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在勒夫眼中 進球終究只是中鋒的次要任務
文/體壇周報記者黃思雋
國際比賽周期間,35歲的德國前國腳庫蘭伊悄然宣布掛靴。上賽季結束后,庫蘭伊合同到期被霍芬海姆放棄,此后一直賦閑。去年11月初接受采訪時,他還曾透露自己并不乏國外俱樂部的邀請,但只想留在德國。最終,他以希望留給家人更多時間為由,做出了退役決定。庫蘭伊從不曾效力頂尖豪門,而他的國腳生涯,則是一代傳統中鋒的縮影。
庫蘭伊出局,因違紀更因過時
庫蘭伊(上圖右)跟日前上演國家隊告別戰的波多爾斯基、剛剛轉會芝加哥火焰的施魏因斯泰格以及2月決定夏天掛靴的拉姆,是同級生。他們是德國隊2004歐洲杯23人名單中5個U23球員中的4個(還有一個是跟庫蘭伊和拉姆同屬斯圖加特“小虎隊”的欣克爾),而其中只有庫蘭伊與拉姆是主力。也正是因為庫蘭伊的崛起,2002年世界杯上橫空出世的克洛澤在那屆大賽坐穿了板凳。
然而,庫蘭伊3場小組賽下來顆粒無收,令人大失所望,倒是拉姆和出場時間不算多的施魏因斯泰格以及波多爾斯基給人留下了積極印象。多年之后,當人們回想這屆恥辱般的大賽,只會提及拉姆、小豬與小波這三位象征德國足球從谷底反彈、直到第4次奪取世界杯冠軍的旗幟性人物。至于庫蘭伊,則成為了德國足球重新崛起過程中的犧牲品。
2006年世界杯,克林斯曼決定帶上另一名高中鋒漢克以及奧東科這個秘密武器,卻放棄了在其首秀上大演帽子戲法的庫蘭伊。失望欲絕的庫蘭伊在個人網站上痛呼“天塌下來了”。遭此打擊,庫蘭伊并未自暴自棄,反而在效力沙爾克04的第二個賽季重整旗鼓,在德甲交出15個進球外加11次助攻的“兩雙”成績單。沙爾克也無限接近于隊史第一次德甲冠軍,可惜最終惜敗于庫蘭伊老東家斯圖加特。
帶著良好的狀態,庫蘭伊順利入選了2008歐洲杯23人名單,但出場時間少得可憐。直到決賽對西班牙,勒夫面對0比1落后的不利局面,才早早換上庫蘭伊試圖反撲,但并沒有收到成效。沒過多久,庫蘭伊的國家隊生涯就戛然而止。在2008年10月11日坐鎮多特蒙德迎戰俄羅斯的世預賽上,沒有進入比賽名單的庫蘭伊受失望情緒驅使,中場休息后擅自駕車離開球場,就此被勒夫開除。盡管后來庫蘭伊與勒夫和解,但再也沒有得到國家隊征召。事實上,違紀只是導火索,導致庫蘭伊國家隊生涯過早結束的根本原因,在于他的技術能力已不再符合勒夫要求。
經歷一屆失望大于希望的歐洲杯,勒夫放棄了克林斯曼任內那種簡單、直接、快速的攻勢足球打法,改而學習巴塞羅那的傳控足球,深化對球隊的技術化改造,大大壓縮了庫蘭伊這種腳底較粗的禁區中鋒的生存空間。加上此時還出了一個更具射門天賦且擅長反擊的斯圖加特師弟戈麥斯,如同雞肋的庫蘭伊就算不違紀,也會很快被勒夫放棄。
金靴?勒夫照樣看不上
庫蘭伊的國家隊履歷定格在51場比賽進19球,他的經歷盡管有獨特之處,但也極具代表性。同時期的漢克、基斯林(上圖右)甚至包括戈麥斯這幾位高中鋒,無一例外遭遇國家隊與俱樂部的冰火兩重天。2010世界杯賽季,庫蘭伊打進職業生涯最高的18球,在本土球員中僅次于基斯林(21球)。勒夫帶上德甲銀靴基斯林,也帶上轉會拜仁后未能打上主力的戈麥斯,但兩人在南非出場機會寥寥,在那支史上最受歡迎的德國隊中毫無存在感。至于2006世界杯擠掉庫蘭伊的漢克,早在2007年11月就完成了國家隊告別演出。
2010世界杯后,基斯林迅速淡出國家隊,即便他在2012-13賽季以25球穿走德甲金靴。戈麥斯是這4名生于1982到1985年間的傳統中鋒中,國家隊生涯最長的一個,且在國家隊中進球率不低(69場29球),但每逢大賽總是懷才不遇。2008歐洲杯,他演砸了自己的大賽首秀,對奧地利的近距離空門不入足足被嘲笑了3年。
2012歐洲杯,戈麥斯盡管力壓克洛澤重新贏得主力位置,并在小組賽打進3球率隊擊敗兩大勁敵葡萄牙和荷蘭,但他跑動慵懶,跟組織核心厄齊爾不來電,仍不可避免地被一眾專家和球迷吐槽。兩年后,因在佛羅倫薩狀態不足而無緣巴西世界杯,更是成為戈麥斯的終身遺憾。直到2016歐洲杯,原本不受待見的戈麥斯反而以替補身份出人意料地打了一場翻身仗,只是德國隊已經錯過他的最好時光。
去夏回國加盟沃爾夫斯堡之后,戈麥斯在兩任主帥黑金與伊斯梅爾手下都難以找到進球快感。直到伯樂永克爾2月底上任,“麥子”才重啟收割模式。加上效力拜仁的2009-10賽季最后5輪,戈麥斯在永克爾手下踢了8場比賽,場場進球,總計斬獲驚人的12球,永克爾則因戈麥斯的高產而保持6勝2平的不敗金身,如此天作之合堪稱一段德甲傳奇。
永克爾究竟有何秘訣?很簡單:不要強迫戈麥斯做自己不擅長的事。他說:“我只是跟他說,你只管給我呆在禁區里面。”這也恰恰解釋了為何戈麥斯多年來在國家隊得不到認可,庫蘭伊、基斯林與漢克也成為國家隊的匆匆過客,而唯獨與時俱進的克洛澤成為了傳奇。
進球,大中鋒的副職
這種傳統禁區中鋒不受德國隊待見的現象,如今早已普遍存在于高水平球隊當中。而隨著球員的年齡增長與活力下降,這種現象就更加明顯,如今在各自俱樂部坐穿板凳的基斯林與亨特拉爾便是鮮活例子。相比于老去的一代,小將塞爾克(上圖)今季在萊比錫RB守飲水機更讓德國球迷惋惜。即便主力優素福·波爾森傷停,這位德國足球的中鋒希望也得不到首發機會,原因跟庫蘭伊們大同小異。事實上,塞爾克的身材、膚色、技術特點等各方面,都跟庫蘭伊非常相似。
早在上賽季,塞爾克在蘭尼克手下就中途失去過主力位置,今季在哈森許特爾手下的境遇并不讓人意外。其實塞爾克也很清楚為何教練更青睞進球率低下的競爭對手,因為丹麥中鋒跑動能力更強,覆蓋面更廣,防守意識與能力也更出色。除了進球,波爾森幾乎其他所有環節都更符合球隊的戰術需要。這也說明了,除非能像戈麥斯那樣碰上“極品伯樂”,否則大個子中鋒能否在今天最高水平的比賽中覓得一席之地,基本取決于無球狀態下能否有足夠作為。至于進球,反而成了錦上添花。盡管看似本末倒置,但也是客觀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