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表現及格一度遭圍毆 德國只是運氣用不完?

林良鋒06-13 06:51

德國的傳統是大賽慢熱,進入新世紀后有了顯著改觀,最近4屆世界杯不再重復上世紀頻頻先失再反撲的被動,屢屢以大比分為賽事定調:2002世界杯首輪砍了沙特8個;4年后作東4比2輕取哥斯達黎加旗開得勝;轉戰南非,澳大利亞遭了德國毒手凈吞四蛋;上屆世界杯則輪到葡萄牙被戰車碾壓,同樣被灌了4球。有了3分在手和較佳的得失球,德國便能以我為主,控制小組局勢,一俟小組調試磨合完畢,進入淘汰賽后發揮其豐富的比賽經驗,輔以屢次獲勝積累的運氣,總有四強。

歐洲杯的情形略有不同,該隊曾3次小組未能出線,最近的一次發生在12年前,時值德國隊低谷,竟被捷克“二隊”凈勝3球出局。但在克林斯曼之后,德國在歐洲杯小組階段的發揮也趨于穩定,連續3屆皆以零封勝出:一則歐洲球隊之間水平更接近,魚腩不多;二來賽程較短,克制一些,也為后續賽事留力。首輪拿下烏克蘭,有驚無險,是又一戰例。

沒上緊發條,有驚無險

德國完成風格轉型后,又回到上世紀70年代初至90年代中的鼎盛水平,技術細膩的同時,把握攻防的火候也愈加老到,自信十足。進入了一個越贏得多,就運氣越好,運氣越好,又幫助德國贏得更多的良性循環。擊敗烏克蘭,集中反映了一支冠軍級球隊的全面素質:德國的發揮絕談不上出色,對比該隊在歷屆大賽的表現也只是及格水平,但德國就是有踢得一般也拿到預期戰果的能力。

打破僵局的進球,來自對方后場攔截送的任意球,鏡頭回放顯示:烏克蘭中衛拉基茨基飛鏟穆勒先碰到了皮球,英籍主裁判阿特金森毫不猶豫判罰烏方犯規。類似的冤案在其它比賽中比比皆是,不是誰都能從中得益。德國不僅有誤判帶來戰機的運氣,還有將冤案化作命案的能力。克羅斯的任意球送得到位,穆斯塔菲搶點及時,不到20分鐘便取得先機。如此有效的打擊,既反映德國高超的戰術素養,定位球運用嫻熟,也讓其它對手更忌憚在后防要津的攔截力度。

領先后,德國退檔進入巡航模式,沒有趁勢上緊發條,導致烏克蘭在易邊前十幾分鐘瘋狂反撲,最有威脅的一幕是第45分鐘,科諾普良卡左路似傳似射,博阿滕在門線上搶險,救了諾伊爾。下半時烏克蘭另有一次進攻破門,但因越位無效。烏克蘭有威脅的進攻其實比德國還多,未能從占優的局面中有所收獲,除了運氣不好,更多的還是和能力有關。

烏克蘭三強俱樂部在歐戰中成績屬中游,第聶伯進了歐聯決賽,頓涅茨克礦工還是末代聯盟杯冠軍。但三強陣中充斥南美,尤其是巴西外援,這些外援基本是三家的中前場主力,烏克蘭國家隊則是三家中后場的本土球員組成,科諾普良卡和亞爾莫連科等人是為數不多效力或曾效力烏克蘭豪門的本土進攻球員。和德國這樣的對手交鋒,有機會把握不住,難逃一敗。科、亞這些為外援當配角的人,缺乏一錘定音的信心,烏克蘭制造了不少險情,卻在臨門一腳上不夠果斷,猶豫拖沓,戰機轉瞬即逝。

多年練就超級抗壓能力

德國為什么總能熬過高壓?那是多年抗壓練就的功夫,即便場面被動,卻能陣腳不亂,處理球鮮有低級失誤。哪怕出現穆斯塔菲頭球回傳險些烏龍,皮球的飛行方向也不是空門,諾伊爾更是機警,盡管他出擊時機欠妥,但補救得法,不給對手跟進,化險為夷。你可以說這是運氣,可運氣為什么總照顧德國而不是對手?

況且德國也有運氣不好的時候,上屆半決賽被巴洛特利的兩個進球淘汰,2008決賽被托雷斯單刀打進致勝一球,這些“倒霉”的時刻只在半決賽或決賽,累積已超過十年。再看上世紀的黃金期,德國輸掉的3次決賽,對手均有狀態極佳且能把握戰機之人,1982年決賽是羅西,4年后是巴爾達諾和布魯查加,1992年則遇上丹麥門神舒梅切爾。另外一次半決賽,對手是荷蘭的“四大天王”,雖敗不辱,對手能贏發揮必須比德國更好。

德國的兩個進球相隔70多分鐘,期間起腳十幾次射門,但在禁區內的機會不多,赫迪拉、穆勒等人多在外圍考驗皮亞托夫,這是給后續對手的一干啟示:德國的進攻并不是人們想象的那么犀利,不趁著德國還沒提速索命,那就等著德國給你收尸吧。

歐洲杯  /   德國隊  /   勒夫  /   穆斯塔菲  /   施魏因斯泰格  /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