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奧運開幕式:模糊的桑巴味

閆羽08-06 14:30

記者閆羽報道

有預算僅不到倫敦奧運會開幕式1/10的消息在前,又兼“最佳火炬手”貝利臨時退出,里約奧運會開幕式必然只能在懷疑與期待中開始。但正如此前所有成功舉辦的大型活動一樣,這場特別的儀式一旦正式開動,它就不會以失敗結束。上屆東道主英國人就給出高度評價,如BBC所言:“不知道你們怎樣,反正我是被打動了。”

3D投影、名模吉賽爾·邦辰,還有滿眼的綠色……這些似乎都將留存于世人的記憶。只是這場藝術表演不到50分鐘的盛會終究是樸素了一點,這由它的預算決定,由它的風格決定,東道主是在用有限的資源盡量展示更多的魅力。對此,《圣保羅頁報》的評價是“里約盡其所能忘掉了他們自己的麻煩”,仿佛有些許挺過難關的感覺。

“俄羅斯方塊”大受好評

從彈吉他唱國歌開始,巴西人就在展示他們的與眾不同。有人認為這是清新素雅,當然也有人會對此不以為然,一個小小例行環節的變化并不會決定世人對開幕式的整體印象。但很快地,東道主還是亮出了他們的“制勝法寶”。傳聞中的上千支光槍和上百座探照燈變成了照射在馬拉卡納球場中央的“3D投影”,表演者穿插其中,頗有些奇幻的感覺。

雖然開幕式導演曾表示不會依賴高科技,但他們確使用技術手段營造出了變幻莫測的舞臺。從重演巴西歷史到展現該國的民族文化多樣性,投影的變化總是能夠契合演員們的舞步。而最讓電視觀眾注目的環節之一——“大都會”更是巧妙地利用了視覺誤差的原理。看似立體的高樓大廈在球場內“拔地而起”,舞者又在其中穿梭跳躍,仿佛他們真的正在飛檐走壁。

“倫敦有足夠的資金在球場內修建設施,而巴西人卻用‘全息影像’代替,這感覺有點像是‘俄羅斯方塊’。”BBC也曾贊嘆東道主的想象力。而且東道主不僅有想象力,他們的美也同樣不遜于這個世界上的任何國家。當名模吉賽爾·邦辰出場,那又是另一個讓人難以忘懷的環節。作為2015年世界上收入最高的模特,吉賽爾已經準備退出T臺。但在告別之前,她將最后一場秀留給了自己的祖國。

巴西媒體專注挑刺巴西元素

在《來自伊帕內瑪的女孩》的歌聲中,吉賽爾·邦辰曼妙走過馬拉卡納球場。短短百米路程,一身優雅長裙的她展現出自信、魅力和上天賦予巴西的財富,也讓開幕式前流傳甚廣的謠言不攻自破。“東道主自黑,名模演繹被搶劫短劇”,這一猜測在幾天前曾被炒得沸沸揚揚。甚至有人說導演想展示本土特色,社會動蕩不安全就是巴西的特色。

但奧運是全世界的盛會,是巴西人展現美好一面的機會,他們怎可能如此自黑?貧民窟的確是巴西社會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開幕式表演也沒有刻意回避,但導演試圖表現的只有積極向上的一面:比如桑巴,比如街舞。當然對于遠隔重洋的中國觀眾來說,黑人小伙們的街舞表演或許更容易讓人聯想到美國文化。

在巴西人眼中和非巴西人眼中,開幕式的觀感其實頗有不同——除了吉賽爾,世界名模的美麗可謂無人能擋。像“大都會”這樣讓海外觀眾眼前一亮的節目,巴西媒體便少有著重突出。或許他們覺得那并不太巴西?也有可能是現場觀看的效果比不上電視視角。事實上,“位置不佳”的英國《每日電訊報》記者就在表演中途表示:現場觀看并不是那么有立體感。而巴西當地媒體的評價則有點雙關的感覺:“從空地跳到空地,好主意!”

對于開幕式中巴西元素的體現,本土媒體倒是有更深體會。這方面外人卻大都只能感覺到皮毛,比如對桑托斯·杜蒙的重現,這位巴西人眼中的民族驕傲、“飛機之父”,在中國的知名度恐怕遠不如萊特兄弟。還有開場階段的表演,印第安人、葡萄牙人、日本移民……仿佛這些就是巴西現代社會的組成。非巴西人能看懂個大概,本地媒體卻有人開玩笑挑刺:“黑人、東方人和黎巴嫩人都出現了,怎么沒有玻利維亞人?!”

事實是巴西的民族構成非常復雜,現任代總統梅特爾就是來自黎巴嫩,而該國國內也有很多來自鄰國的移民。巴西是多民族的融合體,也是包容性極強的多元化社會,所以開幕式所想要展示的不僅僅歷史和民族,還有各種文化的沖擊與融合。當然,有些要素很難從表演中直接看出來,比如對同性戀文化的認同便只是在選擇表演者時有所體現。

綠色環保?口號易喊執行難

其實在絕大多數人腦海之中,“巴西元素”通常不過兩、三種:足球、桑巴,還有他們國旗上的綠色。由于球王貝利的缺席,足球并沒有在里約奧運會的開幕式上占據一席之地。這也可能和兩年前巴西剛剛舉辦過世界杯有關,希望創意更多的東道主不想重復。狂歡節舞蹈則多次出現,但最強大的桑巴舞隊則臨到點火儀式前才進入場內,有點壓軸大戲的感覺。

如此安排算是預熱了點火儀式,不過也可能掃了部分觀者的“雅興”,那是因為開幕式前的另一個傳聞——曾有消息稱里約將成為奧運開幕式歷史上最香艷的一屆,因為會有無數“接近全裸的少女大跳桑巴舞”。這絕不是低俗,巴西傳統的狂歡節亦是如此風格。可惜為了奧運,服裝還是有所調整,盡管桑巴元素貫穿整個開幕式,但舞者色彩各異的服裝并不太容易讓外行看出門道。

傳統的桑巴舞服裝美艷華麗,但里約奧運會試圖傳播的卻是環保與綠色。這大概也是開幕式上桑巴舞與常人印象中不同的的原因之一。在藝術表演的最后階段,開幕式導演試圖用一段短視頻喚起全世界對綠色、對森林的重視,而隨后的球員入場儀式以及五環展示環節,也充分體現了“綠色”這一主題。

球員帶著種子進入會場,將種子投入數個鏡柜之中,等到列隊完畢,鏡柜打開頂蓋,綠色的葉片又組成了五環的標志。如此環保的創意讓人有些心動,里約的與眾不同也在此刻上升到頂點。其實環保短片播放之時,就有歐美媒體稱贊里約為奧運開幕式帶來了新境界,不單單是在展示這座城市,這個國家,還將全世界引導到了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上。

這在精神上提升了里約奧運的層次——理論上應該如此,但也有人擔心說得好聽做起來困難,“植樹總是很輕松,可照顧起來絕不是易事。”BBC駐巴西記者莫斯卡泰利就感覺不算太好。由于本屆奧運參賽隊員都被要求在奧運村內植樹,因此大概會有12000顆種子或者樹苗被種下,但莫斯卡泰利認為其中能有10%的植物能夠順利存活下來都算是勝利。

這并不是杞人憂天,喊口號容易,要堅持卻必然困難,更何況巴西到現在都還沒有治理好好里約沿海的污染問題。奧運會雖然是按照原定計劃開始了,但距離成功結束還有16天的時間。那不是開幕式,堅持完幾小時就大功告成。就在開幕式進行的同時,馬拉卡納球場不遠處還有民眾示威。當地警察有效地控制了局面,所以這并不算什么大問題,有趣的是當地媒體對此事的關注程度似乎并不亞于奧運。在對開幕式的文字直播并不頻繁情況下,《圣保羅頁報》多次提到抗議事件。當然,抗議事件也的確不止一次。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