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李婷發自黃金海岸
上午十一點,南半球的陽光明晃晃地傾斜下來,十字路口處,背著球包的中國羽毛球隊隊員正在穿過馬路去坐班車,這一行穿著橙色外套的隊列中,有那么幾個人并不需要“負重”前行,是張寧、潘莉、鐘波等幾名教練,還有,便是瞇起眼睛用手遮在腦門上,朝遠處望了望的夏煊澤。
半個多小時前,張軍帶著張楠和傅海峰一起,也是在沖浪者天堂這個路口等待著紅燈,等待著蘇杯首場比賽的到來。夏煊澤和張軍,他們的時間并不一定重疊,他們的步履并不保持一致,但他們卻走著相同的路徑,去到相同的地方,期待相同的結果。在分別升任中國羽毛球隊單打組和雙打組主教練后,首個攜手出擊的大賽,就這樣一步步走來。
位于黃金海岸“郊區”的卡拉拉體育與休閑中心,是本屆蘇迪曼杯羽毛球混合團體賽的舉辦地。對于各支參賽球隊來說,本屆蘇杯的不同大抵就在于這項起源于英國、盛行在亞洲的運動是首次登陸南半球,但對于中國隊而言,在哪里舉行并無干系,2017年的蘇杯,因是李永波卸任后,沒有總教練,只由夏煊澤和張軍“雙核”掛帥而顯得全然不同。
在5月21日開賽日,同時也是中國隊小組賽對陣首個對手中國香港隊的前一天晚上,夏煊澤和張軍照例給隊伍開了一個準備會。這便是照著以往的例——在蘇迪曼杯和湯尤杯這樣的團體大賽前,都會有這樣一個動員大會,給隊員講解注意事項,給大家打足了氣。
以往,這樣的動員會是總教練李永波進行整體把控和發言,但在其卸任后,李永波的角色便由夏煊澤和張軍二人來同時接替。如果說做賽前有關比賽的準備以及給隊員們鼓勁兒加碼還得心應手的話,在處理大賽“瑣事”上,夏煊澤和張軍也還是頭一遭。
彼時做隊員,參加蘇杯只需要聽從教練安排——何時出發、何時吃飯、何時賽前熱身、何時比賽、何時回酒店??再彼時做各項目教練時,也只是要根據總教練的安排再對各自隊員進行告知和調整就好,而此時,曾經遵守規則的人變成了制定規則的人。
因為是混合團體賽,所以夏煊澤和張軍兩人都很強調一致性,這樣的一致體現在蘇杯上就成為了張軍口中“統一點名,統一吃飯,統一坐車去賽場,不比賽的隊員統一去看球,統一在比賽間隙去吃飯”。而這些“統一”的制定,是夏煊澤和張軍此前未曾參與和嘗試過的。
聽到張軍這樣介紹著隊伍“統一”的細節,夏煊澤趕忙補充道:“其實剛剛軍導也講了,我們這些手段這些方法的目的就是把大家團結在一起,讓隊伍更具有凝聚力。畢竟我們是第一次帶隊打這么大的戰役,所以這些細節都會考慮的比較多,出發時間、吃飯、隊醫安排、運動員安排等等,就是要強調統一性和集體性,有團隊協作的精神?!?/span>
是的,在隊員、媒體、公眾前,夏煊澤稱張軍“軍導”,張軍稱夏煊澤“夏導”,而他們第一次帶隊的戰役,就是從對陣中國香港隊開始。
臨近當地時間中午十二點,當蘇杯要正式打響時,中國隊所有運動員都走到場地中央,開始做團體賽前例行的入場儀式。只不過,以往大家都是圍成一圈后肩搭著肩,高喊三聲加油,而這次則是所有隊員圍成一圈后把手搭在一起高喊“誓死拼搏,中國必勝”。
這樣一個新的入場儀式便是夏煊澤和張軍這兩位新帥想傳達的一致性與團結力,夏煊澤說:“我們這樣一個新的創意就是想讓隊員感覺到十指連心,希望用這種方式接觸到大家的心靈,因為這次整個隊伍是老中青三代結合,大家要拿出拼搏的精神,體現出精氣神來,這樣的團結舉措就是我們比賽開始第一步要做的事情。”
那第二步呢?自然是場上的運動員比賽,場邊的教練員指導了。首場男雙,中國隊派出了張楠和傅海峰這對奧運金牌組合,教練席上張軍和陳其遒坐在一起。相對于陳其遒身子會略微前傾些,張軍在比賽中坐在椅子上總習慣于抱著胳膊,一副氣定神閑的模樣。張楠和傅海峰每得一分,張軍和陳其遒都會鼓掌,在隊員望向他們時也都會點頭鼓勵。此外,張軍的小動作可比陳其遒多了不少,一會兒摸摸嘴巴一會兒摳摳鼻子的。
盡管是一場名氣和實力都頗為懸殊的比賽,但張楠/傅海峰的第二局還是很讓人揪心,直至26比24,這對奧運冠軍才最終獲勝。不過即便是在這樣膠著的比分中,張軍也顯得很平靜,正如他此前就說的,相信“張楠和傅海峰有著比賽的大心臟”。
不過有趣的是,解釋這場排兵布陣的倒是單打組主教練夏煊澤:“畢竟第一場誰來打都是比較困難的,因為牽扯到場館燈光風向等方面的適應問題,所以我們用了張楠和傅海峰兩個奧運冠軍來壓陣,就是想給后面的年輕選手一種精神上的鎮定吧。”
之后連著女單和男單比賽,自然回到了夏煊澤的主管范疇,當孫瑜在場上時,身后坐著夏煊澤和張寧。在國羽剛宣布夏煊澤和張軍新的任命后,孫瑜告訴記者,其實夏煊澤在給她們女單時不時進行一些講解了:“在女子打法男性化的現在,夏導的經驗也能傳遞給我們。”
不過在這場比賽中,夏煊澤并沒有指導孫瑜太多,更多的時間,是張寧拿著本子邊看場上的比賽邊記錄著,待到休息時,她會先給孫瑜說一些技戰術方面的注意事項,然后夏煊澤才會說上兩句,等他已經走回到座位了,張寧還會再跟孫瑜強調一些內容。
在賽前準備會上,除了張寧,夏煊澤也還是會多少給孫瑜些提點,孫瑜認為:“兩個教練從不同角度在幫我分析比賽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這樣的搭配,也能讓我更多方面能提高?!?/span>
至于林丹,他和夏煊澤之間的配合早已熟捻,上場不上場“也是教練員定的,頭疼的是他們,因為手里牌多,就看怎么選擇了”。解釋為何派林丹上場,說話的還是夏煊澤:“因為第三分林丹順利拿下就贏了,所以我們還是希望用最好的狀態去迎接下面的比賽。”
唯一一場沒有“雙核”坐鎮的比賽是女雙,陳其遒和潘莉坐在場邊看弟子包宜鑫/湯金華順利獲勝。不過在賽前,張軍也還是有融入到雙打組主教練的角色中,湯金華表示準備會的時候“軍導也有說,只不過給我們說更多的還是本身的女雙教練,但軍導北京奧運會時就有看過女雙,他帶男雙混雙都有心得,希望會給我們這邊也有突破吧”。
本該是錦上添花的最后一場混雙,出場的也是世界排名第一的陳清晨/鄭思維,所以只有陳其遒坐在教練席上似乎就足夠,只是沒想到,在首局獲勝后,他們卻被香港組合將比分扳平,決勝局開始,張軍趕忙坐在教練席上,但他也無力回天,看著他們葬送了5比0的開門紅。賽后,張軍對著輸球的二人在場地里復盤了半天,才“放”他們去混采區接受采訪。
當蘇杯首日中午場的比賽全結束后,場外隔著一道走廊的熱身場中,穿好橙色外套的中國隊隊員再次圍成了一圈,場館的一位工作人員問:“他們是誰?他們在干嘛?”旁人答道,“教練員在講話吧?!?/p>
夏煊澤和張軍,站在隊員圍成的松散包圍圈內,總結著比賽,也宣布了接下來的安排。繼而他倆解散了隊伍,全隊坐班車回酒店,而他們兩人邊說邊走到混采區接受記者的采訪。
在團體大賽每天比完接受采訪是曾經的慣常,只是現在,變成夏煊澤和張軍的責任。攝像師說二人并排站不好取景,不如一個個來,夏煊澤說“還是一起來吧”,有人提出這樣光打不均勻,一個人臉白一個人臉黑,不如一前一后站立,張軍說“我們還是并排站吧”。
說話時,張軍習慣先說幾句,然后夏煊澤進行補充,其中好幾次夏煊澤都說到“就像剛剛軍導講的那樣”。作為二人攜手帶隊的首個大賽,夏煊澤表示:“以前我們只是項目主管教練,現在我們兩人一起像總教練一樣,所以我們怎么配合,怎么把隊伍考慮好,還在磨合。”
1979年出生的夏煊澤和1977年出生的張軍,是同期的運動員,也是同期的項目主管教練員,如今又成了同期的單雙打主教練,他們倆同時出現的時間幾率大大增加,在離開體育場前,倆人還“結伴”去了洗手間,夏煊澤先進去,張軍說那我也去一下,出來后大家笑言“你們怎么那么好啊,廁所都一起上”,夏煊澤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好像廁所是有點小”。
蘇杯首日比賽結束了,夏煊澤和張軍的工作卻才剛剛開了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