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奔斗:邁阿密2004-2017 費納 一個美妙的輪回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01cc43ce-d539-4e81-bff8-7e8f3aa634a0.jpg)
體壇+記者張奔斗報道
2004年的三月底,當費德勒和納達爾在邁阿密大師賽的第三輪相遇,瑞士青年費德勒還扎著根俏皮的小辮,納達爾還是身穿無袖海盜裝的長發少年——反正,兩個人的頭發都還很濃密就是了……
彼時,費德勒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上剛剛坐了九周。他已經在大半年前的溫布爾登賽上贏得大滿貫人生首冠,轉年又在澳網賽捧杯,2004最終也成為他三次單賽季贏得三個大滿貫冠軍的第一次。納達爾呢?還只是一個17歲的孩子,人們只知道這孩子在紅土場定將前途無限,他在邁阿密恰好被列為第32號種子。
那原本很可能只是一場平淡的大師賽第三輪比賽而已,事實上,納達爾兩個6比3的輕松勝利,的確也談不上有多么驚險。費德勒嘟囔著說:“他的上旋也太難控制了。”
他的上旋太難控制了?羅杰,那才只是剛剛開始呢!接下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費德勒被納達爾的無敵上旋連續虐了十年。從2004年邁阿密到2014年澳網賽,納達爾一度取得對費德勒23勝10的絕對領先;不過,在那之后,事情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從2015年的巴塞爾到2017的澳網決賽與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費德勒連扳了三城。
2004年邁阿密,是這段史上最偉大對抗的起點;2017年邁阿密,將見證他們的第37次相見。這是一個多么美妙的輪回!此次正是在邁阿密,納達爾回憶起了十三年前他和羅杰的第一次對話,“我記得當時充滿動力,畢竟是挑戰世界第一。并非是說我多么想贏或甚至夢想奪冠,別忘了,當時我只是個17歲的少年。我只是想踏上球場,享受一場美好的比賽。”
納達爾半決賽輕取了弗格尼尼,職業生涯第五次打入邁阿密決賽。費德勒為了決賽與老友會面,可是拼了老命,7比6(11比9)、6比7(9比11)和7比6(7比5)險勝克耶高斯——瞧瞧這比分!這是費德勒漫長職業生涯僅僅第七次在三盤兩勝制的比賽中盤盤搶七,這是一場3小時10分鐘的惡戰。賽后的新聞發布廳里,費德勒笑著展望決賽:“感覺像是那些舊時光又回來了呢!我和拉法每個周末都相會決賽。”
是呢!2014和2015年,費納大戰每年也都上演過一次。在兩個人都傷痕累累的2016賽季,更是空白。沒想到,今年前三個月,費德勒和納達爾就大戰三回,而且還是在賽季前三個月最為重大的三項賽事,而且其中兩次還都出現在決賽,這是怎樣的夢幻!
費德勒2005和2006在邁阿密背靠背奪冠后,就再也未能打入決賽,他能否贏得時隔11年的又一個桂冠?這是四次亞軍得主納達爾的又一次機會,他能否終于贏得邁阿密首冠?對此,存在兩個截然相反的普遍認知。一種觀點認為,連續參賽導致工作量過大的費德勒,狀態已呈現下滑趨勢,在對陣阿古特和伯蒂奇之戰中體現明顯,而納達爾則是以逸待勞。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兩場男單半決賽質量高下立決,費德勒和克耶高斯無論誰從高質量對話中勝出,其實對納達爾都握有優勢。
這看上去對立的兩個觀點,其實都說出了事實的一部分,拼接起來才正確——35歲費德勒連續參賽當然疲累,但澳網冠軍加上兩項北美大師賽連勝帶來的強大自信與腎上腺素效應,同樣不可忽視。費德勒在費納交手戰績上的劣勢,這輩子是扳不回來啦!不過,他肯定不想錯過乘著自己狀態上佳再刷一場回來的機會。
費德勒本賽季的神奇復興,已經被稱頌了太多。不過,是否也應該對納達爾的回春,給予更多的掌聲和認可?澳網亞軍、墨西哥公開賽亞軍加上邁阿密打入決賽,他真的已經好幾年都沒有取得如此像樣的賽季開局。如果說紅土賽季才是納達爾今年的戰略重點,這樣的賽季前三個月,定將為納達爾提供沖擊法網第十冠的強大自信。
說到紅土,費德勒當然體驗過四次打入蒙特卡洛決賽以及四次打入羅馬大師賽決賽卻無法贏得一冠的迷茫與痛苦。而對于納達爾四次打入邁阿密決賽為始終未能奪冠,連費德勒都感到不解:“我一直覺得這里的場地非常適合拉法——比澳網和印第安維爾斯還都要慢一些,給了他的防守以及正手更多的時間。”
嗯,時間。無意之間,費德勒正點出了費納決的關鍵詞。從2004年邁阿密的第一次對話,到2017年邁阿密的第37次對話,轉瞬之間,時光已靜靜流轉了十三年。十三年過去,他倆頭發稀疏了,發跡線退后了,但他們仍然在——不僅仍然在,而且仍然有能力相會在決賽。
真好,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