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訓迎來增長小高潮 新奧運周期呈現新爆發點

體壇周報記者馬德興報道
4月6日,2017年全國青少年男足U14(暨2003年齡段)聯賽分別在安徽合肥與湖北荊門結束了第一階段最后一輪角逐,各隊返回原地休整后,于本月底、5月初展開第二階段爭奪。至此,由中國足協青少部主辦的全國青少年男足各年齡段聯賽第一階段比賽已全部結束。從五個年齡段第一階段的比賽來看,應該說趕上當前國內大力發展足球的大好形勢,國內青少年競技足球迎來了一個新的增長小高潮,特別是以四年為一個周期,未來2024年奧運會中國足壇的后備人才儲備較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可用之才幾乎是翻番!
奧運周期:兩年齡段變四年齡段
盡管外界一直反對中國足球以奧運為周期進行發展,但客觀現實是:四年一度的奧運會始終是中國足球發展過程中不可回避的問題。而且,國內各地方省市體育局還不得不顧及“全運周期”。更何況,重視奧運足球并不是中國足球界特有的現象,近鄰韓、日也都相當重視奧運足球。只是,日韓重視奧運足球時并不排斥世界杯戰略,甚至能夠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而我們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是人為地將兩者“對立”起來,這才導致中國足球發展受奧運沖擊與影響頗大。
過去兩三年以來,中國足協青少部在發展青少年足球過程中,實施單年齡段組隊方式,其實就很好地借鑒了近鄰韓日以及歐美足球強國的經驗。經過最近幾年的運營,應該說已經開始見到了效果。一個最簡單的事例,參加今年2001年齡段、2002年齡段、2003年齡段以及2004年齡段錦標賽與聯賽的隊伍(也就是未來2024年奧運周期的隊伍),數量較2020年東京奧運會適齡參賽隊伍數量已經翻了一番多。
據統計,參加2016年1997-98年齡段、1999-2000年齡段錦標賽與聯賽的隊伍,總共才57支;而今年參加錦標賽和聯賽的隊伍,四個年齡段累計為133隊!之所以97-98年齡段、99-00年齡段的參賽隊隊伍只列出截至去年的隊伍數量,很重要一點是因為今年正好趕上全運年,今年全運會男足乙組的預選賽兩天前剛剛結束。中國足協青少部按說今年應該主辦六個年齡段的錦標賽與聯賽,但恰恰就是因為全運會的緣故,U20的錦標賽和聯賽都組織都不起來,至足協發文準備組織聯賽、征求各隊意見時,僅僅只有青島中能俱樂部愿意派U20隊伍參加聯賽。因為參賽隊數量太少,足協青少部就只能取消今年的U20錦標賽與聯賽。
至于像U18錦標賽去年底進行時,尚有24隊報名參賽;但組織聯賽時,就只有17隊參賽。這17支大多是地方俱樂部梯隊,因為無需承擔全運會任務,才能夠參加聯賽。而大部分隊伍特別是強隊,都因為忙于備戰全運會而選擇出國拉練,根本無暇顧及國內聯賽。正因為此,今年U20與U18兩個年齡段隊伍數量以及球員人數究竟有多少?是較去年增多還是減少?很難有一個明確的數字。
當然,重要的是,目前四個2024奧運周期年齡段的球隊數量與球員數量已經明顯呈現增長趨勢。請看下表: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每個年齡段的單位數量和隊伍數量是參加錦標賽與聯賽的總和,因為有些單位的球隊只參加了錦標賽或只參加了聯賽(這期間涉及到隊伍小球員升學考試或上學等原因)。而球員的數量則是以一支隊伍中報名參加錦標賽或聯賽時人數最多的那次進行計算(期間涉及到傷病或個別球員考試、上學等原因)。
參賽情況:聯賽明顯多于錦標賽
外界或許并不是特別了解目前國內青少年足球特別是中國足協主辦的U系列聯賽。這些年來,U系列的錦標賽參賽隊伍數量一直要多于聯賽參賽隊伍數量。但是,今年從2001年到2004年的各個年齡段參賽隊伍數量開始呈現另外一種景象,就是聯賽隊伍都要多于錦標賽隊伍。
譬如,2001年齡段U16聯賽參賽隊伍為40支,雖然與錦標賽隊伍數量一樣,但單位數量增加了。像參加了這個年齡段錦標賽的山東魯能二隊因為與一隊合并,沒有派出兩支隊伍參賽,因而球員數量明顯增加,但實質是一隊和二隊球員的人數。而青島中能、昆明北附、大連超越、南京雨花臺等四隊參加了錦標賽、但并未報名參加聯賽;北京八喜、麗江源亨、上海申鑫、四川德陽和重慶足協等五隊報名參加了U16聯賽、但并未參加去年底的錦標賽。
再譬如,像2002年齡段的U15聯賽的22支參賽隊中,參加了年初錦標賽的廣州恒大足校A隊因整隊拉到西班牙留學、缺席今年的聯賽,但大連超越、河北華夏幸福、陜西足協和沈陽城市建設等四支隊伍沒有參加年初的錦標賽。
其他兩個年齡段的情況也都一樣。特別是像2004年齡段U13聯賽,因為今年是第一次組織這個年齡段的全國性比賽,很多隊伍因為趕不上今年的錦標賽、尤其是需要在參賽前完成骨齡測試,所以參加這個年齡段聯賽的隊伍多達7支沒有參加過年初的錦標賽,包括大連一方隊、福建足協隊、廣州89中隊、廣州足協隊、湖南湘濤隊、四川足協隊和天津泰達隊。本來,預報名時還有海南足協隊、江蘇蘇寧隊以及上??党菍W校二隊三支隊伍,但因故在最后時刻都退出了。
恰恰是因為聯賽參賽隊伍數量有增加,所以各個年齡段的人數在聯賽第一階段結束之后統計的情況顯示:較年初錦標賽時各個年齡段的人數都有明顯增加。尤其是像2004年齡段的小球員,今年梧州錦標賽期間,小球員人數為425人,但參加聯賽時已經達到了626人,凈增加了201人。而且,這個年齡段屬于雙數年齡段,較之第一個雙數年齡段2002年齡段的球員數量513人又呈現增長趨勢。
要知道,在最后一個雙年齡段也就是1999-2000年齡段隊伍組隊時,2013年在英德基地進行的錦標賽上,當時200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球員才累計320人。如今,僅2002年一個年份出生的球員數量就達到了513人。這就可以在最大限度與程度上避免當年從全國三四十名球員中選拔23人代表中國參加亞少賽的尷尬。
走出誤區:數量不決定成績好壞
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我們還必須要走出一個“誤區”,即單純以數量來評價青少年足球發展的好壞。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外界一直在談論著中國青少年球員“在中國足協注冊數量少”的問題,并遠無法和近鄰韓日相比。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是偷換了一個“概念”,即在中國足協注冊的球員,其實都是指精英系列的球員。
韓日足協的注冊球員人數,除了精英球員之外,任何小球員只要繳納會費,都可以在本國足協完成注冊。但是,韓日足協真正看重的,都是精英系列的球員。而在中國參加校園足球活動的小球員都不在中國足協注冊,因而基數上也就無法和韓日相比。
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一個必須要注意的因素,就是但凡在中國足協注冊的球員,都必須要參加骨齡測試。因為根據亞足聯相關要求,參加U16亞少賽與U19亞青賽的球員,都必須要提交骨齡測試材料。而國內參加校園足球活動的小球員不存在骨齡測試一說,因而再優秀也不可能入選各級青少年國字號選拔隊。參加這種骨齡測試,必須是經過亞足聯認可的、中國足協組織的骨齡測試。所以,這期間的很多細節并不像外界所想象的那么簡單。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盡管2024年奧運周期里的中國青少年精英球員的數量呈現明顯增長趨勢、令人值得高興,但是,相比而言,球員的質量相比過去并未有實質性提高。就像前一階段在瀘西組織的“2024奧運希望之星”選拔活動期間,不少帶隊教練以及選拔專家們都談到了一點,“數量增加了、但質量一般”,“缺少讓人眼前一亮的那種球員”。這適用于2001年齡段球員,也適用于2002、2003年齡段小球員。以記者的感受,或許2004年齡段的小球員成長起來之后,中國的足球情況或許才能真正發生實質性改變,因為觀看2004年齡段的錦標賽或者聯賽,不少小球員很是吸引記者的眼光,讓人有種“不一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