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拉涅利該背鍋 但萊斯特眾將為何逍遙法外?

林良鋒02-27 11:05

體壇周報記者林良鋒述評

套用英格蘭名宿、萊斯特嫡出萊因克爾當年的傳世名言:職業足球,尤其是本世紀職業足球的一條金科玉律是——只要教練和球員發生矛盾,贏的總是球員。

假設你是萊斯特城的泰國東家威猜,面臨這樣的取舍:是干掉為你拿了英超冠軍的主教練;還是沖進更衣室,將那十幾個百萬富翁臭罵一頓,威脅要把他們開掉。你會怎么做?絕大部分人會選擇,或者被迫選擇前者。前者既省事又省錢,你只需要忍一時輿論炮轟,一俟成績好轉便雨過天晴。

球員不拼,只能炒帥

炒教練的費用不過幾百萬,視乎你之前頭腦發熱時給主帥加了多少工錢,給了多長的合約,還有,主教練的律師究竟有多狠。炒球員?哪怕僅是兩三人,也會讓你焦頭爛額。球員工會要找你麻煩,經紀人會找你晦氣,沒準還會有宗教機構殺上門來。如果成績還是沒有好轉,繼續炒?炒下去誰給你踢球?炒球員的成本,即使是一人,往往是炒教練的幾倍。

當今足壇,絕大部分主教練的年薪遠不如麾下球員。拉涅利的年薪大約在300萬英鎊上下,合約還剩3年多。瓦爾迪周薪10萬英鎊,一年至少500多萬,合約余額逾千萬,你還未必炒得了。現代職業足球的簿記法中,球員是“資產”,教練不過是“短工”,球員合約基本4到5年(拜博斯曼法案所賜),教練一般2到3年。一聽說哪家換帥,第二天求職的就在球場外排長龍;換球員?半年是起步價,一兩年是常態。

別說主教練斗不過球員,俱樂部也斗不過球員。帕耶說:我不干了,讓我走!西漢姆除了罵罵咧咧,最后只能就范。換帥與否,決策都基于商業原則。俱樂部不會顧及“短工”的感受、球迷的感受,最關心的是球員是否繼續賣力。迄今,歐洲沒有哪家俱樂部找到對策:怎么處理怠工的球員?怎么讓他們為消極比賽付出代價?

萊斯特的球員還算不得職業足壇“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大腕,他們只是小地方的暴發戶,陡然實現了人生最狂野的夢想,數錢還數不過來,哪里還有心思拼搏?即使弗格森重出江湖,準備一個大信封,警告他們誰不聽話就卷鋪蓋滾蛋,也無法喚醒他們的斗志。他們有的是學習的榜樣,比他們大牌得多的豪門同行,早就以行動為他們指明了前路。

球員不拼,私欲使然

一個集體劇烈滑坡,不會是單方面的責任。拉涅利有自己的鍋,他從季前熱身就察覺到球隊懈怠的端倪,他的責任只是未能及時勒韁剎住下滑,無論是重組球隊還是更換打法。他試了,不只一次,但無濟于事。下滑不止,只是暴露了拉涅利并非神人。下滑同時暴露了球員的私欲,那些為萊斯特奪冠付出了汗水甚至血水的人,覺得有資格享受驟然加身的名利。瓦爾迪幾年前還在混業余聯賽吃了上頓沒下頓,現在不僅自己是名人,開足校,拍電影,連媳婦也是。隊長韋斯·摩根在市中心開了家美容院,奪冠后生意火得不得了。

這些功臣不僅吃了落在碗里的——工錢漲了幾倍的肥約,還看著鍋里的——跳槽去豪門,博取更大的名利雙收。瓦爾迪差一點就加盟阿森納,是什么留住了他?不得而知。但以瓦爾迪為首的老家伙,怎么看待新加盟的隊友?他們啥也沒干,憑什么拿的和我們一樣多?新人又如何反應?不給這個待遇我們怎么會來?蘋果從心爛起,如果不是撂挑子偷懶,萊斯特怎么可能從奪冠突然變成25輪輸了14場的魚腩?

坎特離隊一再被媒體撿起作為球隊萎靡的借口,但上賽季萊斯特搶得對手無所適從,不是坎特一人所為,萊斯特也沒有換了人間。瓦爾迪、馬哈里茲上季佛擋殺佛,本季阿彌陀佛,區別是奪冠時他們拼對手,衛冕時對手拼他們。他們并不習慣被拼。英超的平均技術不及西甲,戰術變通不及意甲、德甲,拼蠻力倒是綽綽有余。瓦爾迪們并不需要明目張膽“搞教練”,只要比上季少兩成付出,場面就大不一樣。對方的傳中更輕易,落點更準確,搶點更及時,射門更從容。萊斯特則全部相反。

瓦爾迪們拋棄拉涅利,除了待遇上的不快,還有干等拉涅利拿出靈丹妙藥救火的自私心理,既然上賽季的光環都落在你身上——國際足聯年度最佳男足教練,所到之處都有顯貴迎來送往——那你就想辦法收拾殘局吧。局面頓時成了《二十二條軍規》的橋段:主教練需要球員努力兌現新打法,球員要主教練拿出新配方才聊盡人事。那部電影很搞笑,卻從頭到尾是黑色幽默,一部到最后笑不出來的悲劇。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