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水彩畫(10):累西腓三杰——筆尖下的桑巴

王勤伯08-15 14:00

2014年世界杯期間,《體壇周報》推出的“巴西水彩畫”系列,是國內媒體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從音樂、文學、體育等多方位和角度全面解讀巴西文化的專題報道。

2年后,奧運會在里約熱內盧舉行,“巴西水彩畫”系列仍然值得一讀。現在經過作者細微修改,在體壇+app再度和讀者見面。

2016奧運會和2014年世界杯一樣,中國媒體無論電視還是網絡提到馬拉卡納時從不提及這個體育場的全名以及由來。

筆者印象中,中國記者里或許只有巴西足球專家小中在2014年世界杯決賽當天的報道中提醒讀者注意馬拉卡納球場全名:記者馬里奧·菲利奧球場。


馬里奧·菲利奧

如此級別的世界足球圣殿以本國足球記者命名,這個故事是否講出來,我曾猶豫過。我害怕刺痛到親愛的同事馬德興,他也姓馬,但中國和巴西兩匹馬區別好大。

馬德興是為中國足球付出最多艱辛和產出的記者,卻從不敢對北京鳥巢或工體或朝陽區或大興縣體育場產生任何期待和幻想。幾天前馬德興說要來佛羅倫薩觀看伊朗隊集訓,我說愿意把家里梯子放到汽車頂棚上去迎接他,老馬打出一個流淚的表情。

還是放過親愛的老馬,回到巴西。巴西足球的任何篇章,都不是一個人的故事。講述馬里奧·菲利奧,我們必須同時提及3個人:吉爾貝托·弗萊里,馬里奧·菲利奧,內爾松·羅德里格斯。

巴西足球的獨立宣言


累西腓

2014世界杯,巴西東北伯南布哥州首府累西腓是重要比賽城市。就像馬拉卡納的真名鮮有媒體提及,多國記者飛來飛去累西腓,亦極少提及以學者吉爾貝托·弗萊里命名的累西腓國際機場。


吉爾貝托·弗萊里(Gilberto Freyre

吉爾貝托·弗萊里(Gilberto Freyre1900年出生在累西腓一個教師家庭。青年時代的弗萊里在美國求學期間深受人類學家鮑亞士影響。鮑亞士影響過很多人,“巴西水彩畫”系列里我們提到過法國人列維斯特勞斯,他在二戰期間避難美國,和鮑亞士成為忘年交。1942年,鮑亞士在哥倫比亞大學教職員餐廳突發心臟病,正是在列維斯特勞斯懷里離開人世。

1933年,弗萊里的著作《華屋與棚戶》是部革命性作品,也是日后所有研究巴西的人無法繞開的書籍。這本書以歷史學、社會學和人類學的視角、記者的條理和文學的筆調,考察了巴西殖民地社會的特征,提出了“巴西種族民主”的概念,和北美社會的種族分隔、歧視形成重要區別,也為“巴西人”這一身份認同的形成提供了理論基礎。

英美世界中心地位導致弗萊里被轉譯過程中遭到頻繁的粗劣處理,僅他的姓氏在中文報道中即有“弗雷”、“弗雷雷”、“弗萊”等多種譯法。這里我們采取詩人胡續冬在《去他的巴西》中的譯名“弗萊里”,最接近葡語發音的一種。《華屋與棚戶》因為英譯本名為《主人和奴隸》,中文也廣泛采用了英文名而非該書原名。


弗萊里著作《華屋與棚戶》

我們沒有篇幅對弗萊里的思想進行更多論述,更多是要提及這位學者在巴西足球寫作中的先驅者位置。

弗萊里在《華屋與棚戶》中即已提到巴西人踢球的特別方式。1938年,他被問及對獲得法國世界杯季軍的巴西隊的看法,弗萊里發表了《混血兒足球》一文,這篇文章被視作巴西足球的《獨立宣言》。


“混血兒足球”

弗萊里認為,巴西派出一支種族混雜的國家隊去(納粹陰影籠罩的歐洲)參加1938年世界杯,展示了巨大的勇氣。巴西的“混血兒足球”和歐洲足球的區別,就如酒神和日神的分野。那支季軍巴西隊在歐洲贏得好評,因為巴西的足球更飄忽、更本能、更有創造力和意外性,將舞蹈和雜耍武術融入了歐洲人創造的足球運動。


“混血兒足球”

里約德比之父

弗萊里對20世紀人類學貢獻卓絕,甚至獲得英女王授勛,但學者生涯也讓弗萊里不可能為足球貢獻過多筆墨。將弗萊里的理論融入足球報道、深刻影響日后巴西足球發展的人,是馬里奧·菲利奧(Mario Filho)和內爾松·羅德里格斯(Nelson Rodrigues)兄弟


馬里奧·菲利奧和內爾松·羅德里格斯兄弟

羅德里格斯一家來自累西腓,他們不僅受弗萊里思想影響極深,更與其保持多年友誼。父親馬里奧·羅德里格斯是個報人,馬里奧·菲利奧是長子,他的名字在葡語里的意思是“兒子馬里奧”。

羅德里格斯一家從累西腓搬到里約,20年代,馬里奧·菲利奧兄弟數人都在父親的報紙工作。馬里奧·菲利奧負責體育版塊。

馬里奧·菲利奧不滿足于當時的報紙僅僅在周一報道前一個周末的賽果,他認為既然比賽在周末受人喜歡,就可以從周一到周五提前關注接下來的比賽。當他在非比賽日拿著相機去采訪俱樂部和球員時,球員們甚至為自己成為媒體人物感到驚訝。


馬里奧·菲利奧與貝利

事實證明了馬里奧·菲利奧的遠見,他的報道讓周末看球人數激增,同時也讓報紙在周中熱銷。40年代馬里奧·菲利奧出版小說《巴西足球黑人》,這本書被視作足球世界里的《華屋與棚戶》,鞏固了非洲元素在巴西足球身份中的核心位置。

傳奇歌星蒂姆·瑪亞演唱的弗拉門戈隊歌

巴西足壇有“里約德比(Fla-Flu)源自累西腓兩兄弟”的說法。當時巴西足壇并無球迷圍繞俱樂部產生的敵對,是馬里奧·菲利奧有意在報紙上制造這種氣氛,他支持弗拉門戈,小弟內爾松·羅德里格斯力挺弗魯米嫩塞,他甚至聯絡商家在球迷里搞競賽,誰在看臺上氣氛最熱烈可以獲獎冰激凌,“Fla-Flu”同城德比很快成為里約一大奇觀。


“里約德比(Fla-Flu)源自累西腓兩兄弟”

40年代,馬里奧·菲利奧創辦了青年運動會、兒童足球賽、里約-圣保羅對抗賽等賽事,后者就是巴西聯賽的前身。他的影響力極大,當里約政客拉塞達試圖在雅卡雷帕瓜區興建大球場時,馬里奧·菲利奧認為在馬拉卡納河邊更合適,兩人在報上一交鋒,輿論朝馬里奧一邊倒,大球場就此定在馬拉卡納。

和小弟內爾松的文學狂熱不同,馬里奧·菲利奧是個富有影響力但也很內斂的人。1950年世界杯馬拉卡納之敗,馬里奧·菲利奧從球場沖回家中,把自己關進臥室,15分鐘以后,他已出來打電話,平靜指揮各路記者當日工作。妻子在臥室里找到一個完全被淚水浸濕的枕頭。

1966年,58歲的馬里奧·菲利奧突發心肌梗塞去世,妻子在幾個月后自殺。為了紀念這個為里約和巴西足球做出卓絕貢獻的記者,馬拉卡納體育場被命名為“記者馬里奧·菲利奧球場”,世界上唯一以足球記者命名的世界杯決賽場。

情色天使內爾松


內爾松·羅德里格斯

羅德里格斯兄弟中,被后世最多提起的是小弟內爾松·羅德里格斯,他是巴西20世紀最重要的劇作家。巴西足球生于悲劇,羅德里格斯一家也生于悲劇,即使是內爾松聞名遐邇之時,他也得面對兒子內爾西尼奧因反對獨裁被關進監獄8年的現實。

1929年末,羅德里格斯家的《晨報》報道了一樁里約名流離婚案,一張女人被摸大腿根的漫畫暗示離婚案源自女記者塞拉芬紅杏出墻。塞拉芬持槍闖入報社,要打死主編馬里奧·羅德里格斯,父親剛好不在,塞拉芬開槍打死了漫畫家羅伯托·羅德里格斯。18歲的內爾松目睹了哥哥遇害全過程。


內爾松在科帕卡巴納海灘

內爾松的小說和戲劇充滿大量情色內容,他把自己描述為一個永遠在鎖孔里窺探成年人世界的“情色天使”。在足球寫作上,內爾松不像大哥馬里奧·菲利奧一樣不偏不倚,他把巴西式的激情融入了足球報道中,如果說馬里奧·菲利奧是影響了巴西足球的第一報人,內爾松就是第一作者。


身著弗魯米嫩塞球衣的內爾松·羅德里格斯漫畫肖像

內爾松是個近視眼,他看不太清球場上的細節,但他的寫作是毫無爭議的最佳,因為他能看清足球世界里每個人的內心。他認為足球是一種主觀活動,根本不存在客觀報道的可能性,他一輩子都在譏諷“客觀傻逼”。

傳奇歌星蒂姆·瑪亞演唱的弗魯米嫩塞隊歌

同時,內爾松憎惡那些認為巴西球員如果掌握歐洲技戰術就能贏得更多冠軍的“戰術帝”。“戰術帝”們喜歡說巴西球員愛花哨不謙虛,內爾松立即反駁:謙虛是有錢人才可以享受的美德,就像他認識的一個絕美貴婦,每天丈夫回家,她都要趴到地上親吻他的腳,如果她不是一個絕美貴婦,此類美德就失去了含義。

內爾松將巴西葡語的幽默、情色、激昂和詭辯融入了足球寫作,如0:0的結果是“一層可恥的處女膜”——此后任何一個巴西足球記者或作家,不管自己風格如何,無不奉內爾松為先師。2014年世界杯期間,內爾松提出過的各種概念又被媒體頻繁提起,如慘敗德國之后媒體反復談論的“混種狗情結”。

“混種狗情結”是內爾松在巴西隊尚未贏得首次世界杯之前提出的概念,意指巴西人在歐洲白人(純種狗)面前的不自信,表現在足球場上,就是明明腳下技術高過對手,卻極易心理崩潰導致失敗。在加林查、貝利等人以美輪美奐的踢法為巴西贏得世界杯以后,內爾松好好譏諷了那些自卑者,“現在贏了球,怎么大街上突然冒出來那么多巴西人?”

外界普遍會認為,巴西人對自己的足球很自信,且都更愛花哨不愛技戰術,其實并非如此。內爾松引導的輿論戰證明,巴西和阿根廷足球一樣,進攻和保守兩派的對立一直存在。尤其是1994佩雷拉和2002年斯科拉里兩奪世界杯以后,“戰術帝”們實際占據全面上風。

2010年鄧加失敗后,巴西足協仍試圖選擇一名出自巴西南方的“高喬”主帥,即更懂歐洲戰術紀律的路子,而2014世界杯斯科拉里失敗之后,“高喬人”鄧加又官復原位。巴西俱樂部也熱衷于培養“攻守兼備”的中場,這是為何2014世界杯巴西完敗于中場,過去那種不怕不謙虛、創造力十足的中場一個也找不到了,別說迪迪、托斯唐、濟科、法爾考,現在的巴西足球,就連個大儒尼尼奧也沒有。

點擊文末關鍵詞“巴西水彩畫”,可看該系列所有文章。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