鵜鶘雙塔難融教練首當其沖 金特里獲豪陣丟飯碗?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user_default.jpg)
自從考辛斯和安東尼·戴維斯聯手以來,人們一直希望他們能打出統治級表現。但截至目前,他們率領鵜鶘只取得了4勝6負的戰績,其中有一場勝利還是在考辛斯遭遇停賽時拿下的。但實際上,這還不是鵜鶘陷入掙扎的關鍵。
近來,鵜鶘仿佛變身為三支不同的球隊——當考辛斯和戴維斯同時在場時,比賽場面并不好看;當考辛斯坐在場下時,戴維斯又回到他熟悉的單核暴虐模式;當戴維斯下場時,鵜鶘一群外線球員則開始圍觀考辛斯的獨角戲。如果金特里教練不能很好地改造后兩套陣容,恐怕很快就會下課。
值得肯定的是,鵜鶘在防守端的表現浮動不大。要知道,在考辛斯加入球隊之前,鵜鶘的防守就可以排到NBA前十位。這并不令人感到奇怪:考辛斯是個優質護筐者,可以把戴維斯從油漆區解放出來,擴大防守面積。只要所有人各司其職,他們理應能打出精英級的防守。
但在進攻端,則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如果鵜鶘不對陣容做大手術,這對大個子天才組合注定要失敗。
事實上,當考辛斯和戴維斯同時在場時,鵜鶘的進攻效率值可以位居NBA歷史最差的十支球隊之列。這么說一點兒都不夸張,鵜鶘每百回合會讓對手凈勝10分,僅僅好于表現最差的76人。
無論鵜鶘為這兩個大個子配備哪三名上場球員,情形都是一樣的糟糕。理由很簡單:考辛斯和戴維斯簡直就是兩個黑洞,球隊進攻經常陷入癱瘓。
鵜鶘實際也想打現代籃球,但往往難遂人愿。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進攻畫面是,考辛斯拉出來和朱·霍勒迪做一個高位擋拆……然后,霍勒迪就一直在外線徘徊,因為戴維斯在籃下已經擋住他的突破空間,而考辛斯擋人后的活動范圍也很小,這說明他和戴維斯的連線還沒有產生化學反應。
這是他們面對的首要難題。當鵜鶘打擋拆時,無論戴維斯還是考辛斯都有能力成為進攻終結者,但另一人就顯得多余。對金特里來說,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讓控衛攻擊籃下,而不是在弧頂散步。
從理論上講,這是有道理的。考辛斯在擋人后,戴維斯可以在弱側吸引防守。但實際上,鵜鶘的持球人往往會把球運到底線,然后在對手的夾擊下造成失誤。
更糟糕的是,你以為這兩個大個子可以吸引對方防守,鵜鶘就能得到大把空位三分機會,對吧?
事實并非如此。鵜鶘進攻時少有真正能滲透到油漆區里的突破,對手只需后撤一步防守外線跳投,但偏偏鵜鶘甚至沒有一位高于聯盟平均水準之上的射手。
最惱火的是,當鵜鶘只留一個大個子在場上時,他們又會陷入單打困局。當戴維斯在場上時,鵜鶘又變成了全明星賽前我們熟悉的那支鵜鶘。他們的戰術很簡單,就是把球交到戴維斯手上,然后看他單鑿。
更引人注目的是,當考辛斯接管比賽時,鵜鶘仿佛變身為那支7秒完成一次進攻的太陽——不停的擋拆、倉皇的三分出手(包括考辛斯)以及離譜的傳球。
這恰恰說明了兩人聯手存在的最大問題。戴維斯習慣游弋在外面,找尋對手的弱點實施攻擊,而考辛斯則希望用自己的全面性讓鵜鶘的進攻更流暢。但當兩人在場上合體時,鵜鶘的進攻往往顯得猶豫不決。
無論考辛斯和戴維斯多么富有才華,如果想圍繞他們構建一個出色的進攻體系,這需要足夠好的化學變化、創造力,并配備幾名出色的外圍射手。可能鵜鶘現在的陣容還達不到要求,但金特里也許并不是最合適的執教人選。他既想讓考辛斯和戴維斯起到領袖作用,又想照搬勇士模式。不幸的是,這兩種方法都行不通。這也難怪,在三分盛行的NBA新時代,讓考辛斯和戴維斯聯手,本身就是個冒險嘗試。
撰稿:王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