實我從2014年亞運會結束之后就開始備戰這個比賽,最后的結果完全沒有達到預期,我是很失望的,但是看到第一次有三位中國運動員進入前八,這個破紀錄的成績也讓我有一些安慰,就是后輩們也終于出來了。很多人問我為什么這么看重這次比賽,很簡單,就是我想讓家人在家門口看到我登上領獎臺,因為以后可能很難在家門口比這樣的國際大賽。因為很想贏,所以很遺憾。但是后來也自己在想,現在摔一跤,好過奧運時候摔。

        孟:怎么點評中國田徑這些年取得的發展和突破?

        李:確實,從翔哥開始把田徑項目推到了一個歷史的全新高度,因為之前大家可能不敢想象在田徑賽場上也可以取得突破。之后翔哥受傷,我和張培萌又接力把田徑的地位往上推了推,讓它重新回到主流的媒體,讓它重新成為老百姓議論和關注的話題。我還挺驕傲的,這些年確實幫中國田徑提升地位做了一些事,當然中國田徑也回饋給了我們不少。

        孟:2016年奧運馬上就來了,現在備戰的狀態如何?

        李:現在正在改技術,把原地助跑改成行進間助跑。這是一個大膽的嘗試,你也可以說我是在賭,賭這最后一回大的。因為鉆石聯賽、世界大賽我都嘗到過冠軍的味道,就差奧運了,連領獎臺都沒登上過呢。

        孟:想過這次奧運沖擊冠軍?

        李:想,肯定是想,但是我認為盡最大努力,正常或者超水平發揮就行,最后的結果我決定不了,只要自己這邊不留遺憾,就可以了。期待驚喜吧。

李金哲  /   李有才  /   里約奧運  /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