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偉年度最佳有爭議? 虛擬積分中他仍當之無愧
記者李婷報道
北京時間13日凌晨,世界羽聯公布了2016年度的各個獎項,在最受關注的“最佳男運動員”中,李宗偉擊敗諶龍、張楠/傅海峰、約根森、吳蔚?N/陳蔚強這四對候選人,第五次獲得最佳男運動員的稱號。伴隨著李宗偉舉起的最佳獎杯,是不少諸如此類的疑問:在今年沒有獲得大賽冠軍的李宗偉,真的比其他候選人更“佳”嗎?
論勤勉,李宗偉當之無愧
如果從世界羽聯一直以來所推崇的職業精神的角度來看,李宗偉無疑是最佳的。自去年解禁以來,他一直馬不停蹄地在世界各地參賽,特別是今年,從年初的奧運積分賽,但年中的湯姆斯杯賽,再到里約奧運會,以及里約奧運會后的超級賽,除了因傷臨時決定放棄了中國公開賽和香港公開賽外,李宗偉絕對稱得上是羽壇勞模。
特別是在里約奧運會后,34歲的這位大馬名將并沒有像林丹、諶龍一樣選擇休息,而是很快就站在了日本超級賽的賽場上并最終獲得冠軍,他說:“從奧運會回來后也想多陪陪家人,但是我有參加比賽的義務,有對贊助商的責任。”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講,一直以一種職業敬業的面貌來對待比賽對待媒體對待球迷,李宗偉是當得起“最佳”的稱號。
論成績,李宗偉稍顯吃力
但作為一名運動員,成績是安身立命之根本,在擁有出色成績的基礎上才能再言其他,所以關于最佳男運動員的選擇,最主要還是應該以成績說話。在世界羽聯公布的五組候選人的名單中,他們每一人(對)都在2016年獲得了優異的成績:
諶龍——里約奧運會男單冠軍;
張楠/傅海峰——里約奧運會男雙冠軍,新加坡超級賽男雙冠軍;
李宗偉——里約奧運會男單亞軍,馬來西亞、印尼、日本三站超級賽冠軍;
約根森——湯姆斯杯冠軍成員,中國公開賽男單冠軍;
吳蔚?N/陳蔚強——里約奧運會男亞軍,丹麥超級賽男雙冠軍。
在以上的成績中,該怎么去衡量誰的表現更優異?世界羽聯是有著自己的積分體系,原本是可以參照世界羽聯的積分來進行對照,但是在這個積分體系中,奧運會和世錦賽并列第一級別,冠軍同樣享有12000的積分。這實在很不科學,畢竟奧運會四年一屆,世錦賽則是除了奧運年外一年一屆,很多球員都表示世錦賽的魅力已經大不如昔,這兩個冠軍的積分怎么能夠相提并論呢?
論積分,羽毛起太過混亂
其次,羽聯總決賽和超級賽中的頂級賽并列積分體系的第二級別,冠軍享有11000分,總決賽和一年五站頂級賽,四年加起來一共二十四個冠軍,居然只比四年一個的奧運冠軍少了1000分,也就是說,在一個四年的奧運周期內,只需要獲得二十四個冠軍中的兩個,就足以在積分上超越一個奧運冠軍的頭銜。
所以,用世界羽聯的積分體系來衡量候選人在本年度成績上的表現,并不能夠做到很有效的反應,那么,我們便可以根據世界羽聯的積分和網球的積分來制定一個新的積分系統,為今年獲得世界羽聯最佳男運動候選人的五組選手做一個排名,看看在這個積分系統中,誰會是“最佳”。
我們可以參照一下ATP的積分排名,在網球全年的比賽中,積分最高的是大滿貫賽,冠軍享有2000分,亞軍享有1400分;其次是大師系列賽,冠軍享有1000分,其后還有冠軍分值為500分、250分等等的國際系列賽。
然而羽毛球的項目特性與網球有著不小的區別,在網球比賽中,一年四站的大滿貫賽事最為重要,相反網球的奧運冠軍則有點“打醬油”的形式,而羽毛球比賽中,最重要的無疑就是奧運會,它的重要性超過其他所有比賽,并且會超出許多,這也就是為什么當年吉新鵬縱然只獲得了一次悉尼奧運會男單冠軍,卻并無其他太多的大賽桂冠,卻仍然被載入史冊的原因。
虛擬積分體系下李宗偉仍為最佳
那么,我們首先把最重要的羽毛球奧運冠軍積分定位在2000分。由于今年是奧運年,并沒有世錦賽,因此第二級別的冠軍應該是湯尤杯。在世界羽聯積分體系中,球員在團體賽中獲得的積分換算程序繁瑣,是取決于基本分+獎勵分,而且本身排名越高積分越高的選手,在湯尤杯中獲得的分值會相應更高一些,如果你本身世界排名不高,但全隊有機會獲得冠軍,你身上加載的分值也并不見得就比高排名的亞軍選手高。
縱然湯尤杯是團體賽,但是團隊冠軍也帶給了其中個人選手世界冠軍頭銜,并且主力球員的表現也直接影響了全隊的最終成績,因此我們給獲得湯姆斯杯冠軍的男選手加以1500分的積分。而在奧運會、湯尤杯之后,第三級別的賽事應該是頂級超級賽。世界羽聯為了打造羽毛球精品賽事,提高賽事的影響力,便仿效網球的四大滿貫,從2011年開始在十二站超級賽中設定了五站的“頂級賽”,它的獎金和積分都比其他的超級賽會更多一些。
不過相較于四大滿貫,五站頂級賽無論從對外的影響力還是對內的價值,并沒有達到世界羽聯的預期,一站頂級賽的冠軍,自然不能和奧運冠軍相提并論,它也不足以和湯杯冠軍的重要意義相比,因此頂級賽的冠軍我們給予1000分的積分。而第四級別便是十二站中的其他七站超級賽,冠軍的分值我們給予500分。
對于奧運會的亞軍,等同于大滿貫亞軍1400分,但是除了奧運會的亞軍外,其他比賽的亞軍我們并不列入其中,這是因為無論是湯杯亞軍還是超級賽亞軍,價值并不大,你很難會想起全年十二站超級賽某站比賽的第二名是誰,但是你一定記得住近幾屆奧運會男單決賽中隔網而立的那兩個人,所以只有奧運會的亞軍,我們帶入到這個積分系統之中。
至于更后面的黃金大獎賽、大獎賽,這些低級別的賽事并不在我們的積分考慮當中,畢竟世界羽壇的頂尖選手除了在特殊時期為了爭奪積分會參賽外,一般情況下并不會去選擇參加這些低級別的賽事。而作為世界羽聯積分體系第二級別賽事的超級賽總決賽,雖然它的重要性可以和頂級賽相媲美,但由于“最佳”的頒獎是在總決賽開拍前,因此,總決賽我們可以在此忽略不計。
那么,根據這個排名系統,最佳男運動員的五組候選人會獲得什么樣的排名?
第一名——李宗偉,里約奧運會男單亞軍1400分+兩站頂級賽冠軍2000分+一站超級賽冠軍500分=3900分
第二名——張楠/傅海峰 ,里約奧運會男雙冠軍2000分+一站超級賽冠軍500分=2500分
第二名——約根森,湯姆斯杯冠軍1500分+一站頂級賽冠軍1000分=2500分。
第四名——吳蔚?昇/陳蔚強,奧運會男雙亞軍1400分+一站頂級賽冠軍1000分=2400分
第五名——諶龍,里約奧運會男單冠軍2000分
根據這個排名,獲得世界羽聯官方“最佳男運動員”的李宗偉仍為最佳。這說明綜合李宗偉的大賽表現,他是最優異最穩定的,雖然世界冠軍是他的軟肋,但他如此勤勉為推廣羽毛球所做的貢獻,也不是一兩個世界冠軍所能比擬的。
國人心中張楠/傅海峰為最佳
在國人心中,兩屆奧運冠軍張楠/傅海峰其實是最佳人選。
奧運冠軍不用說了,這首先就是實力的佐證,此外,張楠/傅海峰還獲得了新加坡超級賽的男雙冠軍,這說明這對男雙組合不僅僅只是在奧運會上有著登頂的實力,在平時的超級賽中也是能夠獲得最后的冠軍,因此他們在奧運上的奪冠不是偶然,本身就在男雙項目中擁有頂尖實力,從實力上和成績上講,獲得最佳無可厚非。
再把二人分開來講,傅海峰和蔡S曾獲得過“最佳男運動員”的稱號,“風云組合”也在四年前的倫敦拿下了奧運男雙冠軍,四年后的里約,傅海峰的搭檔換成了張楠,他依然站上了冠軍領獎臺,在一個項目中和不同搭檔蟬聯奧運冠軍,這本身就說明了傅海峰有著足夠的實力獲得最佳。
而張楠四年前主攻混雙,和趙蕓蕾曾獲得倫敦奧運會混雙冠軍,四年后的里約他在混雙和男雙兩個項目中雙線作戰,首次參加奧運會男雙比賽,就和傅海峰獲得了冠軍,一個人在兩屆奧運會中站上了不同項目的冠軍領獎臺,這也是張楠能力的體現。傅海峰和張楠在奧運會中作為組合的奪冠和作為個人創造的歷史,足以證明他們的優秀。
而這份虛擬榜單中諶龍居然掉到末位,讓人驚訝,其實想來也有道理。單從成績的重要性上來說,自然是諶龍奧運冠軍的分量更重,但是除此之外,他全年再無其他更耀眼的成績,無論是作為湯杯中國隊一單,還是在全年的超級賽中,諶龍并沒有顯示出中國男單新一代領軍人物的氣質。
不過獎項到底只是個錦上添花的東西,得之我幸,失之也無所謂。而明年的這個獎項,希望中國選手能夠用自身優異的表現,能夠真正站在世界羽聯頒獎盛典的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