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重磅:武漢青訓中心全力打造中國足球“硅谷”

肖良志11-29 20:46 體壇+原創

  記者肖良志報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振興足球作為發展體育運動、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任務擺上日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示要下決心把我國足球事業搞上去,李克強總理高度重視足球等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工作,國務院多次研究部署足球事宜,中國足球改革與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自2015年3月份以來,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中國足球與發展總體方案》、《中國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50年)》、《全國足球場地設施建設規劃》等三份國策文件相繼出臺,為中國足球的改革與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政策在前,需要全體中國足球人做出具體的實踐。武漢市足協在最快的時間內吃透了政策,確定了未來的發展路線與方向,并成為地方協會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武漢市內擁有了專屬自己的訓練中心(基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足球產業園與產業鏈條:一個中心;兩大培訓基地;三位一體的產業平臺;四箭齊發的培訓模式;五大理念的足球文化與信仰。

  對于武漢足協來說,位卑未敢忘憂國。他們雄心勃勃,立志通過青訓中心培養出更多的足球才俊,讓中國青少年足球不要太長時間地落后于世界,更不要長時間地落后于日本和韓國。

  如果中國能夠有10個或者15個像武漢青訓中心這樣的基地,國家隊就一定不是這樣的現狀。因為,青訓是國家隊戰斗力的源泉和保證,除此之外沒有捷徑。

  站在武漢青訓中心內,望著到這里參加各種活動和賽事的全國各路青少年隊伍,就像是看到了中國足球的千軍萬馬在奔騰向前。

  武漢足協志存高遠,他們希望把自己的青訓中心,打造成像拉瑪西亞青訓營那樣的足球人才基地,同時成為中國足球創新型人才的搖籃----“硅谷”。

  1、一個國家級的青訓中心。可以帶動“后備箱旅游計劃”。

  2012年,中國足協啟動了中國足球改革試點城市行動,武漢成為五個試點城市之一,并順理成章被定義為國家足球訓練基地武漢青訓中心。

  最初,中國足協的目的,是讓五個試點城市站在城市足球的角度,打造一套相對科學完整的“城市競賽體系”,給其他重點足球城市以借鑒。當城市聯賽的模式成熟之后,推廣到全國。

  因為沒有先例,武漢市足協一直在不斷摸索、不斷糾偏、不斷完善。

  對于武漢來說,隨著中國足球改革的深入進行,必須要對自己如何開展足球進行清晰的定位,確定發展的路線與方向:除了要健全城市足球競賽體系、完善城市足球培訓體系外,更重要的是解決職業足球、社會足球、青少年足球、校園足球協調發展的問題,讓足球為人的成長服務,進而獲得更多家長和社會的認可,讓更多的孩子們參與到足球中來。

  解決掉上述問題之后,又必須考到足球的功能。武漢足協的定位是:讓足球為社會發展服務,讓足球成為城市建設和發展中的有機部分,讓足球成為終身受益的伙伴。

  所以,武漢足球青訓中心具有如下標簽:它是武漢青少年足球的指揮中心,專業技術輸出覆蓋武漢所有的角落;它是武漢青少年足球競賽體系的靈魂;它是職業足球和校園足球的結合點;它是全國各路青少年賽事的集聚地;它是足球行業培訓的中心,也是會議中心;它是武漢社會足球的搖籃,對社會足球具有相當的粘性;它又是體育產業融資的典范,每年可以融資1700萬元用于青少年海外發展與國內高水平培訓;它是武漢青少年足球才俊選拔的蓄水池。

  要做到這些,就必須擁有足夠多的場地和足夠多的地標建筑。武漢足球青訓中心坐落在江岸區后湖大道99號,屬于市區,占地接近400畝。中心擁有11塊5人制、8人制人造場地;3塊11人制高質量的人造場地;2塊11人制天然草皮場地,其中的一塊帶簡易看臺。另外,一塊符合FIFA標準的11人制場地也正在規劃建設。到2017年,11人制場地要達到8塊。

  在青訓中心內已經有一座運動員公寓,144間房子,可以容納500名左右的孩子。在這座公寓的旁邊,將規劃建設一座接待中心,可以滿足更高水平球隊以及更高級別國外球隊的接待。

  既然要打造中國青少年足球的硅谷,在一些軟硬件方面肯定要符合硅谷的特點:建立強大的功能休閑區,大家在這里可以完成便捷快遞、快捷支付等等日常必須的消費;在接待中心建立亞洲乃至世界最為先進的康復、理療中心。

  對于康復理療中心,武漢市足協非常重視。在國外先進足球國家,基地最重要的是三部分:一是訓練條件,二是康復、理療條件,三是運動員的飲食。武漢市足協注重這三方面的建設,將顛覆中國足球在青少年領域的傳統觀念,成為中國足球的開路先鋒。

  這個大型的青訓中心,會匯集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進而帶動武漢的“后備箱旅游計劃”:因為足球,各路人馬可以在武漢購買特產等,滿載而歸。

  2、兩個高水平的培訓基地。國內是拉瑪西亞模式,國外是杯賽模式。

  武漢,有著開展和發展足球的良好環境與氛圍:市領導重視,不僅是思維上的,還有資金上的;市足協和教育部門無縫合作,毫無政策壁壘,雙方大力協作;民間足球基礎好。

  既然要把武漢青訓中心打造成中國青少年足球的“硅谷”,自己也必須肩負起培養人才的重任。武漢市足協也是大家熟悉的傳統的兩條腿走路:一是建立國內培訓基地,二是建立國外培訓基地。

  首先是國內。武漢市足協深知教練是核心,球員是中心。所以,他們確定的是堅決走高水平外籍青訓教練團隊的路子,他們聘請的是巴薩拉瑪西亞青訓營負責U12的總監貝拉?加西亞。貝拉全權負責教練團隊的組建,他們的團隊負責整個武漢市三級訓練營的工作和青少年球員的選拔。

  選拔期間,所有的中方人士必須回避,由貝拉的團隊獨立作出決策。

  在全市內選拔出的12歲的孩子,最終由貝拉團隊決定出25人,送到國外的培訓基地訓練5年。從2015年開始,至今已經送到西班牙兩批,期間有的孩子因為各種原因返回國內,目前兩批孩子共43人在西拔牙接受訓練。

  貝拉團隊在國內的訓練營采取的是拉瑪西亞模式,選拔出的孩子在西班牙除了訓練之外,比賽采取的是參加各種杯賽的模式。因為,FIFA的政策壁壘無法打破,在18歲以前,不可能參加西拔牙的正式青少年聯賽。

  武漢市足協的合作伙伴是尚文體育,他們每年提供1700萬元的資金支持。平時除了和西班牙各俱樂部的梯隊打熱身賽之外,尚文體育還通過西班牙當地的APP以及社交平臺邀約比賽,同時專門拿出資金支持隊伍參加各種杯賽,每年保證孩子們的比賽場次在40場至45場。

  武漢市足協和尚文體育清楚,這樣的模式,還不足以讓孩子們達到期望的水平,所以,他們計劃在西班牙、葡萄牙或者比利時購買一家俱樂部,目的有三個:一是聘請高水平外教在俱樂部教孩子們踢球,全力灌輸先進足球理念;二是讓孩子們能夠參加當地的正式青少年聯賽;三是讓孩子們在職業道路上有一個真正通向歐洲的平臺。

  這計劃不是口頭承諾,已經在中國商務部備案立項。

  3、三位一體的產業平臺。

  武漢足球青訓中心,是賽事平臺、培訓平臺、全民健身平臺,三位一體。

  過去,談到足球的時候,一般都是指賽事。當下,價值最高的的確是賽事IP,說明賽事在在體育產業中的重要性。但是,對于一個青訓中心來說,競賽是杠桿,不是全部。青訓中心實際上就是一個“產業園”,既有賽事,又有圍繞著賽事的各類培訓服務、會議服務、治療服務等等。這些產業,都會具有融資功能。

  賽事平臺。競賽是體育項目的杠桿,足球也離不開競賽。武漢青訓中心涉及到的賽事,包括他們管轄范圍內的所有賽事;全國各地到武漢參加訓練以及相關賽事;中國足協主辦的青少年賽事以及各級國際邀請賽。

  比如說,全國九大城市形成了一個民間聯盟,他組織各個年齡段的比賽,2016年就放在武漢青訓中心。這個聯盟打造的男女足青少年賽事有了比較豐厚的贊助,其資金條件比中國足協組織的青少年賽事還要好。今后,這方面的合作會更多。

  賽事本身是產業的一部分。因為武漢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環境條件,全國各路人馬都到青訓中心進行訓練和比賽,這里一年四季都是熱火朝天的景象,既盤活了資產,又讓中心獲得了收益。

  培訓平臺。盡管武漢卓爾還在中甲,但是武漢足球很多方面已經處于領先地位。對于中國足球領域來說,領先就意味著方向。作為國家級的青訓中心,這是武漢青訓中心的招牌,會更加集聚人氣,吸引更多的培訓會議、研討會議、發展會議等等到這里召開。

  舉個簡單的例子,作為青訓中心技術總監的貝拉?加西亞正好是國際足聯的講師,又是青訓的直接實踐者。拉瑪西亞在過去的30年里,出了七代球員,讓西班牙足球成為常青樹。貝拉作為曾經的拉瑪西亞青訓營中的一員,其先進的足球理念、實戰性和針對性都很強的青訓經驗,必定會讓武漢足球受益匪淺。在武漢青訓中心辦各種培訓班,必定也會受益。

  更為重要的是,武漢市足協內部設置健全,大興業務研究之風,這也是他們的教練員、裁判員等進步很快的主要原因。在這里搞培訓,會影響到更多人。

  全民健身平臺。在體育產業中,全民健身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眾所周知,中國人均場地面積只有1.47平方米左右,具體到足球場地就更少。只有場地多了,足球健身才會更加紅火,對社會足球的帶動才會更大,進而也會影響到更多的家庭。

  武漢市足協深知這方面的重要性,所以他一開始就建造了11塊5人制、8任職場地,完全向社會開放。因為武漢青訓中心地處市內,又有這多么的場地,且成本低廉,真正實現了“老百姓可以低沉本或者沒有成本進行體育鍛煉和體育活動”的愿望。

  在青訓中心踢球,每小時只有100元。11塊場地的利用率100%,供不應求。夏天的時候,每塊場地上踢球的人都會到晚上12點,足見火爆程度。每小時100元只是象征性的,重要的是讓足球成為更多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讓足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種最高境界,也是足球產業發展過程中最理想的狀態。

  4、四箭齊發的培養輸送模式。

  武漢市足協和教育部門共同肩負發展武漢足球的重任。武漢市早已建立起了自己的青少年競賽體系,期間,所有的孩子都將正常參加各自系列的比賽。武漢青訓中心很好地解決了校園足球如何與競技足球接軌的問題,這也是過去數十年來一直困擾中國足球的問題,是競技足球和校園足球融合的最大瓶頸。

  這樣的局面,也得益于武漢市領導的大力支持。全市305所小學,市里為每所學校劃撥專屬經費4萬元。武漢市足協對于9個區的訓練營每年各自劃撥經費16.5萬元,主要用于聘請優秀教練員的費用,解決了教練員的薪資問題。對于9個區的女足訓練營也有專門經費,每個區6萬元。

  教育部門也每年花費630萬元向武漢市足協購買專業方面的服務,兩家單位的合作,堪稱典范。

  教育部門的重點是普及,武漢市足協的重點是提高。提高的模式就是由貝拉?加西亞率領的外籍青訓團隊組織三級訓練營,先是學校級別,依次是區、市,最后是海外留洋球隊或者購買的歐洲俱樂部,最終的目的把孩子輸送到職業隊或者省市全運隊、青運會隊伍、大學。

  學校級別的訓練營,是最為初始的階段。武漢市有305所足球小學,貝拉團隊深入學校指導,讓他們建立初步的先進足球意識,是足球啟蒙階段。然后,從305所學校中各自選拔一定數量的人才到區訓練營,這時候屬于發展階段,孩子們接受的不僅僅是先進足球的理念,還會在實戰性等方面有所進步。

  第三級別的訓練營就是市級訓練營,這是提高階段,通過市級訓練營之后,好的人才將被選拔到屬于第四級別的高水平的足球特色學校、歐洲留洋隊伍,最終讓有些孩子進入職業梯隊或者全運會、青運會的隊伍、大學,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好的歸宿。

  5、五大足球文化理念與信仰:平等、尊重、責任、競爭、奉獻。

  過去,中國青少年足球領域出現的一系列問題,令人汗顏。

  如果沿用過去的模式與思路,急功近利,再好的青訓中心,也救不了中國足球。這需要從精神理念上做出改變,形成正能量的足球文化、信仰。武漢方面給出的答案是:平等、尊重、責任、競爭、奉獻。

  平等。以前,中國足球在青少年選拔方面的不平等,傷透了眾多家長的心,甚至因此讓一些家庭支離破碎。武漢方面提出的“平等”原則,深入人心。在選拔方面,所有人不許插手,甚至都不許到現場。貝拉?加西亞和他的團隊擁有獨一無二的決定權。

  這種平等的觀念,在武漢青訓中心到處都能感受得到。就在餐廳,從青訓中心的領導到清潔衛生的人員,一律刷卡進場吃飯。全部人員的飯菜都是一樣的,沒有任何人可以吃小灶。

  尊重。武漢青訓中心對所有人員的要求都是尊重自己的同時尊重他人,尊重規則。對于小孩子,更是從小要養成尊重別人的品質。在這方面,武漢市足協內部人員要首先做到,領導要尊重下屬,工作人員之間要相互尊重,所有人都要尊重教練員、裁判員等等。

  上行下效,這種氛圍中培養出的孩子,在尊重方面不會差到哪兒去。

  責任。責任心,對于孩子們來說非常重要。一個人的責任,不僅僅是對于自己的,還有對于家庭的,對于集體的,對于社會的。很多時候,家長要和孩子在一起,要讓孩子享受到家庭的溫暖。不脫離社會,不脫離家庭,不脫離教育,然后加上平時的熏陶,孩子們長大以后就會有更強的責任心。

  競爭。既然是培養人才,就會有天然的競爭。所以,武漢青訓“崇尚競爭”。在這里,希望達到的目的或者看到的效果是:當有孩子因為落選而離去的時候,哭泣的是留下來的孩子。

  奉獻。孩子們從小要懂得奉獻,既要為自己的家庭、集體奉獻,更要為社會奉獻。這樣,成為職業球員后就是紳士,而不是暴發戶。

  最后,當我們的國家隊在世界杯之外尷尬徘徊的時候,當我們在國家隊身上的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時候,全體中國足球人都應該沉下心來,尤其是我們的地方協會,你們應該像武漢足協一樣,從過去的無用武之地中解脫出來,為中國足球的青訓發揮更大的作用。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