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 阿根廷黃金一代!再見 迷死人的籃球探戈!

孟曉琦08-18 17:36 體壇+原創(chuàng)

阿根廷男籃不出意外地慘敗給美國隊,我在朋友圈里發(fā)了一條關于吉諾比利的感嘆,用上了那句“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沒一會兒,就有朋友回復,“每次他被淘汰時,都是這一句”。我再沒回,因為他可能沒看清楚,可能沒關注,這是馬努的最后一戰(zhàn)了。

很可能也是,阿根廷“黃金一代”的最后一戰(zhàn)了。

你未必有感,因為你未必看過,吉諾比利和他的戰(zhàn)友們,在2002年世錦賽上、2004年奧運會上是如何風輕云淡地征服世界的。那時候的吉諾比利,滿頭烏發(fā)怎樣一個“帥”字;那時候的斯科拉,臉上還殘留著一點點青澀,腳下卻好似踩著萬向滑輪。現(xiàn)在的孩子們都在夸勇士隊的籃球迷人,如果他們當年能夠用心看欣賞阿根廷隊的籃球,他們會被迷死的。

嗯,迷死人的探戈。

那是一種流動的籃球,他們全隊最高的球員不過2米07,卻總能用最合理又最不經意的傳球拖垮對手。那是一種智慧的籃球,他們不僅是團隊配合能夠閃光,每個人身上也都充滿了南美人的狡黠和機靈。那更是一種鋒利的籃球,如果你看別人還覺得不夠鋒利,吉諾比利一抬手、一閃身,便已經有些不同發(fā)生。

至少就我個人而言,正是在2002年的印第安納波利斯,在最近的距離里被這支球隊打動的。回頭去看,不可思議的是,那么多后來我們熟知的名字,當時竟然沒有一名效力NBA的球員,沃爾考斯基和佩佩·桑切斯都是只在NBA試水一個賽季就被放棄。神奇的馬努,也是在那屆世錦賽之后,才動身前往圣城的。他和隊友們那次比賽里擊敗的美國隊,有一位助教叫波波維奇。

很顯然,識貨的美國教練并不止波波維奇一個。那年之后,阿根廷球員全面登陸NBA,短短四年間NBA就出現(xiàn)了8位阿根廷球員的身影,這還沒算上若干年后才以“最老新秀”身份出現(xiàn)的普里吉奧尼。此等現(xiàn)象,該用什么理論來解釋?沒人知道。

畢竟,阿根廷是一個足球國度,籃球注定無法成為青少年們的首選。畢竟,阿根廷國內聯(lián)賽受制于財力窘迫,很難請來高水平外援,也很難留住高水平的本土球員。所以,一定要為他們的崛起找個理由,大概只是老天慷慨地在那段時間里賜予了阿根廷人那么多籃球天才,而成為他們實現(xiàn)涅槃催化劑的恐怕只是,他們一個個都進取心十足,去了語言、文化更能容易溝通的西班牙、意大利聯(lián)賽錘煉,為了金錢,也為了事業(yè)。于是,待到他們打動NBA之時,吉諾比利已經是歐洲聯(lián)賽MVP,斯科拉已經是西班牙聯(lián)賽MVP。

這樣的“借雞下蛋”,居然還能形成“探戈籃球”自成一體的鮮明風格?只能慨嘆,阿根廷人的骨子里的那種精細和實用,實在不是他們各異的外表所能覆蓋的。體現(xiàn)這種氣質最明顯的莫過于,阿根廷球員試水NBA,各人的成就自有高低,卻極少有哪個是完全水土不服、很快就將自己甩出門外的。即便是,誰都覺得身體根本招架不住NBA的普里吉奧尼,居然熬到現(xiàn)在還有球隊愿意一試。

他們若有力不從心,只在一個個證明了自己之余,無奈難以改變國家籃球的土壤。阿根廷籃球如癡如醉地享受著他們締造的一個時代,然而待他們一個個老去、退隱之后,卻發(fā)現(xiàn)自家的籃球聯(lián)賽里根本無法制造他們的接班人,甚至連資質接近他們、可以去歐洲聯(lián)賽闖出名堂的都極其難覓,于是人們就看到,前幾年只剩下斯科拉和普里吉奧尼帶領球隊艱難前行,再看到為了奧運吉諾比利、諾奇奧尼奮力一搏……

堅持到今天,其實馬努和斯科拉們心中早已清楚,他們不是在堅持豪門風范,他們不是在堅持英雄情懷,他們其實更多是在為阿根廷籃球的希望而堅持。在他們之前,阿根廷男籃很多年里在奧運會、世錦賽毫無作為,1996年還直接被中國隊擠出了奧運八強。待他們解甲歸田后,阿根廷隊難免重新淪為世界籃壇的二流球隊,后來者中,固然有坎帕佐這樣的亂戰(zhàn)高手,有加里諾這樣的馬刺新獵物,他們也根本無力繼承前輩們演繹到極致的風骨……

再想看探戈,或許要聽天由命了。或許,哪天吉諾比利坐在阿根廷隊主帥、甚至阿根廷籃協(xié)主席的位子上,我們是不是可以,多一點點期冀?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