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系列專業人口家底:162支隊伍共3726人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c992d033-cfdd-4da4-83fe-a0cb0df64e9b.jpg)
記者肖良志北京報道
中國男足青少年人口到底是多少?整個U系列目前究竟有多少家底?現在告訴你最權威的數據:2016年,從參加U12夏令營的隊伍,到U13、U14、U15、U17、U19,整個U系列青少年足球隊伍共162支,每支球隊報名參賽人數為23人,總人口為3726人左右。這個數據會有出入,但是核心球員群體不會有大的差錯。
參加U系列聯賽和夏令營的球隊共由三方面組成:中超和中甲俱樂部的梯隊;各省市體育局參加全運會和青運會的隊伍;與學校合作的一些業余體校等。一些俱樂部和省市體育局合作,所謂的全運會和青運會隊伍,實際上就是俱樂部的梯隊,所以球隊的數量才沒有想象中多。
由于歷史原因,97/98年齡段(U19)、99/2000年齡段(U17)依然屬于雙年齡段設置年齡組,他們將分別參加2017年全運會甲乙組的比賽。2016賽季,參加U19聯賽的球隊共16支。按理,這個年齡段屬于奧運會和全運會重點年齡段球員,球隊的數量和人數比較多。因為有些孩子放棄了踢球,所以這個年齡段的隊伍由最早的接近30支銳減到了2016年的16支。
U17年齡段屬于2017年全運會乙組適齡年齡段的隊伍,2016賽季,參加U系列聯賽的球隊共32支,是U19隊伍的兩倍。每支隊伍的報名參賽人數是23人,這個年齡段可供選擇的參加U17聯賽的人數為736人左右。也就是說,這支國青隊的選材面比李明率領的U19國青隊還要好。
在中國足協的努力下,從2001年出生的孩子開始,實現了單年齡段組建球隊參加U系列聯賽。2016賽季,參加單年齡段聯賽的有U15、U14、U13。其中參加2016賽季U15(2001年出生,屬于奧運會重點年齡段)聯賽的隊伍共有36支;參加U14聯賽的隊伍共有18支;參加U13聯賽的球隊共有36支。
實際上,2002年出生的孩子也是奧運會和全運會重點年齡段,只不過和以往一樣,大家更鐘情于2001年,所以2002年出生的孩子就會少一些。不過,隨著青訓逐步走向正軌,這種狀況肯定能夠扭轉。
U12年齡尚小,中國足協還沒有建立正式的聯賽。不過,足協為這個年齡段的球員開設了夏令營。2016年,共開設了三期。參加每期夏令營的球隊為24支。當2017年設立這個年齡段的聯賽之后,球隊的數量肯定還會增多。
上述這162支隊伍,屬于競技系列,也就是“專業人口”。從2017年開始,隨著中國足協和教育部門的深入合作,雙方在比賽上可以互通,各個年齡段的球隊數量和人口數量還會有大幅度增加。
從各個賽區的專家觀察員反饋的信息看,U系列青少年比賽的質量確實有了提高。不過,因為青訓體系以及整體青訓水平的局限,我們的青少年競技系列的水平與國外先進足球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而且,這個差距,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決,需要所有參與青訓的人能夠真正沉下來,耐得住寂寞,才可能在十年之后取得顛覆性的進步。
正是因為我們在青訓體系和青訓水平上有很大的局限,中國足協以及所有參與青訓的人們都必須搞清楚如下幾個核心問題:1、必須用真正現代化的先進的足球理念來武裝我們的頭腦。所謂綱舉目張,只有理念這個綱正確了之后,后面的“目”才能真正張開。用落后的理論指導實踐,必然犯錯。2、必須真正意識到我們青訓中的嚴重問題,就是脫離先進足球和脫離侵略性的實戰性逼搶太遠。比賽是訓練的反映,為什么面對侵略性強的對手就手忙腳亂,平時訓練的東西就成了花拳繡腿?因為,平時的訓練實戰性不夠。
在這里,必須說一下國家體育總局當年制定的“三從一大訓練原則”,即“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大運動量”。拋開大運動量和從嚴從難不說,“從實戰出發”其實無比正確,只是看我們如何理解罷了。
當國足在12強賽上被虐,當U19國青隊在亞青賽上難堪出局,當我們的各級青少年國家隊12年無法沖出亞洲的時候,我們不能再心存僥幸地得過且過,不能再用無可救藥的錯誤去襯托別人的完美無瑕。
遍體鱗傷的我們,不能用吃止疼藥的辦法解一時之痛,必須注入最為新鮮的血液,讓青少年茁壯成長。這是振興中國足球的根本,是讓中國足球藥到病除的最佳藥方。中國足協推出的“十大工程”非常及時,有些工作也早已經開展,做好了,必將讓中國足球換一種活法。
但是,目前的力度還不夠。希望中國足協高層們拿出聘請里皮擔任國足主帥的決絕和勇氣,也希望中國足協的領導們為青少年的發展與提高開辟“綠色通道”,提高工作辦事效率,讓青少年足球插上翅膀追趕近鄰,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