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天津女排王朝落幕 唯漫長換血能讓王者歸來
女排聯賽衛冕冠軍天津女排負于江蘇女排無緣決賽,只能參加聯賽季軍爭奪戰,對于熟悉中國排壇現狀的球迷而言,并不是什么天大的新聞。但是加上常規賽,賽季對陣江蘇女排5戰全敗,半決賽三場僅拿下一局,這樣慘烈的狀況還是出乎很多人的預料,不夸張地說一句,中國排壇的“天津王朝”看來是到了落幕的時候了。
無人可以否認天津女排這么多年的江湖地位以及對于聯賽的統治力,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去年的聯賽中天津女排能夠衛冕,實際上就是在實力已經不占優勢的情況之下,把底蘊、拼勁和主場優勢發揮到了極致,加上卡里羅、姚迪等人的出色狀態,再加上年輕的江蘇女排出現波動,但這樣的場景很難重演。面對擁有三個奧運會冠軍的對手,天津女排綜合實力的劣勢明顯,已經靠拼勁等技戰術之外的因素無法彌補了,即便冒險使用身體狀況欠佳的主攻手陳麗怡和魏秋月,也很難扭轉乾坤。
今年重金引進米哈,很顯然天津女排期望值很高,但是由于魏秋月、殷娜等人的傷病導致隊伍的穩定性出了不小的問題。尤其是一傳這個關鍵問題上,隊伍的結構性矛盾沒能解決,功勛教練王寶泉不可能看不出來天津隊的一傳從體系到球員狀態都有大問題,米哈這樣一個經受過世界頂級賽事考驗的球星,難道反而在中國排球聯賽上展現出“水貨”本色?當然不是!天津隊的戰術體系和米哈個人的特點不能完美的結合和兼容。花了一個賽季沒能解決這個問題,在對陣網上實力強大的江蘇女排時,一傳糟糕導致的后遺癥讓天津女排幾乎沒有勝機,王寶泉難辭其咎。
過去,天津女排靠整體串聯、靠技術細節、靠拼勁立足排壇。去年嘗到了卡里羅的甜頭之后,今年想靠兩個強力外援解決大問題,但實際上放棄了天津隊的立身之本。由于整體磨合的問題,外援的攻擊力并沒有充分的發揮,最終在半決賽中完敗就是情理之中,事實上,最忠實的天津女排粉絲也必須承認,屬于天津女排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身為聯賽十冠王,天津女排的輝煌無人可以否認,也為中國女排培養了魏秋月等一批人才,但是,這么多年天津女排雖然獨霸中國,但沒能有耀眼的國際表現,雖然拿過亞洲冠軍,但國際影響力不夠。還有一點不能否認,天津主場的場面比較亂,判罰爭議特別多,排球聯賽各隊的一個共識就是天津主場“不好打”,現在引進了錄像回放,也最大限度地遏制了所謂的“主場優勢”,半決賽江蘇女排不止一次通過回放錄像挑戰成功,這對于主隊無疑很傷士氣。
從單純的技術角度來看,一傳環節的波動、副攻實力下滑、二傳彌補能力有限,導致天津女排對強攻前所未有的依賴,這已經放棄了多年來的立身之本。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天津王朝”落幕已成定局,今年的天津全運會無疑將是天津女排現有陣容的最后一搏,當然全華班能否拼得過江蘇、浙江還存在很大疑問,更重要的是,全運會之后,魏秋月、陳麗怡、殷娜、王茜、張曉婷和李瑩等骨干隊員的年齡越來越大,陸續淡出勢在必然,天津女排靠什么重振雄風?靠強力外援嗎?今年的聯賽戰績已經給出了一個否定的答案。天津是中國排球發展的沃土,但人才培養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或許天津女排的王者歸來需要漫長的等待和足夠的耐心,等待新人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