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欲棄辦F1 市場不景氣還是政治博弈?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36d6bd61-9a36-4899-82b1-fef7b91aab80.jpg)
體壇+特約記者茅為安述評:
馬來西亞突然聲稱考慮在2018年之后放棄舉辦F1大獎賽,然而如此公開表態的原因,恐怕并非F1吸引力下降或回報不如預期那么簡單。
本周一,馬來西亞《新海峽時報》率先報道稱,其政府或許不打算在2018年雪邦賽道與F1的辦賽合同到期后續約。與此同時,馬來西亞青少年和體育部長凱里?嘉馬魯丁在個人推特上連發近10條推送,一邊吐槽F1比賽無聊、電視收視率下降、市場衰敗、成本遠高于回報,一邊感嘆MotoGP門票銷售紅火、成本低廉、有本土車手競逐,一副已經準備“棄暗投明”的架勢。
自從1976年前往日本富士賽道,距今F1已經登陸亞洲四十年。1999年,馬來西亞成為第二個舉辦大獎賽的亞洲國家。頭幾年可謂萬人空巷,還有大量海外觀眾親臨,加上馬來西亞企業的造勢,以及2001-2002年本土車手阿萊克斯?熊龍的參賽,讓F1在整個東南亞掀起熱潮。
近年來,尤其是2014年恰好連續發生馬航空難,嚴重影響了外國人前往大馬的熱情,F1票房出現了大跳水,今年跌到了剛剛超過五成。
嘉馬魯丁的表態時機絕非偶然。本周末,MotoGP將在雪邦舉行,門票已經售出9萬張,創造了歷史紀錄。但是,今年是馬來西亞與MotoGP合約的最后一年,雙方計劃在雪邦進行最后一次談判,如果順利當即就續約。
鑒于MotoGP市場復蘇,辦賽費用也開始水漲船高。賽事經營方Dorna公司明確要求雪邦每年支付超過目前每年9百萬美元的數目。而F1迎來了美國新老板,計劃在未來擴大賽歷的同時,加收承辦費。
F1和MotoGP都是前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穆罕默德在任時欽點的賽事,MotoGP甚至在1991年就引入。這兩項賽事的成本,歸根結底都來自政府,但目前協助這兩項賽事在本土推廣的人并不相同。這就演變成一場政治斗爭,恰好現任雪邦CEO和青體部長都是當前馬來西亞首相納吉布?拉扎克的嫡系,而他并不熱衷四輪賽車。
于是,一邊借唱衰F1來示好MotoGP、討價還價,一邊提前借MotoGP向F1發出威脅,就是這出戲碼背后的真正目的,同時又向政府內部的“親F1派”發出戰書。
說來,去年馬來西亞主動要求把今年的F1比賽日期改之九月或十月,并且試圖與新加坡綁在一起,目標是留住前往馬來半島的外國觀眾。這一計劃不出意外地遭到新加坡的阻撓,最終定在10月2日,緊接著就是日本大獎賽。那個周末,將近半數的現場觀眾來自馬來西亞之外,除了澳大利亞、日本、中國,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的車迷占了不少。
這些數字的確不足以填補F1的高昂成本,但如果沒有比賽,連數字都不復存在。而放棄F1省下的資金,如果投入到年輕的馬來西亞車手身上,一定能一飛沖天,造就民族英雄,隨后引起市場回暖嗎?恐怕嘉馬魯丁也無法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