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協專題會議瞄準2022和2026世界杯

記者肖良志北京報道
2月10日(周五),中國足協未雨綢繆,專題研如何拯救國字號隊伍的未來,涉及到2020年東京奧運會、2022年和2026年世界杯、2024年奧運會。
在現有的青訓質量突破之前,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才能提高國字號隊伍的水平?參加會議的中國足協各部門負責人各抒己見,提出了很多意見和建議。除了2020年東京奧運會之外,參加2022年世界杯的肯定是90后為主,參加2024年奧運會的2001/2002年齡段球員為主;參加2026年世界杯的球員,則肯定以95后出生的球員為主。
對于2022年世界杯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國家隊的組建。參加這屆世界杯預選賽的球員,大多數都已經是成熟型球員,一個高水平的外教,可以讓他們更好地捏合在一起,正常以及超常發揮水平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參加這一屆世界杯預選賽的隊伍,應該還是由里皮打基礎,畢竟他的合同到2019年1月份才到期。
參加2024年奧運會預選賽的隊伍是2001/2002年齡段球員,目前,這兩個年齡段的球隊數量共54支,總人數約為1300人。其中01年齡段為36支,02年齡段為18支。這1300人,都是“專業足球人口”,應該說,這1300人中會出更多的人才。
不過,現有的青訓理念相對落后,訓練手段缺乏實戰性,整體的青訓教練水平相對較低,青訓質量較差,即使有1300人可選,2001/2002年齡段球員短期內無法取得實質性突破。從奧運會和世界杯的角度講,我們是在追趕別人,要想趕上或者縮小差距,就必須采取非常規的手段與方式。
這些非常規的手段與方式是什么?一種可能是成立一個單獨的青少年聯賽,專門為2024年奧運會或者2026年世界杯做準備;二是成立一個先進的由中外教練組成的團隊,這個團隊的成員要有比較大的規模,包括教練團隊中需要的各類人才,下到各個地方常駐,利用一切可能的時間,幫助適齡的青少年球員進行提高。如此堅持下去,到了2024年奧運會和2026年世界杯的時候可能會有收獲。
中國足協成立各級國家隊的目的是什么?肯定是追求最好的成績,這無可厚非。當然,在追求各級國家隊最好成績的時候,絕對不能違反和破壞足球發展的規律,不能以犧牲職業聯賽代價。
取決于青訓教練的水平。目前,青訓的最大短板之一是青訓教練,而且短期內難以解決。因此,希望中國足協千方百計提升各級國家隊水平的同時,也要想方設法解決青訓教練的水平問題,唯有如此,中國足球的未來才能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