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希望之后再陷低谷 中國花滑女單究竟怎么了?

伊拉03-30 15:15 體壇+原創

體壇+特約記者伊拉報道

2017花樣滑冰世錦賽于昨日結束了女單短節目的比賽,賽前身陷參賽名額紛爭的李子君雖順利完成整套節目,但因為跳躍周數不足,僅排名第20位,涉險進入自由滑。16歲的小將李香凝雖以個人最佳得分完成世錦賽首秀,但與其他選手仍有不小差距,目前暫列第16名。

與索契周期時李子君、張可欣曾先后殺入世錦賽前八名的狀況相比,平昌周期的中國女單再次陷入低谷。在本周期的大部分時間里,李子君是唯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女單,但受困于技術與體能問題,她也始終未能再現自己在2013年世錦賽上的出色發揮。而國際賽場上李子君的獨木難支也僅僅是冰山一角,國內賽場上小女單的難度進展更讓人憂慮——當美、日、俄乃至韓國選手小小年紀就順利能把高級三周連跳跳出花樣,而能夠掌握五種三周跳的我國女單選手卻屈指可數。曾經在索契周期頗具競爭力的中國女單,在過去的四年里到底發生了什么?

與具有傳統優勢的男單和雙人滑相比,中國女單似乎缺少一些成熟而系統的訓練經驗與策略,尤其是在青年組選手如何順利向成年組轉型、如何面對發育期帶來的影響的層面。曾經與金妍兒、淺田真央在青年組比肩的許斌姝沒能順利完成向成年組的轉型,而李子君更是一直未能處理好發育關后的體能問題。在表演風格上,中國女單也無人能再現陳露當年的張力與自信,節目太“青年組化”、表演太溫吞一直制約著節目內容分的進步。與此同時,由于缺乏成功案例,中國女單也很難得到前輩最直接的指導與傳承。

在溫哥華冬奧會后,國家隊曾推出“留洋計劃”,將包括李子君在內的幾位小女單送往美國訓練,她們在此后幾年的出色表現也曾讓中國冰迷眼前一亮。面對如今中國女單難有進步的狀況,或許也是時候讓更多女單潛力股“走出去”。當然,除了編排節目之外,更需要有針對性學習的是女單訓練的思路。

從陳露到劉艷再到李子君,一直以來都是一人獨當一面的中國女單也應當學會把關注度和資源向更多人傾斜。俄羅斯、美國和日本一直以來的團隊優勢不必多說,如今在金妍兒的影響下,“花滑沙漠”韓國也有數量可觀的年輕女單紛紛涌現。對于目前的中國女單來說,比起“造星”,或許我們更需要的也是能夠在國際賽場上爭得佳績的集團優勢。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