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羽聯計劃推廣發球檢測器 中國球員感受大不同
體壇+記者李婷報道
日前,中國羽毛球隊正在海南陵水進行里約奧運會后的第一個冬訓,在這次冬訓剛剛開始的時候,總教練李永波給隊員們帶來了一位新朋友——發球檢測器,這是世界羽聯在東京奧運周期嘗試的改革之一,在經過各國的一系列測試后,發球檢測器將很可能出現在東京奧運會的賽場。
“過腰”、“過手”是羽毛球比賽常見的發球違例,在以往的比賽中,這樣的違例都是由當值主裁來判定,但畢竟是一閃而過的肉眼判斷,難免會有所失誤,而為了避免裁判員的主觀判斷,世界羽聯在近期開始推廣一種新的發球檢測器,機器恒定好一個高度,如果發球的高度超過這個規定高度,就算違例。
放在訓練場的發球檢測器,目前有三個高度可供選擇,國羽將高度定在了1米1,也就是說發球超過1米1就算違例,不過這并不是世界羽聯最終確定的恒定高度,世界羽聯現將儀器給到各支隊伍,讓每個國家或者地區的隊伍來自行試驗后提出意見,世界羽聯根據各方的意見才會最終決定一個高度。
李永波在親自做了發球示范后對隊員們說:“最好的辦法就是你們要有意識地前面線不要丟,但是練一個就看高度,一米一高度放在這里,看看這個高度可以,你習慣就知道,一拿起來就發就行,發球時不要做一些多余的小動作和之前的小習慣,拿球的手,一定要把高度固定住,然后怎么發就看你自己的。”
這幾日正在苦練發球的雙打小將李茵暉表示:“因為我平時發球就沒有過違例,所以即便這個機器在旁邊,對我也沒啥影響,而且現在只是測試階段,最終高度也沒定下來,我還是按照我正常習慣來發球,并沒有超過,我覺得女孩都還好,因為身高不會很高,平時發球也不會違例,但是對于個子高的男隊員應該有些限制,不過這個對于我們中國隊來說還挺有利的,因為中國選手發球都很規整。”
個頭超過1米9的男雙選手洪煒就不會像李茵暉那樣適應,他說因為自己個子高,所以正常發球的時候位置自然就會比其他運動員高,所以他覺得這個發球檢測器對于自己發球還是有一定的影響,但是為了更快適應,他這幾天也一直在練習琢磨,不過得花多長時間才能在機器面前不違例,洪煒心里也沒有數。
用機器替代人眼來裁定發球高度,也許會是羽毛球比賽繼鷹眼之后的又一大重要改革,而在東京奧運周期,世界羽聯的改革還不止于此。從去年開始世界羽聯就在一些低級別賽事中開始嘗試5局3勝每局11分的新賽制,上周的陵水國際挑戰賽,也是國內首次舉行新賽制的比賽,世界羽聯也希望通過2017年更多的嘗試,來確定2018年是否全面實行新賽制。
李永波對此表示,11分制也許在2020年奧運會前實行,試行到今年年底然后再討論,但是用機器來確定發球高度和標準很可能很快被采用,他也要求隊員們都盡快去適應世界羽聯的新舉措,不至于在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上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