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自我否定后再自我否定 德尚用兵全靠運氣?

林良鋒06-16 06:23

記者林良鋒述評

法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擊敗了同組實力最弱的阿爾巴尼亞,率先突圍晉級十六強,德尚的臨場調度會是輿論爭議的焦點。表面看,德尚換上的格列茲曼打破了僵局,臨陣樹立的核心帕耶鎖定了3分,不該招來非議。可圍攻阿爾巴尼亞90分鐘,才將已被拖垮的對手打翻在地,總覺得哪里不對。

受輿論壓力出現動搖?

法國和阿爾巴尼亞的檔次差距,是甲級和丙級的區別,兼有東道之利,絕不應贏得這么狼狽和周折,以往主場遇上少則切三個,多則砍五刀。在首輪已經拿下、同組另外兩隊提前對陣打平的大好局面下,法國似乎更應該從容迎戰,魚肉對手。

德尚卻在輿論壓力下出現了不該有的動搖。他將首輪首發作了兩處調整,撤換了格列茲曼和波巴,頓時讓人想起24年前,普拉蒂尼遭《法國足球》惡評,對首輪的352陣型動手術,雖然只換了瓦希魯亞一人,卻是對系統動刀,改回442,將原本兩個盯人中衛之一的卡索尼移到右閘,換上他踢球時的鐵哥們路易斯·費爾南德斯和另一位中場杜蘭,首輪對瑞典流暢的配合消失了,下半時再調出安格洛馬換回352,白白浪費45分鐘,直到第75分鐘還看不到贏球的希望,才將克里斯蒂安·佩雷斯換下費爾南德斯。英法互交白卷,但要是皮爾斯的任意球再低那么一英寸,法國就要提前出局。德尚該慶幸對手是級別低得多、不是歐洲杯灌水橫豎進不來的阿爾巴尼亞。這幫從歐洲各地搜羅的阿爾巴尼亞子弟,拼完了最后一點力氣,尾聲不支,被格列茲曼頭槌擊倒。

作為主帥,最寶貴的品質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輿論說三道四就左右主帥的決定,這位主帥不可能帶好一支球隊,沒點魄力,關鍵時刻就會捅婁子。

卡佩羅在執教英格蘭之前,素以固執己見著稱,哪怕東家干涉也未必妥協,那些不入他法眼的大牌,比如薩維切維奇,被他修理得怨聲載道。可在順利帶英格蘭進軍南非之后,卡佩羅卻在媒體的炒作中昏了頭,點了三獅隊史最年長的陣容出發,小組出線步步驚心,一突圍便被德軍合圍片甲不留。如果貝阿爾佐特缺點定力,被媒體一罵就改主意,放棄三場小組賽不進球的保羅·羅西,哪里來的世界杯奇跡?維奇尼在1990世界杯的用兵,就是反面教材。

所謂“執教”,就是受薪拍板,將你的聲譽和前途押注你的判斷。做什么決定都不可能人人拍手稱快,你只能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就像雅凱在放棄吉諾拉、坎通納之后,被法國媒體罵得狗血淋頭,但他強項不從,世界杯也落在懷里。他那本自傳頗有些調侃的味道:《一生只為那顆星》,不是一根筋,押寶法國的前途在齊達內而不是別人身上,雅凱何以摘星?

下一場還變陣嗎?

德尚變陣,當然不會全是輿論的功勞,臨場將帕耶定為組織核心這一招,值得稱贊,原來司職這個角色的波巴確實發揮失常,格列茲曼也貌似歐冠決賽的疲態未消,讓帕耶改打10號,改變了場上走勢,這場勝利給了德尚喘息之機。可波巴和格列茲曼發揮不好,是不是該棄用?阿爾巴尼亞主教練德比亞西賭德尚會這么做,部署很有針對性,上半時廢了馬夏爾,下半時再廢科芒,打了70多分鐘,德尚對吉魯也失去了耐心。

比賽贏了,人們會夸德尚調度果斷,要沒贏呢?拿捏換人的契機難度極高,往往是直覺占上風。一換邊,德尚就換上波巴,將帕耶撤回左翼,22分鐘后,又換下科芒。馬夏爾發揮不佳,換他沒錯,科芒和吉魯下場前,明顯找到了感覺,發揮漸入佳境,等還是不等?德尚還有25分鐘,他不打算再等,令旗一揮,換了。結果,格列茲曼和吉尼亞克上場后,又花了20分鐘才找準點,和整體融合,法定時間只剩下5分鐘。

就在這5分鐘和補時的6分鐘里,法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攻勢,拼了90分鐘的阿爾巴尼亞,也到了強弩之末,主力接踵抽筋。最終,拉米傳中找到了格列茲曼;吉尼亞克不慎滑倒,成全了帕耶接棒闖入禁區推射遠角。贏了,大家相安無事,但波巴和格列茲曼被晾上板凳,會怎么想?而科芒和馬夏爾被撤下又會怎么想?比賽完了,余波還在,媒體一定繼續開足馬力炒作德尚的變陣,如果還有人罵,是不是在下一場生死戰時又改主意?球迷批評主教練有句俗話:“你不知道自己在干嘛!”德尚應該知道吧。

歐洲杯  /   法國隊  /   德尚  /   格列茲曼  /   波巴  /   馬夏爾  /   科芒  /   阿爾巴尼亞隊  /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