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國安迎來重生契機 這是2017中超的最大看點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user_default.jpg)
二十余年的職業足球,國安冠軍只有一個,但有一項紀錄值得驕傲,那就是沒有更換過投資人,哪怕初期與它齊名的申花早就改弦更張,國安硬是又堅挺了十年,如今終于要放棄當初的理想,不僅要引入新股東,而且新股東在持股比例上要超過中信集團,這也意味著俱樂部的管理權也將大權旁落,這對于一個老牌大俱樂部來說也確實有些酸楚,但不能不說中信集團不想再與金元足球加廣告足球比拼了,這也為北京足球涅槃重生帶來契機。
中信如此做是缺錢嗎?羅寧底氣十足地說過一句后來被炒紅的名言“別跟中信比有錢!”此話一點不假,有的俱樂部出手闊綽,但銀行貸款就數千億,而中信資產4萬億,拿出它旗下的一家公司,就足可以使北京國安鳥槍換炮,但中信的理念是不能這么做。所以中信再有錢,其實與國安有錢是兩碼事,不讓用和沒有是同一概念。
中信作為直屬于國務院的中國行政級別最高的企業,它同意接過北京足球顯然考慮到社會效益乃至職責,從國安成立之初起,就不想讓過多的國有資產流失,從李士林到羅寧,一直是中信理念的忠實執行者,就是力爭用較少的錢辦成較大的事。
理想固然是純真的,但足球既然進了市場,又不能不比拼投入。職業聯賽初期最火的1995年,一些球隊引進外援,申花正是在引進了外援后才奪得冠軍,也就是讓北京球迷辛酸上海球迷慶幸的“國安年、申花運”。知道內情的人后來透露,國安不進外援還提出“寧缺毋濫”說到底還是資金匱乏,中信再有錢也不愿意超過預算。之后就是前衛寰島在足壇刮起簽字費的浪潮,高峰、謝峰等一半絕對主力離開,其實當時只要投入一千萬足以留住他們,但這個大型國企還是不愿意開這個頭,從而使國安與冠軍漸行漸遠,也使唯一的冠軍推后了十幾年。
要說國安的各屆掌門人確實不容易,雖然挨罵甚多,而且貌似臭棋不少,但在資金投入有限的情況下生生堅持下來,很長時間一直留在第一集團,連一些同行都暗自為國安管理層叫屈。
恒大掀起的廣告加金元足球確實把不少俱樂部逼瘋了,同樣是國企的魯能、綠地、上港以金元抗金元,進行了瘋狂的撒錢大比拼,為了企業知名度、為了廣告也為了政治把世界足壇都震撼了。而依然我行我素的國安終于吃了大虧,2014年他們后半程初期積分已經第一,恒大等隊引進了更大牌的球員,而國安也是受制經費竟然引進了一個一年多聯賽一球不進的大水貨,最終與冠軍再度失之交臂,還是一個錢字惹的禍。到了2016年更是半個多賽季還在為保級而戰,這不僅深深刺痛了北京球迷也讓中信高層甚為不快。
要改變往日的理念?國務院直屬超大型企業還是不能帶這個頭,那就不得不放棄部分堅守,用新的、過去一直不積極的融資讓權的方式求得重生。
以前國安之所以在尋求資本大鱷方面進展緩慢,就是不愿丟棄大股東地位,不能放棄對俱樂部的主導權乃至不能改變俱樂部名稱和綠色基調,這也讓很想進入足球領域呼風喚雨的土豪望而卻步。
這一切終于大幅度改變,這首先是中信決定為了北京足球也為了俱樂部不再墨守成規而痛下決心!過去是以不變應萬變,如今是與時俱進。不惜最終放棄自己的大股東身份,也要完成增資擴股。正是這樣吸引投資人的條件,才使得中赫集團與中信集團談判成功,而且在持股比例上超過中信集團,北京國安俱樂部放了大權卻迎來新生。
這恐怕是2017年中國職業聯賽的最大新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