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籃球運動誕辰125周年!一起按下快進 回顧歷史
北京時間12月21日,正值籃球誕生125周年紀念日。這項風靡全球的運動,在一又四分之一的世紀里是如何發展進化的,又給我們帶來了什么?美媒撰文進行了獨家解析。
球鞋在地板上摩擦時發出吱吱的響聲,生銹的籃架被懸掛在校園水泥操場上。身高相差懸殊的姚明和“土豆”斯伯特?韋伯,在籃球場上達成了完美的和諧。
這里曾涌現了“黑珍珠”厄爾?門羅、“滑翔機”德雷克斯勒、“噴氣機”切特?沃克和張伯倫,以及“大O”羅伯特森、“大E”海耶斯和“J博士”歐文。還有比爾?拉塞爾和約翰?哈弗利切克,杰里?韋斯特和埃爾金?貝勒,伯德和凱文?麥克海爾,喬丹和皮彭,奧尼爾和科比,杜蘭特和韋斯特布魯克,加內特和皮爾斯、雷?阿倫,詹姆斯和韋德、波什,鄧肯和吉諾比利、帕克,以及湖人“表演時刻”和勇士“水花兄弟”,你更不能忘記“紅頭”奧爾巴赫的勝利雪茄和羅德曼色彩斑斕的頭發。
從立定投籃發展到跳投、傳切上籃、擋拆戰術,甚至是“天勾”和360度風車灌籃。你看到了賈巴爾和奧拉朱旺,還有約翰?伍登和“魔術師”約翰遜的魔幻表演。
這就是籃球。今天,它迎來了自己的125歲生日,一路走來真是不容易。
1891年12月21日,當奈?史密斯博士在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草擬出籃球的13條基本規則時,他并沒有太多的想法。
籃球史上第一個得分的人是一個叫做威廉姆?蔡斯的學生,他在25英尺遠的地方把球扔進,這恰恰是今天庫里最擅長的得分方式。
看看從那之后發生的故事——湖人和凱爾特人的宿怨對決,場邊球迷們發出的“馬刺加油”、“打敗湖人”的怒吼,賽場上1對1、變向運球過人、歐洲步和三雙的精彩定格——這些都盡顯籃球的魅力。
“每當你出去比賽,不管面對成千上萬的球迷,還是一座空無一人的籃球館,都像是對著一張空白的畫布。”朱利葉斯?歐文說。“沒什么能約束你。畫面簡約或者華麗,都由你說了算,這就是比賽最大的魅力。勇敢做自己,你就能成為偉大的球員。”
于是我們記住了那些球風質樸的先鋒,如喬治?麥肯、保羅?阿里金、鮑比?沃澤爾、斯雷特?馬丁;還有那些被賦予時代痕跡的偉大球員,如“飛人”喬丹、“人類電影精華”多米尼克?威爾金斯、“人肉黑板擦”馬文?韋伯斯特、“大鯊魚”奧尼爾、“黑曼巴”科比、“郵差”馬龍、“答案”艾弗森、“半獸人”法里德和“查爾斯爵士”巴克利,以及今天的“希臘怪人”阿德托昆博。
以籃球為題材,人們還拍攝了很多電影,諸如:《火爆教頭草地兵》、《單挑》、《天堂是個運動場》、《火爆教頭》、《黑白游龍》、《籃筐之上》、《空中大灌籃》甚至是《拯救匹茲堡的魚》。
當然,還有哈林籃球隊和華盛頓首都隊。我們也不能忘了那個通過投硬幣來決定選秀權的那個年代。
賈馬爾?威爾克斯的投籃手感如絲綢般柔和,有一次他的教練保羅?韋斯特海德把這形容為“就像雪花落在竹葉上”。摩西?馬龍在1982-83賽季的季后賽開始前,就發出了“Fo! Fo! Fo!”的橫掃奪冠口號。
今天,籃球像雨點一樣席卷全球。本賽季,有來自41個國家的113名國際球員參加了揭幕戰,這讓籃球成為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運動。
上賽季,來自意大利、西班牙、希臘、阿根廷、菲律賓和中國的狂熱球迷,至少觀看了一場NBA比賽(中國的收視人數達7.65億人)。聯盟自1990-91賽季在日本東京舉辦兩場海外賽以來,逐步加速了他們的全球化進程。1/4世紀后,他們定期在全球的每個角落進行季前賽,在澳大利亞成立了全球籃球基礎學院,并制定了在印度和非洲的發展計劃。
在德拉岑?彼得洛維奇、薩魯納斯?馬修利奧尼斯等先驅者的努力下,如今NBA的國際球員已形成一股不可小覷的勢力。除了諾維茨基早已預定一個未來的名人堂席位,托尼?帕克(法國)、戈蘭?德拉季奇(斯洛文尼亞)、喬爾?恩比德(喀麥隆)、比爾?西蒙斯(澳大利亞)、安德魯?威金斯(加拿大)、克林特?卡佩拉(瑞士)的名頭都很響亮。當然,我們也不能忘記那個習慣晃動手指的穆托姆博。
在籃球場上,總有那么多經典時刻——杰里?韋斯特的那記60英尺遠的投籃,將1970年總決賽第三戰拖入加時;雷?阿倫在2013年總決賽第六戰投中的那個底角死亡三分;喬丹在1989年東部季后賽首輪第五戰飛躍克雷格?埃洛投中的絕殺球,不但擊碎了騎士球迷的心,也開啟了公牛王朝。
“我觀看的比賽越多就越意識到,籃球比賽更多是對球員技能的挑戰。”在1939年去世前,奈?史密斯曾這樣說。“尤其是最后一投,這種挑戰簡直到了極致。在我看來,籃球比賽最吸引人的一點,就是它能給球員們帶來純粹的快樂。”
對張伯倫、奧尼爾和魯迪?戈伯特來說,籃球是大個子的游戲;而對鮑勃?庫西、卡爾文?墨菲和博格斯而言,小個子也有立足之地。事實上,全世界所有人都能玩籃球。
奈·史密斯的孫子伊恩·史密斯手持籃球規則初稿
那些生活在城市貧民窟的孩子,總是把打籃球視作改變命運的途徑。而當你來到美國中西部的鄉村小鎮,經常能看到很多孩子在孜孜不倦地練習跳投。
是的,當你看到他們在臟兮兮的小路或是柏油操場運球,模擬投中制勝三分,并接受小伙伴們的擊掌慶祝時,你要知道,這正是籃球運動125年來帶給我們最大的財富。
撰稿:王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