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足錦標賽關注者少?世界足球通??!
記者肖良志報道
2月18日,由16支女超、女甲球隊參加的女足錦標賽正式開賽,關注者少。實際上,觀眾寥寥和女足球員薪資太低,是世界足球的通病,并非中國女足獨有。
每逢賽季初,各路媒體都會對中超、中甲、中乙以及各級國字號隊伍進行狂轟濫炸,鮮有對女足全面報道者。除了兩年一屆的亞洲杯和四年一屆的奧運會、世界杯之外,女足一直游離于人們的視野。即使從2015年開始重新規劃了女超和女甲,依然難以改變殘酷的現實。
在這種背景下,女足的觀眾也一直沒有實質的提高。主要原因,就是女足的觀賞性不夠,推廣渠道單一,沒有形成一種能夠讓人們感興趣的報道模式。除了前面提到的三個大賽之外,人們對女足的關注和興趣,要么是關于薪資只有幾千元的吶喊,要么是鼎盛之年就退役的遺憾。
在關注度和觀眾上座率方面,世界女子足壇都沒有一個特別好的球市。無論是德國還是英國女超聯賽,上座率如果能夠達到1000多人都已經不錯。當然,也有好的場次,比如說日本曾經出現一場比賽有26000人觀看的盛況。上海女足參加的女超聯賽,一場比賽的人數也一度超過5000人。只不過,無論是日本女子足球還是上海女足的球市,都缺乏連續性。在人們對競技體育賽事面臨太多選擇的時候,女足聯賽的處境就相當尷尬。
女足薪資太低,更是全世界的難題。在英國,對參加女超聯賽的俱樂部有限薪要求,女足球員每年的收入最高只有幾萬英鎊。在法國,當巴黎加入女足并且每年投入達到700萬歐元之后,才引起里昂等俱樂部追加投資,即使如此,每年的投入也只有600萬歐元。而參加西甲的16支女足隊伍,在2012/2013賽季的時候,所有球隊全年的投入加在一起才不到600萬歐元。在意大利,最好的女足球員每年的收入也只有27000歐元。
從上述情況看,參加中國職業聯賽的女足隊員每月3000元或者4000元的年薪,其實要比世界的整體情況好很多。在進行薪資對比的時候,不要換算匯率,因為,歐美的球員一年掙幾萬歐元、美元或者英鎊,在她們的國度里就是幾萬元。中國姑娘掙人民幣4萬元或者5萬元,也是幾萬塊。各自收入在各自國家里的地位,才能得出結論。
從2014年開始,不少姑娘的收入已經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2015賽季和2016賽季,提升更快,已經有很多姑娘每年而已掙到幾十萬元,最多的超過了50萬。之所以如此,還是一些企業贊助了女足俱樂部,提升了她們的待遇。所有的女足俱樂部都要想辦法,尋求更好的企業贊助,才能真正提升待遇問題。因為,如果僅僅靠政府體育部門的撥款,難度太大。
在球市方面,女超和女甲俱樂部要千方百計創造更好的條件與模式,吸引更多的人到現場看球。平時要有更多的公益活動,要和社會多互動,獲得更多群體的認可,才能改變關注度太低的尷尬。
像女足錦標賽這樣賽會制的比賽,如果僅僅采取目前的模式,很難引起更多關注。女足的社會化和市場化肯定比較慢,這種情況下,應該多考慮一些能夠吸引人們到現場看球的活動,然后讓大家慢慢喜歡上女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