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不善游泳?見識少就別信“人種密度差異”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fe7ceb7a-d973-48e8-b426-4124c4567a75.jpg)
體壇+記者閆羽報道
黑人不適合游泳,還有“科學依據”可以佐證,這可以算是體育世界的一大謎之話題。看看奧運泳池,精英選手的確是白種人占據絕對多數,黃皮膚也能分一杯羹,偏偏黑人選手屈指可數。所以有不少人會選擇相信“黑人肌肉、骨骼密度大,不適合游泳”的解釋,但這真的就是事實?眼下的事實是在里約剛剛誕生了第一位黑人女子游泳奧運冠軍——美國人西蒙娜·曼紐爾用奧運紀錄刷新了人們的認知。
不過在贊嘆這位20歲小姑娘之前,首先請注意:她只是黑人女子的“第一人”,這意味著首位奧運黑人游泳冠軍其實另有其人。事實是早在28年以前,1988年奧運會的男子100米蝶泳項目中,蘇里南人安東尼·內斯蒂就曾拿下個人冠軍。這位1967年出生于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黑人選手不到1歲時便隨父母移居蘇里南,5歲時開始學習游泳。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內斯蒂只獲得百米第21名的成績,但隨后他有幸前往美國加州一所大學接受訓練,成績隨即突飛猛進。
如今女子100米自由泳的主角曼紐爾同樣是5歲就開始練習。這位出生于德克薩斯州的姑娘11歲時便加入當地的一家游泳俱樂部,2014年后她又開始代表斯坦福大學參賽。2015年,曼紐爾在NCAA個人錦標賽中拿下了兩項桂冠。隨后她入選美國奧運代表團,成為團隊中兩位黑人女子游泳選手之一。另一位則是父親為非裔美國人,母親是香港移民的倪麗雅。
曼紐爾(右)與倪麗雅
4年前在倫敦,倪麗雅曾作為隊員之一拿到過女子4X100米自由泳接力的奧運銅牌。在里約,美國隊在該項目上收獲銀牌。倪麗雅參加了預賽,而曼紐爾則是決賽中游得最快的第一棒。等到百米自由泳個人賽,獨自出戰的曼紐爾發揮出了更高水平,她與加拿大選手奧萊克夏克同時撞線,兩人都以52.70秒的成績刷新了奧運會紀錄。
這是個值得慶賀的時刻,誰說黑人就不善游泳?其實黑人選手在泳池中斬獲榮耀并不罕見,只是有時候偏見會讓人選擇性遺忘。比如北京奧運會和倫敦奧運會,取得男子4X100米接力冠軍的美國隊中都有黑人,但兩枚金牌得主卡倫·瓊斯如今仍有深切體會:自己的成就并不足以改變一般人的慣性思維。而黑人女子選手贏得世界冠軍頭銜,2年前就已經首次出現。2014年的多哈短池世錦賽,牙買加選手阿利亞·阿特金森便是100米蛙泳第一。
在更早的上世紀70年代,出生于加勒比海島庫拉索,代表荷蘭參賽的女子黑人選手布里吉塔也曾是泳壇的一位名將。她終生未曾贏得世界冠軍頭銜,但在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獲得過100米和200米自由泳的兩枚銅牌。布里吉塔是首位獲得奧運游泳獎牌的黑人選手,近年來還曾被美國游泳協會撰文奉為“無冕之王”。因為布里吉塔在百米決賽中是負于兩名前東德選手,而在東西德合并之后,前東德運動員集體使用禁藥的丑聞曾被爆出不少。
前有布里吉塔、內斯蒂,現在又有了曼紐爾,足以證明黑人之中同樣可以誕生游泳天才。那么為什么黑人游泳高手還如此少見?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群眾基礎實在太差。根據美國媒體在2010年的統計,5-14歲的非洲裔美國人中大約有70%幾乎不會游泳,而拉丁裔小孩不會游泳的為58%,非拉丁裔白人小孩僅為42%。這一局面的形成除了收入和生活環境等差異之外,歷史原因更被認為是重要因素。
前奧運冠軍內斯蒂如今已是游泳教練
在美國,游泳作為一項娛樂活動興起于上世紀20、30年代,全國各地曾興建2000余座公共游泳場館,但其中大部分最初并不允許黑人進入。40年末50年初,泳池中的“種族隔離”被廢除,但與此同時,白人選擇涌向硬件條件出色的私人俱樂部,而公共游泳設施則變成了低標準、低配置的代名詞,得不到很好的維護。如此環境下很多黑人民眾當年就學不好游泳,自然也就沒有多少興趣讓自己的后代精修這項運動。這算是惡性循環,不過有曼紐爾這樣的奧運冠軍出現,未來的局勢也未嘗沒有可能發生轉變。
歡迎下載體壇周報客戶端體壇+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