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赫的挑戰——從四合院到大雜院

梁言01-06 12:58

北京國安終于結束了動蕩的一年,在2017年完成了華麗的轉身。股權轉讓依然令人感到突然,但這是國安目前應走的必經之路。對于許多北京球迷來說,眼下最關心的自然是中赫會給北京球隊帶來怎樣的改變?而中赫集團當下最應該做些什么,讓球迷能夠迅速的接納它?

中信國安自經營北京足球以來,20年來屹立不倒。但是在中國足球全面進行改革的大背景下,國安必須做出改變。就像恒大集團的董事長許家印曾說“一切為我”,他所說的這個“我”既代表他自己,也代表他的俱樂部。當許家印在進行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發現偏差,他能夠立馬進行調整,簡單而直達。但是國安不能,有些事情國安甚至只能將錯就錯。羅寧所說的“為我”,也不能全心全意的為俱樂部,所以這是國企的弊端。

感謝中信國安過去二十年來苦心的經營,目前中信僅占10%的股份,但這股份其實只是因為土地、俱樂部等資源上的評估所給出的股份,不再有名義上的實權,所以北京國安俱樂部已經完成了一個華麗的轉身,正式“脫鉤”。而中赫集團在接下來,如何利用好這種簡單直達的辦事效率?這就需要他們不斷的摸索和調整。

與別的俱樂部股權更換都有一個新老交替的過程不同,隨著中赫的入主,新的董事會已經成立,而董事會成員清一色都是中赫集團的領導,北京國安俱樂部成為了一家全新的俱樂部。但是這不禁讓許多北京球迷擔憂,中赫集團未來的發展,是否能夠與中超那些土豪俱樂部抗衡?

就資產能力來說,以往的中信是完全可以碾壓中超任何一家足球俱樂部的。但現今的中赫集團,從資產報表來看,僅僅幾十個億的身家。面對揮金如土的中超市場,可能一年之后,一些不確定因素就會逐漸浮出水面。雖然中赫集團董事長周金輝此前接受采訪時說過,“以后的國安不搞人民幣足球,而是要搞人民足球。”但是球迷們依然會問,如果沒有錢的話,俱樂部該怎么玩下去?這就需要中赫集團提前做出預判,并在不斷熟悉了解國安俱樂部的過程中,鋪好后路。是否可以提前考慮尋找靠譜的合作伙伴,通過眾籌的方式分攤成本,那么屆時的局面將會有所改變。

不過,對于新東家中赫集團,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接北京的地氣?如何融入到北京球迷的文化氛圍當中,是最關鍵的。

20年來,北京文化逐漸在北京國安隊里滲透。這種文化,是北京球迷所賦予的,球隊只是一個載體。并不能因為說中赫集團作為北京的企業贊助了北京的球隊,就實現了本土化。從大格局來考慮,中赫集團應該繼續傳承北京球迷的文化,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樹立北京精神。

比如周金輝董事長一來就詢問了徐云龍的續約進展情況,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龍隊作為為北京球隊效力了18年的旗幟、精神領袖和支柱,在他的問題上新東家應該妥善的處理,雙方應該細談,讓北京的這種精神、符號繼續閃耀。

而在融入北京球迷的文化當中,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習慣北京人的調侃,這種調侃是北京人的性格使然,是北京人常說的局氣、大氣。在中信集團里,有許多職位比羅寧高的人,但羅寧成為了中信最有名氣的人。曾經面對北京球迷的調侃,羅寧、高潮開初都有些難以接受,但是高潮退休之后,他就曾說:“很懷念被調侃的日子。”他們已經漸漸地將球迷的調侃變成了一種享受。當得知羅寧即將卸任時,有球迷說了一句“終于走了”,但換來的反而是大部分球迷站出來公開對這位球迷進行批評。

有人評價國安是“成也羅寧,敗也羅寧”。但人一旦轉身,就不會忘記他的努力。雖然羅寧曾夸下許多海口,但很多事情他也身不由己。這么多年,羅寧盡心盡力為國安做了很多,操心的甚至體重都下降了20公斤。就算沒有贊美,但羅寧也有苦勞。這是北京球迷對他的寬容。

所以,目前最讓人擔心的是,中赫集團所經營的項目都是高端項目,例如高端房產、高端旅游等。周金輝是一個走高端路線的人,就是北京人所謂的“四合院文化”。但是工體就是一個“大雜院文化”,希望周董事長能夠俯下身來,去接地氣,了解一下所謂的大雜院文化,融入到北京球迷的文化中。

回歸到球隊本身,現在最值得慶幸的一點是,在去年如此動蕩的時期,國安最后都排在了第五的位置。而今年的教練團隊較早到位,球員們的斗志、自信都有所改變,球隊正處于一個良好的運行狀態。中赫集團也表示,“今年并不急于求成,而是平穩過渡。”球迷們其實也沒有更高的要求,如果比去年進一步的話自然可喜,但就算是退一步也是能夠理解和接受的。

中赫  /   國安  /   中信  /   中超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