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萌李金哲首亮相狀態不佳 京城三少風光不再?

嚴小琰02-24 13:29

體壇周報記者嚴小琰報道

北京時間2月19日傍晚,2017年全國室內田徑錦標賽首站比賽在北京結束了首日較量。本應是一場平淡無奇的國內賽季揭幕比賽,卻因為兩位本地名將的意外表現而受到了額外的關注。十秒飛人張培萌在60米預賽中竟意外無緣決賽,而曾在世界室內錦標賽上摘銀的李金哲只跳了兩輪就退出了比賽,原因是重感冒。

因為劉翔,中國田徑實現了騰飛,所幸的是,在劉翔傷退之后,中國田徑并沒有一蹶不振,一群中生代力量隨之崛起。而倫敦奧運會后,最風光的無疑便是享譽全國的京城三少。2013年世界田徑錦標賽在莫斯科舉行,張培萌在全世界的注視下,頂著黃種人的身份,跑出了一個10秒整的驚人成績,震驚了整個田壇。同年的全運會上,張培萌更是摘下100和200米雙料冠軍,成功獲選當年遼寧全運會的最佳運動員稱號。而與他同時風光無限的還有李金哲和清華才子王宇。兩人都分別以絕對優勢為北京隊斬獲全運會金牌,一時之間名動全京城。而那兩年的鉆石聯賽上海站和國際田聯挑戰賽北京站,站到最高領獎臺的也常是這兩人。前者李金哲更是在此后的半年多時間里更是驚喜不斷,先是在2014年初的波蘭世錦賽上獲得亞軍,為中國男子跳遠改寫了大賽歷史。隨后他又在歐洲比賽期間打破塵封多年的全國紀錄,距離亞洲紀錄僅差一厘米,風頭一時無兩。

那些年,他們是媒體聚光燈下的寵兒,春風得意、意氣風發,讓劉翔離開后的田徑舞臺不至于寂寞。然而短短一個奧運周期的時間,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北京三少卻似乎風光不再,在他們身上到底發生了什么?

張培萌:弱化單項專攻接力

事實上,撇開京城三少的名頭,張培萌早已把注意力從單項上轉移到了接力,這是根據國家隊的優化戰略做出的調整。在北京成功申辦世界田徑錦標賽后,田管中心對于在家門口的世錦賽就高度重視,傾一切資源和力量扶持重點項目。尤其是中國田徑自馬家軍和劉翔之后,雖然各項目都有全面提升,但能夠祈望領獎臺的項目畢竟還是少數。在短跑人員充沛的情況下,對交接棒技術有很高要求的接力成了最有希望突破的項目。這種田忌賽馬式的策略也的確為中國田徑迎來的新高潮。2013、2014乃至2015三年里,張培萌和蘇炳添領銜的中國男子4X100米接力隊包攬了幾乎全亞洲各項賽事的接力金牌,且接連不斷地刷新全國紀錄、甚至亞洲紀錄。

到了2015年的北京世錦賽,這一戰略起到了驚人的效果。中國接力隊中,不僅有當時跑出9秒99,實力如日中天的蘇炳添,還有世青賽冠軍莫有雪和被認定為蘇炳添接班人的謝震業,張培萌作為老將,擔綱最后一棒的沖刺重任,而他的確不負眾望,最后時刻拼盡全力,且利用自己多年的作戰經驗,把握住了節奏。最后在美國隊犯規的情況之下,中國接力隊史無前例地獲得了世錦賽男子4X100米接力的銀牌,這是亞洲隊伍在國際大賽上的最高成就。

“其實不僅僅有接力的原因,更多的是傷病。”作為第一個觸摸到10秒大關的中國飛人,張培萌在2014年之后逐漸顯現腳部的傷病,原本的一些小問題因為成績的提升和訓練強度的加大而被放大。因為這些問題,張培萌在里約奧運會的個人項目上也沒能正常發揮,在接力賽中幾乎是冒著風險拼上了自己的洪荒之力才幫助接力隊完成了最后的沖刺,拼到了一個奧運會第四的成績。雖然痛失獎牌,但在中國田徑的奧運歷史上,這一成績也是史無前例的。而張培萌也已經很清楚,接力更適合現階段的自己。

“我的主要問題在拇外翻的這個關節處,這里正好是起跑時蹬地的發力點。”短短百米,最初30米的起跑就有可能決定著全程的輸贏。而張培萌的腳趾傷病讓他無法在起跑時全力發力,這對百米項目的選手而言近乎致命。“但是接力的話,我是最后一棒,不用做蹲踞式起跑的動作。”不必蹲踞起跑,自然就避開了大腳趾發力的那一個技術動作,站立式起跑對于拇腳趾關節的壓力不大,因此在接力項目上,受傷病的影響就小了許多。

“但是我也沒有徹底放棄單項,”張培萌說,“畢竟2017年仍是大年,還有倫敦世錦賽和全運會。”為此,張培萌在里約奧運會結束后,只身前往德國,寄望在那里能和糾纏多年的腳傷做個了斷。從手法治療,電磁波、沖擊波,到用藥甚至局部用針,再到康復訓練,各種在國內不曾嘗試過的手段都試了,尤其在骨縫間的注射,張培萌忍過了非一般人能忍的疼痛,唯一的愿望就是治好傷病,重新站到起跑器上。但從實際效果看,萌飛人也承認,并不理想。但堅忍,是他最在行的。

“臨近退役,總想站好最后一班崗,短跑給了我一切,我要有始有終,給所有看我比賽的人一個交代。”因為抵不過傷病和時間,競技體育到最后注定都是悲劇收場,但英雄沒有落幕,在別的賽場上也能發揮體育的力量。張培萌的愿望也很簡單,他是清華教授、留德體育博士李慶最得意的學生,盡得李慶真傳之外更有自身豐富的大賽經驗,“給我好的苗子,我能把他練得比我自己還好。”他說,言語中盡是一個老牌冠軍的自信。

李金哲:臥薪嘗膽上海試水

2月17日下午,中國國家田徑隊與短跨跳組美國教練顧問蘭迪·亨廷頓完成了續約,新約將再續一個奧運周期,一直到東京奧運會后。這是田管中心對亨廷頓在過去幾年工作給中國田徑帶來提高的認可。亨廷頓是三級跳和跳遠教練,為中國目前跳遠成績的提高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在他的幫助下,李金哲曾經跳出過8米47的成績,而高興龍、黃常洲、王嘉男等年輕選手在從地方上進入國家隊后,也由亨廷頓帶著進行訓練,各自的成績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2015年的北京世錦賽上,中國跳遠有3人進入決賽,王嘉男更是收獲了中國男子跳遠在世錦賽歷史上第一枚獎牌。而黃常洲也在去年的室內田徑世錦賽上斬獲了一枚銅牌。而去年夏天的里約奧運會,王嘉男的8米17雖無緣領獎臺,但第五的名次也平了中國男子跳遠的歷史。但是,這和中國跳遠隊里曾經最重要的人物——李金哲,已經沒有絲毫關系了。因為個性不合,這對中外搭配的師徒組合在配對不到半年后分道揚鑣,一個天性不羈放縱愛自由,一個則是不茍言笑愛執拗,兩個沒有共同語言的人最終一拍兩散,留下了一個8米47的全國紀錄之后就戛然而止了。

李金哲不是沒有野心,早在2009年的柏林世錦賽,他就是中國跳遠的希望之星,那個時候他的口頭禪就是“將來”。在狀態最好的那幾年里,李金哲先是因傷錯失莫斯科世錦賽,又因技術改動沒能攻克北京世錦賽這一關。李金哲兩度淚灑賽場都是當年最令人心碎和難忘的畫面。而今,又是一個世錦賽年,李金哲不緊不慢地緩步前行。“那幾年吃多了毛躁的虧,現在只想慢慢來。”而他已經把眼光放到了室外賽季,5月份的鉆石聯賽上海站才是他今年第一次真正試水的地方,試試自己的眼前,也試試自己的未來。

王宇:找狀態&找感覺

目前來看,依然還在穩步前行的就是曾經的跳高小王子清華學生運動員王宇了。盡管這兩年被綜藝感極強的國家隊隊友張國偉壓過了一頭,但王宇并沒有停止對職業生涯的追求。2月初,他便開始了自己2017賽季的第一場室內比賽。在著名天文學家哥白尼的出生地,國際田聯世界室內巡回賽第四站波蘭托倫站的比賽上,王宇以2米15的成績獲得第三。盡管成績并不理想,但這僅僅是他冬訓結束后的第一場比賽,找比賽感覺和狀態是唯一目的。同樣是參加過多屆世錦賽和奧運會的王宇,也已經可以算是一名中國田徑隊的老將了,但在這個世錦賽年里,倫敦和秋天的全運會是他的終極目標。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北京三少,雖已不如當初那般光芒四射,但不曾停止的腳步提醒著我們他們曾經的榮耀,世錦賽也是全運會年里,三人都還在各自的道路上飛奔,少年雖已老成,但初心不老。


張培萌  /   李金哲  /   王宇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