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伯格的閃電退役 漢密爾頓需要負多少責任?
體壇+記者若彤報道
羅斯伯格和漢密爾頓,兩個從開卡丁車開始,共同成長又互相羈絆了18年的男人,終于以羅斯伯格的退役終結了這場“孽緣”。不管是從漢密爾頓空降梅賽德斯時羅斯伯格的熱烈歡迎,還是到兩人擦槍走火、玉石俱焚的賽道撞車,直至最后,漢密爾頓祝福羅斯伯格一切安好,無論過程如何跌宕起伏,羅斯伯格以全身而退給“羅漢之爭”畫出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現在看來,羅斯伯格退役是鐵了心的。如果他未來不會像前隊友車王舒馬赫那樣上演復出的戲碼,漢密爾頓,會是羅斯伯格的最后一任F1隊友,兼最后一任對手。作為最難搞的對手,漢密爾頓要對羅斯伯格的突然退役負多少責呢?
這么問,并不是在譴責誰,而是說漢密爾頓的強勢確給羅斯伯格的職業生涯帶來巨大的壓迫感。羅斯伯格沒有直接點名道姓的說,但他表示“過去的這個賽季艱難的要死,以往的兩個賽季也讓我失望,每次我都要像瘋子一樣開車前進。”而2014年和2015年,打敗他的人是誰?正是漢密爾頓,2016年要把他逼瘋的人是誰?還是漢密爾頓。
羅斯伯格雖然嘴上不說,但他的退役與漢密爾頓這個“最親密的敵人”必然有很大關系。要不然,羅斯伯格為什么會在正式退役之前,只提前通知了漢密爾頓一個F1車手?
“當我在日本站奪冠的時候,雙手握住自己命運的時候,我開始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下定決心要是拿到世界冠軍就退役。”羅斯伯格是個言而有信的人,他實現了夢想和誓言。這都不重要,日本站漢密爾頓的成績是爆缸退賽,由此羅斯伯格一下將領先優勢擴大到33分。此時的羅斯伯格和漢密爾頓站在天平的兩端,是否讓心力交瘁的羅斯伯格看到了曙光,也給了他終結這一切灰暗和痛苦的勇氣。
“漢密爾頓輸掉了戰斗,卻贏得了戰爭。”泰晤士報這樣說,甚至認為是漢密爾頓把羅斯伯格逼走了。漢密爾頓在本賽季從頭到尾,發動了一場烈日灼心的心理戰,而31歲的羅斯伯格為了增強自己的抗壓能力,甚至開始研習禪宗,來試著控制自己在整個賽季的情緒變化。但閃電退役的這個決定,恐怕是一直讓人安心的羅斯伯格,至今為止做出的最最“出格”的事情了。
然而,羅斯伯格退役了,將他和漢密爾頓拿來比較的聲音還未消失,在漢密爾頓的3個世界冠軍面前,羅斯伯格輸得徹底,但退役的決定讓人看到了他的超乎常人的冷靜和堅決,甚至扳回一城。“羅斯伯格不是一個偉大的車手,但有一點絕對能打敗漢密爾頓,就是他的心理恢復能力,完全能證明他的性格特征和工作效率。”每日郵報的記者說。
沒有漢密爾頓,或許羅斯伯格的冠軍早就來了;沒有漢密爾頓,或許羅斯伯格的冠軍總也來不了。這樣一場相殺相愛,彼此成就注定著彼此離開。羅斯伯格不是落跑的將軍,但收到羅斯伯格發來的退役短信的漢密爾頓,絕對是羅斯伯格離場的開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