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聯賽前申請穿貼標鞋 CBA球鞋風波究竟是誰的錯?

體壇+特約記者李淼報道
本來,離開湖人之后的易建聯,應該用自己的比賽表現去吸引更多的注意力。但沒成想,因為首輪聯賽之后的球鞋風波,導致無論是媒體還是球迷,都更加關注從NBA回來之后的易建聯,腳上究竟會穿什么鞋……
在聯賽首輪之后,易建聯所在的廣東宏遠已于10月30日,正式向中國籃協提出書面申請:“2016-2017新賽季已經開始,我俱樂部運動員易建聯因為腳部跟腱勞損,需要穿著特定用鞋,否則容易受傷。為使球員有良好表現,更好地發揮運動水平,現申請允許易建聯穿著特定用鞋(非贊助商指定比賽鞋)。懇請給予批準為盼。”
這份書面申請交上去批準與否尚不得而知,但很清楚的事實有三件。
第一,無論是廣東宏遠還是易建聯本人,都應該知道在今年7月份,聯賽尚未開始前,中國籃協就已經下發過“關于2016-2017賽季CBA聯賽取消特許貼標鞋的通知”。通知中明確指出:“為更好地落實聯賽贊助商的利益,2016-2017賽季CBA聯賽將取消特許貼標鞋名額,所有參加CBA聯賽的國內球員必須穿著聯賽贊助商李寧品牌籃球鞋參賽,并要求各俱樂部嚴格按照聯賽相關規定執行。”
廣東宏遠在易建聯回歸后已經就注冊事宜,進行過一次特事特辦,此次遞交書面申請,試圖在不到一周內兩度進行特批,每一次都是針對中國籃協已出臺相關規定,此為其二。
第三,在第二輪聯賽上午的例行訓練中,廣東宏遠球員易建聯依舊穿著nike球鞋,并非聯賽贊助商指定用鞋。按照既定的規則來說,這已經違反了中國籃協相關規定。畢竟,上午的例行踩場訓練,因為涉及到品牌露出,所有國內球員也是不能穿著禁品類鞋服的。
當記者向一位身在深圳已經采訪過當天上午訓練的記者了解情況時,得到的一個聲音是:“晚上的比賽如無意外,易建聯肯定穿著nike。而且,我印象中,易建聯就從來沒有穿過李寧的球鞋。”
當然,易建聯穿著nike完成回歸之后的亮相,現在還只能停留在“猜測”的層面。回到問題的本質上,無論是周琦、王哲林,還是被稱作中國籃球現役第一人的易建聯,他們在所謂的球鞋風波中,也只是在扮演贊助商之間博弈的棋子,僅此而已。只可惜,周琦和王哲林兩人因為今年奧運會上表現欠佳的緣故,在微博上的發聲,直接招致網絡暴徒對他們的無端指責。
無意為周琦和王哲林去做辯解,比賽打好打壞,作為職業運動員或者公眾人物的他們,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和壓力。只說回到球鞋風波,無論是李寧還是nike,都只是在自己的范圍內,最大限度地維護利益。
記者和一名前李寧公司專門負責對接簽約運動員的員工了解過情況,得到的回應是,李寧如果封閉特許鞋的出現只是本分,向禁品開放特許鞋則是犧牲公司利益。所以,李寧公司在今年七月份向籃協發函,要求今年聯賽不再開放特許鞋的出現。也就是說,即便nike現在繳納50萬元,也沒法讓旗下簽約球員穿著自己品牌的球鞋。
事實上,在首輪球鞋風波之后,這場關于品牌博弈的沖突再次升級,盈方公司已經向籃協遞交了所謂的違規函。致函明確要求中國籃協對周琦、王哲林、李根以及可蘭白克四名球員進行處罰,其中,周琦、王哲林因為指定用鞋,也就是李寧提供的聯賽用鞋上的標識進行覆蓋、遮掩,而李根、可蘭白克則是因為穿著競品襪子。
這不是第一次鬧出球鞋風波,遠的不說,就在李寧公司用五年20億元的合同簽下CBA聯賽裝備贊助商之后,幾乎每個賽季,都會因為和其他品牌之間的相互博弈而走上新聞頭條,其中,與nike的沖突最為明顯。早前效力北京首鋼的臺灣籍球員李學林曾經因為拒穿nike球鞋被巨資罰款,而本賽季之前,也曾有過nike簽約球員易建聯、韓德君因為球鞋的緣故,在微博上公開叫板李寧。
“其實,這和國產球鞋的質量原因并無關系,李寧有簽約過韋德等NBA球員,也在聯賽大量贊助其他球員,并且簽約郭艾倫等人,現在周琦在微博上再次發聲,我也能理解,雖然我已經離職不清楚具體情況,但是和以前的案例并沒有什么區別,都是球員為自身的簽約品牌爭取利益,”一位已經離職的李寧員工說,“周琦也好,易建聯也罷,他們有著自己的贊助商,要遵循自身的契約精神沒有錯,在大方向上,李寧為CBA聯賽支付了億元贊助費,要求聯賽,也就是各個參賽隊遵循契約精神,穿著李寧的贊助裝備,也沒有錯。如果真要說問題出在哪里,也只能說,如今的聯賽改革已經是迫在眉睫,我們必須在每一個合同細節,都要更好地向NBA學習,保證運動員的利益,然后再保證聯賽贊助商的利益。”
就在北京時間周二,nike和李寧的贊助商代表,在中國籃協競賽部部長白喜林的主持下,已經開了一次封閉會議。會上溝通結果不得而知,當作為聯賽贊助商和運動員贊助商,各自站在各自的利益上,倒也無可厚非。只是要想在根上解決問題,中國籃協只做中間人不斷和稀泥試圖調停,是沒有任何用處的。
有新疆隊隊內人士指出,李寧在今年向周琦提供所謂定制球鞋的時候,所發放的粉色、白色兩色15碼球鞋上明確掛著寫有衡藝豐三個字,且產于2012年,并非是李寧公司每個賽季遇到此類事件后,都向外界宣布的“每個賽季都會為聯賽所有有特殊要求的運動員,量腳做鞋”。當然,這并不重要,就像nike會通過簽約球員,在個人社交媒體上對聯賽贊助商李寧進行挖苦諷刺,也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什么,重要的是,在下一份聯賽裝備贊助合同中,中國籃協甚至國家體育總局相關職能部門,必須要真正用發展的眼光,讓中央的46號文件所要貫徹的精神,真正落在實處。不要再盲目地用一刀切的方式,割讓運動員腳下的方寸之地,犧牲真正屬于他們的個人利益,讓好好的聯賽背離了運動的初衷和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