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新聞客戶端 打開

國家體育總局:引援應回歸理性 燒錢背離聯賽初衷

國家體育總局     05-25 22:18     體壇+原創

5月25日,國家體育總局在其官網上刊登了一篇“談足球引援——足球引援應回歸理性”的文章。文章中提到足球引援必須回歸理性,中國足球的長遠發展,必須從基礎抓起、從青少年抓起。總局在此時發聲,引人深思。

國家體育總局原文如下:

適度引入外援,對提高球隊實力、提高聯賽競技水平有好處;適度加大投入,對提升足球俱樂部形象、活躍聯賽球市有好處。但是,如果不顧成本盲目引進外援,甚至用“燒錢”的模式刻意炒作、維系俱樂部運營,如此發展方式非但背離了聯賽初衷,而且還會對推動我國足球事業長遠發展形成阻礙、造成干擾。

中國足協出臺關于限制高價引援及鼓勵俱樂部加大培養青少年足球人才力度的政策,無疑抓住了當前中國足球聯賽的痼疾所在。調節、抑制高價引援,對于處于虧損狀態的俱樂部征收外援調節費用,用好規則和政策杠桿鼓勵俱樂部加大長期培養本土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力度,這些政策不僅對于聯賽回歸理性發展,而且對于整個足球事業發展,都具有指導性意義。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下,中國足球出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進行了一系列治理整頓,取得了積極成果。中國足球形勢向好,聯賽不斷升溫,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大幅上升。聯賽平臺既為高水平外援展示了風采,也為本土球員成長提供了支撐。然而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某些俱樂部“燒錢”現象嚴重、天價引進外援、不重視青訓、只重視短期成績而忽視長遠發展的問題。

客觀意義上講,中國足球確實處在資本高度集中、躍進式發展階段,但正是這個階段,更需要冷靜和理性。一般而言,花錢買外援就應追求較高性價比,只知抬升價格而不實事求是,還有攪亂轉會市場之嫌。更何況如果俱樂部爭相天價引援,本土球員的成長空間就會越來越小,而青訓體系和梯隊建設更是難以得到保障。如果巨額投入換來的只是虛高的球員身價,這樣的發展方式非但背離了聯賽發展初衷,也無疑對中國足球事業長遠發展形成戕害。

足球引援必須回歸理性,中國足球的長遠發展,必須從基礎抓起、從青少年抓起。只有理性的、良性的足球聯賽發展,才會讓足球市場持續健康成長,才會真正推動中國足球事業不斷向前邁進。