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超套票:業界良心居多 土豪球隊加量不加價

未濟02-13 09:00 體壇+原創

特約記者未濟報道

再有三周,2017賽季的中超聯賽就要正式打響。在5年80億的強勁刺激和各路資本的逐鹿中,2016賽季中超聯賽場均上座人數達2.42萬人,一舉超過五大聯賽中的意甲、法甲,位列全球第五。對于球迷而言,當人們被特謝拉、拉維奇等天價外援的撩撥下對中超的“品味”也變得越來越高時,奧斯卡、特維斯紛至沓來,也注定了2017年中超會更非同凡響。

就與電影市場票房屢創新高相似,如今的中國職業足球聯賽也因于越來越多的舉措以及明星效應,希望把球迷從電視機前拉到了球場。也因為中超聯賽直播信號創紀錄的在71個國家和地區落地,上座率已經不單單再約等于簡單的門票收支,而是在無形之中成為俱樂部或某一球市的寫真以及中超聯賽的臉面。單從各家俱樂部在新賽季套票發售中亮出的姿態,我們或許能管窺大家身處“盛世中超”之中的不同心情。

業界良心土豪居多

如果拿出最近兩個賽季中超16家俱樂部的套票銷售方案來做對比,不難發現,對于主場的票房以及套票的發售工作,幾乎所有的俱樂部都越來越傾向于精細化運營。一年前,尚且有3家俱樂部將套票定價為單一價格。而2017年,只剩下了上海上港一家把套票定成了一口價,所有套票一律賣1000塊,其中還包括亞冠小組賽以及足協杯比賽。這一方面可以折射出俱樂部的土豪任性,另一方面,上港上賽季27045人的場均上座率在中超排在第五,但考慮到其主場八萬人體育場的巨大體量可以輕易“稀釋”球迷,套票分檔也因此變得似乎并非必須要做的事。

為套票分檔并不是個簡單工作,2016賽季永昌套票分檔搭售會員資格后再打折的做法,導致球迷都重新學了遍數學,便是套票經營理念的不成熟案例。而從粗放管理到對球迷、球市以及俱樂部經營的方方面面都越來越細化,這種趨勢恰好與中超聯賽的品牌進化步調一致,短短數年間,中超聯賽就跨越了從聯賽冠名被冷遇到版權估值飛速飆升的多道門檻。

中超16支隊,土豪任性的不只上港。廣州恒大依舊延續了上賽季六檔的套票定價,這也是中超霸主連續三年沒有給套票漲價。相比之下上港的套票雖然堪稱“良心價”,卻還保持了每年漲200的幅度,從2015年的600元悄然升到了今年的1000元。

河北華夏幸福隊今年套票除了少量280元的學生票外,分別為球迷組織和散客球迷各設立了兩個價位的套票,其中球迷組織的價格為380元和520元,散客則為680元和880元,此外還有少量2017元的超級VIP票,若將后者忽略不計的話,可以發現這支中超新貴的套票僅最高檔比去年小漲了80元,整體與上賽季持平。

漲價漲得有點任性

俱樂部中既然有“業界良心”,也就有趁勢而為的俱樂部形成對比。延邊富德在經歷了去年黑馬賽季的成功后,在自信心極度增長的激勵下,套票價格也迎來一個躍升,去年三檔門票定價分別為400元、500元、800元,今年則變成了500元、800元與1200元。對于一個東北小城來說,這樣抬價已經雖不能跟積分榜前面的幾大土豪相比,但已經超過了山東魯能這樣的老牌強隊,從正式開售起,今年延邊的套票銷量就十分可喜,量價齊漲更是讓同區域的長春亞泰亞泰和遼寧宏運羨慕。

上海申花隊在特維斯來投以及重返亞冠等諸多利好帶動下,套票價格也跟著加碼。去年申花的套票共分300元、800元和1800元三檔,今年一下子變成了六種共5檔價位。其中除了最低280元的愛心公益票外,其余套票均有大幅度上漲,球迷組織中的低檔票與高校球迷套票中的高檔票同為1280元,定價最高的2680元套票竟然也是球迷組織票,球迷組織套票高于散客套票,這在16支隊中也是獨一家。申花的套票漲價部分可以視為亞冠賽事帶來的附加值,不過隨著球隊資格賽就被布里斯班獅吼隊踢出局,該部分價值已經提前作廢。

而在引進了米克爾、古代爾耶和王棟等一干猛將之后,天津泰達也一改2016年時500元價位一檔的套票,絕大部分套票被設為三檔,價格也分別飆升到了800元、1200元和1500元,粗看上去其漲幅之高令人咋舌。尤其考慮到權健進一步加速球市的爭奪與分化,同城競爭中已處于“守勢”的泰達在球星號召力以及近幾年成績上都不具備多少底氣,此番漲價仍舊有些讓人看不懂此中深意。

事實上,泰達隊的套票價格在國內一直都是比較高的。2012年賽季,俱樂部的套票按照區域分為了600元、780元、980元、3500元、5000元五檔不同的價格。而最高達5000元的主席臺套票價格更是創下了中超的票價之最貴。至于今年泰達隊的套票價格為何漲幅如此之大,據了解,俱樂部今年增加南側四個看臺助威團套票,該票價僅為350元。最重要的是,助威團會員條件很人性化,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年齡在18歲至50歲,很顯然是希望吸引更多的球迷入會。如此低廉的價格也吸引了大量球迷的關注,從最終的報名人數來統計,這個賽季入會的球迷增加了很多。

一張套票看懂格局

相比于2015年,2016年中超場均上座率增長了2100人,增長率接近10%,這也是聯賽快速發展的真實寫照。由于中超整體勢頭看好,大部分俱樂部的票房都是在隨波逐流中水漲船高。但其中也并非家家歡喜,北京國安就成為了今年中超的異類。

自從2010年因套票申購火爆引入抽簽搖號機制后,國安就開啟了搖號買票的歷史。而今年國安跟去年一樣計劃銷售三檔(850元、950元、1200元)共28000張套票,但一直到套票申購截止日后,申購人數僅有19600余人,不足預售總數的70%,今年套票也就在尷尬中取消了搖號。球隊沒有獲得亞冠資格,外援引進沒有驚喜,主帥選擇了上上賽季的助理教練何塞,都讓京城球迷隱約感覺新賽季的國安難言期待。除了套票結束了連續7年的漲價外,球迷實在找不出本賽季的國安哪些事情做得還有誠意,誠然以俱樂部眼下的的一舉一動,也真沒法繼續找轍加價。其實國安取消搖號也并非第一次,2011年時,當時預售2萬張套票只有1.3人申購,搖號也不了了之。而最近7年國安票房最火爆是在2015年,5萬余人搶購23000張套票,中簽率不足五成。

縱觀2017年各俱樂部的套票定價,整體呈現出由北向南遞增的趨勢。遼寧宏運的套票最高定價為580元,比遠在貴州的中超新軍智誠隊(599)還低,延邊則是東北三支球隊中唯一敢把套票定價超過千元檻的球隊,即便中超的資本風暴已經到了臺風的量級,仍舊刮不到山海關外。而在這背后,則是東北地區的經濟低迷帶來的低投入與低消費,俱樂部賣血與兄弟抱團取暖,也讓人看到了中超版圖上資本惠及不到的地區,讓人唏噓的另一種真實。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