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紀中:計劃經濟色彩的體制 若不改革更待何時?

里約奧運會是我經歷的十次奧運會中最令人心神不定的一屆奧運會,也是最熱鬧的一屆奧運會。
里約奧運會前關于里約的種種新聞,有的是事實,但在一定程度上被夸大了。有的則是傳聞而已,雖然傳得活靈活現,最后被證實根本沒有。國際奧委會在里約奧運會開幕式前的評價是,巴西做了最大努力,使奧運會在種種困難中得以順利進行。進行到一半時,國際奧委會說,巴西兌現了各種承諾,不知最后閉幕式上巴赫主席如何總結。
參加奧運會的主體是各國家和地區奧委會。它們的評價是既滿意又不夠滿意,不滿意是小問題不斷,組委會不斷努力,但條件和能力有限,特別是與前幾屆相比,給的分不高;說滿意,在各種困難和問題中,里約奧運會還是按國際奧委會的要求辦下來了,感覺還可以。
中國奧運會代表團的成績是本世紀各屆奧運會中最令人心神不定的一次。奧運會中,中國代表團主要是表現成績和風格,在成績中體現風格。然而這次令人失望的是,失手失誤比驚喜多。過去可能是金牌進帳停不下來,如北京奧運會。現在是天天怕沒有。究竟發生了什么,大家評論很多,很多我都認為有道理,但真正如何,要看國家體育總局最后如何認定。
國家政府給予了所需要的各種支持,民眾對我國體育健兒的期望合理而不高,媒體對里約奧運會的報道規模和公開度超過了各界。結果也許不如人意,但是絕大多數運動員都是盡了力了,而且是不懈的四年。
客觀問題,如比賽規則的某些變化會對成績有所影響,如果你沒有及時應對的話。但是這對各國運動員都一樣。新老運動員交替是個老問題了,從上世紀講到現在。運動員比賽中失常難免,但大面積失常難道沒有共性原因?
這次里約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的成績不甚理想,據說國家體育總局的壓力大。既然國家體育總局就是中國奧委會,總局把整個競技體育抓著自己辦自己管,責任自然沒有人來分擔。這在世界的體育體制中是有的,但很少。
各國中,由體育部長兼任國家奧委會主席是有的,但普遍情況是,國家奧委會在體育部長的領導下,奧委會會同國家體育運動協會負責競技體育,國家只給予指導和各種支持。這也是一種管辦分離。國家政府仍然控制著體育的組織資源,講話算數。
我國現行的體育管理體制仍帶有明顯的計劃經濟色彩,因為仍是官員管理,而不是體育專業管理專家和體育技術專家管理。這次里約奧運會暴露了這種體制或者機制有缺陷,需要改革。
我個人認為,政府體育主管部門的主要任務應該是注重宏觀的,提倡和發展體育運動,把它作為健康中國的組成部分,以增強人民體質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把可以交給社會辦的事,包括大眾體育、競技體育,讓社會在政府指導下去辦。政府體育主管部門同時要配合政府教育部門把學校體育這個基礎的基礎辦好。用不著每天算金牌和獎牌了,那是國家奧委會的事。體育總局最多負領導責任而已。
中國可以說是個體育大國了。在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上,我們可以提出一些令世界吃驚的努力目標:三億人參加冰雪運動,建立五萬所足球特色學校,體育產業達幾十萬億人民幣產值。這樣的目標是可以達到的,因為它們主要取決于我們自己的努力。
在競技體育方面,我們也可以說是個大國。世界流行的各種運動項目我們都有,而且在一些項目上占有世界優勢。在奧運會上我們可以比較穩定地在金牌和獎牌數量上名列前矛。
但在由體育大國向世界體育強國邁進的過程中,我們要在競技運動中在兩大方面爭取有所突破,一個是在田徑和游泳這兩個基本競技項目上,二是在世人關注的三大球項目上。
在這五個項目上,就民眾的先天體質秉賦,我們東亞人也許不占優,但是經過整體的努力仍有可能。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足籃排的水平可以說排名世界中上,后來歐美等國家水平提升,我們在亞洲的優勢亦不穩了。田徑和游泳,我們首先在一些項目上也不斷有突破,問題在于如何穩定優勢,并擴大之。
我們不能用計劃經濟的思維去制造奧運會冠軍,但是我們有充分的條件靠體制機制的改革,成為冠軍的搖籃,營造出冠軍輩出的好環境。重要的是創造環境,讓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發展。體育大國和體育強國不僅體現在規模和水平上,同時也體現在好的體育環境上。
里約奧運會還沒有完,我們仍需努力,期待好一點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