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拳擊尋職業化改革 奧運系拳手體驗新制度

記者謝偉中山報道
國際拳聯從2013年開始推行拳擊制度的改革,以盡可能模糊業余和職業拳手的概念,實現業余拳手和職業拳手的平穩過渡。于是我們得以在里約奧運會上看到了職業拳手的身影,雖然打慣了職業比賽的他們還是不太適應奧運拳擊的比賽規則,但國際拳聯至少已經把決心擺在了臺面上。從推出世界拳擊聯賽(WSB)和APB個人職業拳擊賽等職業比賽,到計劃在東京奧運會推行5回合制比賽制度,國際拳聯讓傳統業余拳擊賽事全面向職業拳擊賽事靠攏的意圖已經無需再言明。拳擊職業化已經是大勢所趨,中國拳協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本次中國拳王爭霸賽在中山打得如火如荼之際,中國拳擊聯盟的啟動儀式也成功舉行。這一組織的成立旨在規劃和推進中國拳擊的職業化改革,未來將打造并運營國內最權威、最頂級、水平最高的個人職業賽事“中國拳王賽”,為拳迷奉獻最精彩的對抗,擴大拳擊受眾群體,同時也為拳擊選手搭建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
本次“中國拳王爭霸賽”就是采用純職業化的比賽模式,6回合、不戴頭盔、不穿背心,這對于很多國家隊拳手來說都是第一次。曾打過兩次WSB比賽的91公斤級拳手郭晉就告訴記者他非常享受這樣的賽制:一來時間短,每個級別只要打一場就完事,而不像之前國內的一些比賽,一打就是10來天,對拳手消耗非常大,尤其是控制體重級別來說更是困難;二來本次中國拳王爭霸賽使用的拳擊手套比WSB所使用的拳擊手套還薄。熟悉拳擊比賽的人都清楚,拳擊手套越薄,打擊力度更強,比賽更為激烈,也更容易出現KO。絕大多數中國拳手都是奧運系拳手,打慣了3回合制的比賽,新賽制也給他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讓他們可以不出國門就能體驗到職業拳擊比賽。
中國拳擊協會副主席李頻則從專業的角度向記者解釋了推行新制度的必要性,“這次拳王爭霸賽,我們拳手單回合的出拳次數達到了100次以上,其中有效重擊拳數達到20次以上,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數據。相信我們的拳手多打這樣的賽事歷練后,成長會更迅速。”中國拳擊協會副主席、博盟體育董事長吳迪也告訴記者,中國拳擊起步晚,在很多級別尤其是大級別上,跟世界強國的差距非常明顯。在國際拳聯都在尋求職業化改革的當下,中國拳聯必須迎頭趕上,讓中國拳擊職業化、市場化、社會化,讓中國拳手走出去,讓外國強手走進來,才能實現中國拳擊的健康成長。
職業拳擊可以說是一項精英運動,拳王阿里幾乎是全世界體育迷的偶像,拳王泰森的名字在中國也是家喻戶曉。“漂亮男孩”梅威瑟天天在炫耀自己的財富,帕奎奧則演繹著菲律賓力量??這些名滿天下的5星拳王一年幾乎只要打一兩場比賽就能賺得滿盆金箔。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那些傳統定義里的業余拳手,沒有團隊包裝、沒有經紀公司推廣、沒有電視轉播也沒有太多的觀眾知曉。唯有推行職業化,拳手的商業價值才會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拳擊受眾人群才可能越來越多,拳擊這項運動才能被廣泛推廣。
所以,中國拳擊的職業化改革,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